三段式推理的表達方式,三段式推理的表達方式?

時間 2021-07-20 17:13:18

1樓:東坡**站

省略式從思維過程來看,任何'三段論'都必須具有大、小前提和結論,缺少任何一部分就無法構成三段論推理。但在具體的語言表述中,無論是說話還是寫文章,常把三段論中的某些部分省去不說。但是『省去不說』不等於可『廢除』。

因為「大前提,小前提,結論」三者原則上不能夠省略任何一個。

下面為三段省略式的幾種形式和舉例:

省略大前提①你是經濟學院的學生,你應當學好經濟理論。

例①省略了大前提「凡是經濟學院的學生都應該學好經濟理論」。

②改革是新事物,當然免不了要遇到前進中的困難。

例②省略了大前提:「凡是新事物都免不了遇到前進中的困難」。

省略小前提①企業都應該提高經濟效益,國營企業也不例外。

例①省略了小前提「國營企業也是企業」。恢復其完整式是:「企業都應該提高經濟效益, 國營企業也是企業,所以,國營企業應該提高經濟效益」。

②這部連續劇不是優秀作品,因為優秀作品是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作品。

例②省略的小前提是「這部連續劇不是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作品」。恢復其完整式是「優秀作品都是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作品,這部連續劇不是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作品,所以這部連續劇不是優秀作品」。

省略結論

①業餘辦學形式是群眾所歡迎的,函授教育就是一種業餘辦學形式。

例①省略的結論是「函授教育形式是群眾所歡迎的」。

②所有的人都免不了犯錯誤,你也是人嘛。

例②省略的結論是「你也免不了犯錯誤」。望採納

2樓:

大前提,從客觀上講,是指普遍認可的道理;從主觀上講,是指聽眾認可的觀點。小前提,就是大前提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如果大前提是什麼,且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一部分,那麼小前提也是什麼。

比如:大前提:所有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所有希臘人都是人;

結論:所以希臘人是有死的。

從邏輯上講,這就是一個真理。

什麼是三段式推論?

3樓:唸經打坐

三段式推論是由兩個含有一個共同項的性質判斷作前提,得出一個新的性質判斷為結論的演繹推理。三段論是演繹推理的一般模式,包含三個部分: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況,結論——根據一般原理,對特殊情況作出判斷。

例如:知識分子都是應該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師都是知識分子,所以,人民教師都是應該受到尊重的。

在三段論中,含有大項的前提叫大前提,如上例中的「知識分子都是應該受到尊重的」;含有小項的前提叫小前提,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師是知識分子」。三段論推理是根據兩個前提所表明的中項m與大項p和小項s之間的關係,通過中項m的媒介作用,從而推匯出確定小項s與大項p之間關係的結論。

演繹學派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演繹法。作為演繹法,其基本特徵是「大前提→小前提→結論」的三段式推理。具體到會計理論研究中,一般是將企業與具體的外部經濟環境聯絡起來,並引入或借鑑經濟學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後,界定幾個會計學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如收益、資產等,從而逐步推匯出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原理與方法。

4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三段式推論也就是演

繹推理,也就是大前提,小前提和結果。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用來說明發展過程公式。認為一切發展都經歷三個階段,即發展的起點(正題),對立面的顯現(反題),對立面的統一(合題)。反題否定正題,合題否定反題,合題是否定之否定。

黑格爾把三段式作為論證其客觀唯心主義工具,卻為事物從低階到高階發展的辯證法開闢了道路。

什麼是三段式推論

5樓:紅豬的四月

所謂三段式推論也

抄就是演繹推理,襲

也就是bai大前提,小前提du和結果。也就是一般的zhi法院判案的推理過dao程。

比方說:當我看到池塘上有很多蜻蜓在低飛,我認為可能會下雨,於是趕快回家收衣服,結果一會兒真的就下雨了。

三段式結構是:大前提,蜻蜓在水面低飛會下雨小前提,蜻蜓在水面低飛

結論,今天會下雨。

當然,舉個例子。

6樓:匿名使用者

三段式推理:「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如: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會死

