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戰廷帝國曾一度輝煌,什麼原因使它的發展黯然失色 這說明了什麼 對我們今天的文明建設有什麼意義

時間 2021-09-04 14:28:53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先順著題幹解答你這道題,然後再擴充套件說,至於你要用到哪些,全憑題目的分值而定。

黯然失色的原因:保守狹隘導致拜佔廷帝國衰落。

(拜占庭帝國無視於西歐在蠻族的佔領下悄然興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於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和長處,而依然陶醉於過去榮譽的光輝之中。他們認為他們的職責僅在於儲存祖先的遺產而不在於創新,這種封閉保守的心態和做法持續了若干個世紀,導致其最終被時代所拋棄。)

說明了:開放寬容使文明繁榮, 保守狹隘使文明衰落。

對我們今天的文明建設有什麼意義:要吸取全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思想,避免「閉關鎖國」,堅持改革開放,這樣才能夠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拜占庭帝國衰落的原因有好多:

1國內因素:a 長期的軍事擴張,導致國庫空虛,財盡民窮;

b 國內人民起義不斷。

c 帝國統治者心態保守,固步自封,這種保守狹隘導致帝國衰落

d 宮廷鬥爭消耗了國力。

對於這一點我細說一下幫助你理解。從395 年(關於拜占庭帝國的起始時間史學界有爭論,在這裡我用的是羅馬帝國正式**為東西兩個帝國之時開始算起)到1453 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這段時期內拜占庭先後有100多位君主佔據了皇位,其中34 人病死,8 人死於戰場或意外事故,其餘那些人,或者自願退位或被迫退位,或者被公開叛亂殺掉,或者被暗殺。在這段時期內,宮廷中,街道上乃至軍營中,一共發生過65 次奪取皇位的叛亂。

e 地理環境不利。典型的就是受到天主教十字軍東征的重創和伊斯蘭教的持續消耗。

2國際因素:西方軍隊的十字軍東征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2樓:科格勃

一開始奧斯曼帝國認為攻擊君士坦丁堡代價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非常堅固,除十字軍外上千年中沒有人能夠攻克它。但隨著版圖的擴張,君士坦丁堡漸漸處在了奧斯曼帝國版圖的中心位置,同時火炮的出現,這城牆不能再保護這座城市了。   202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

2023年特拉比鬆也被穆罕默德二世佔領了。穆哈默德二世將自己看做是東羅馬帝國的合格的繼承人。到15世紀末,小亞西亞和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都已經落入奧斯曼帝國的控制之下了。

  此時,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佈成為東正教的保護人。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將成為俄羅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繼承人認為他們是羅馬帝國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的繼承人,是第三個羅馬帝國。

一直到20世紀初它們的覆亡,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認為自己是拜占庭的合理繼承人。   拜占庭帝國在將經典知識傳遞給伊斯蘭世界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印象卻是他的教會。

早期拜占庭的傳教士將東正教傳給了許多斯拉夫人。到今天為止,大多數斯拉夫人以及希臘人信奉東正教。東羅馬帝國的建立年代和滅亡年代,395年和2023年,被定義為中世紀的開始和結束。

在拜佔廷文化中,不同於當時其他**教國家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對占星術、星象和預言的迷信。這也充分反映了拜佔廷帝國受古代希臘、西亞、印度、埃及等東方文化影響的程度。拜佔廷的一個古老預言曾經被廣泛傳播,並在帝國滅亡之時得到驗證:

東羅馬帝國開國的皇帝是海倫娜之子君士坦丁,帝國滅亡時的皇帝也將是海倫娜之子君士坦丁(拜佔廷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母親是海倫娜·德拉加斯)。此外,天象也被用來解釋皇位的變動和國運的興衰。2023年5月,在土耳其軍隊圍攻君士坦丁堡的戰役中,星象學家曾預言說,君士坦丁皇帝將不會戰敗,除非滿月給他以預兆。

5月22日,夜空中出現月食,滿月的形狀變成了新月(伊斯蘭教的象徵)。第二天傍晚日落時,聖索非亞大教堂的巨大圓頂發著紅光,彷彿瀰漫著不斷上升的血浪。這些現象都被解釋為帝國即將滅亡的預兆,導致守城軍民士氣衰落。

奧斯曼帝國在一戰時