小前提:我是人

結論:我也會死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好比來是一個對映

關係式y = f(x),將源觀bai察對映du到結論。

對映關係是根據人們歷zhi

史的經驗得出來的dao,即大前提 f;

觀察是我個人觀察到的,即小前提 x;

然後將個人的觀察放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去考量,即結論 y。

有沒有知道蘇格拉底的三段式推理的

8樓:匿名使用者

蘇格拉底的著名的三段式推理是:「凡是人都要死的,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是要死的。」

三段論 推理

9樓:匿名使用者

三段論bai是推理的基本模式,分為du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zhi舉個例子吧dao:

大前提:正常的人回都有兩條腿

小前提:小明答是正常的人

所以可推出結論:小明有兩條腿

大前提是普遍的事實規律,就如題目中的「①對頂角相等;②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小前提則是具體化的線索,具有個體性,如「③a⊥b,b⊥c;④a‖b,b‖c」。

10樓:匿名使用者

1.在一個三段論中,必須有而且只能有三個不同的概念。

為此,就必須使三段論中的三個概念,在其分別重複出現的兩次中,所指的是同一個物件,具有同一的外延。違反這條規則就會犯四概念的錯誤。所謂四概念的錯誤就是指在一個三段論中出現了四個不同的概念。

四概念的錯誤又往往是由於作為中項的概念未保持同一而引起的。比如:

我國的大學是分佈於全國各地的;

清華大學是我國的大學;

所以,清華大學是分佈於全國各地的。

這個三段論的結論顯然是錯誤的,但其兩個前提都是真的。為什麼會由兩個真的前提推出一個假的結論來了呢?原因就在中項(「我國的大學」)未保持同一,出現了四概念的錯誤。

即「我國的大學」這個語詞在兩個前提中所表示的概念是不同的。在大前提中它是表示我國的大學總體,表示的是一個集合概念。而在小前提中,它可以分別指我國大學中的某一所大學,表示的不是集合概念,而是一個一般的普遍概念。

因此,它在兩次重複出現時,實際上表示著兩個不同的概念。這樣,以其作為中項,也就無法將大項和小項必然地聯絡起來,從而推出正確的結論。

2.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必須周延一次。

如果中項在前提中一次也沒有被斷定過它的全部外延(即周延),那就意味著在前提中大項與小項都分別只與中項的一部分外延發生聯絡,這樣,就不能通過中項的媒介作用,使大項與小項發生必然的確定的聯絡,因而也就無法在推理時得出確定的結論。例如,有這樣的一個三段論:

一切金屬都是可塑的,

塑料是可塑的,

所以,塑料是金屬。

在這個三段論中,中項的「可塑的」在兩個前提中一次也沒有周延(在兩個前提中,都只斷定了「金屬」、「塑料」是「可塑的」的一部分物件),因而「塑料」」和「金屬」究竟處於何種關係就無法確定,也就無法得出必然的確定結論,所以這個推理是錯誤的。

如果違反這條規則,就要犯「中項不周延」的錯誤,這樣的推理就是不合邏輯的。

3.大項或小項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麼在結論中也不得周延。

比如:運動員需要努力鍛鍊身體;

我不是運動員;

所以,我不需要努力鍛鍊身體。

這個推理的結論顯然是錯誤的。這個推理從邏輯上說錯在**呢?主要錯在「需要努力鍛鍊身體」這個大項在大前提中是不周延的(即「運動員」只是「需要努力鍛鍊身體」中的一部分人,而不是其全部),而在結論中卻周延了(成了否定命題的謂項)。

這就是說,它的結論所斷定的物件範圍超出了前提所斷定的物件範圍,因而在這一推理中,結論就不是由其前提所能推出的。其前提的真也就不能保證結論的真。這種錯誤邏輯上稱為「大項不當擴大」的錯誤(如果小項擴大則稱「小項不當擴大」的錯誤)。

4.兩個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結論;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結論也應當是否定的;結論是否定的,前提之一必須是否定的。

如果在前提中兩個前提都是否定命題,那就表明,大、小項在前提中都分別與中項互相排斥,在這種情況下,大項與小項通過中項就不能形成確定的關係,因而也就不能通過中項的媒介作用而確定地聯絡起來,當然也就無法得出必然確定的結論,即不能推出結論了。比如:

一切有神論者都不是唯物主義者;

某某人不是有神論者;

所以,?

那麼,為什麼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結論必然是否定的?這是因為,如果前提中有一個是否定命題,另一個則必然是肯定命題(否則,兩個否定命題不能得出必然結論),這樣,中項在前提中就必然與一個項是否定關係,與另一個項是肯定關係。這樣,大項和小項通過中項聯絡起來的關係自然也就只能是一種否定關係,因而結論必然是否定的了。

例如:一切有神論者都不是唯物主義者;

某人是有神論者;

所以,某人不是唯物主義者。

為什麼結論是否定的,前提之一必定是否定的呢?因為如果結論是否定的,那一定是由於前提中的大、小項有一個和中項結合,而另一個和中項排斥。這樣,大項或小項同中項相排斥的那個前提就是否定的,所以結論是否定的則前提之一必定是否定的。

5.兩個特稱前提不能得出結論;前提之一是特稱的,結論必然是特稱的。

例如:有的同學是運動員;

有的運動員是影星;

所以,?

由這兩個特稱前提,我們無法必然推出確定的結論。因為,在這個推理中的中項(「運動員」)一次也未能周延。又如:

有的同學不是運動員;

有的運動員是影星;

所以,?

這裡,雖然中項有一次周延了,但仍無法得出必然結論。因為,在這兩個前提中有一個是否定命題,按前面的規則,如果推出結論,則只能是否定命題;而如果是否定命題,則大項「影星」在結論中必然周延,但它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所以必然又犯大項擴大的錯誤。

因此兩個特稱前提是無法得出必然結論的。那麼,為什麼前提之一是特稱的,結論必然是特稱的呢?例如:

所有大學生都是青年;

有的運動員是大學生;

所以,有的運動員是青年。

這個例子說明,當前提中有一個判斷是特稱命題時,其結論必然是特殊命題;否則,如果結論是全稱命題就必然會違反三段論的另幾條規則(如出現大、小項不當擴大的錯誤等)。

遼寧高考三段式作文還可取嗎

不可取,在高考中三段式作文已經被用爛,會被誤以為水平很低,我今年剛考完大學,現在高考作文最多的出題方式是新材料作文,建議採用且分論點方式作文,再加以語言細膩,便可得高分 以下兩種方式切分論點,語法分 和文體分!這要看情況 一定要看完!如果你說的是那種,所謂的自然到人,再到社會的角度,範範地談,那一定...

共情的三個具體含義,共情的表達方式有哪些

共情就是能夠想象自己置身於對方處境,並體會對方的感受的能力。最終讓自己察覺到對方的情緒,並可以感同身受。從廣義上來講,共情又稱同感 同理心 移情等。它是通過體驗同樣的情感,從而來了解另外一個人的感受的能力。共情,需要我們能換位思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這是一種包含認知和社會性的技能。包括以下具體含義...

核舟記的第三段採用了怎樣的結構方式

結構是 總分。順序是 空間順序。手法是 描寫。初中課本上的核舟記 試著刻了一下。核舟記 採用了怎樣的結構?核舟記 是一篇實物說明文,結構清晰。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概括介紹 奇巧人 王叔遠的雕刻技巧,交代核舟和王叔遠的關係及其雕刻的主題,給讀者一個總印象。第二部分 第2 5自然段 寫核舟及舟上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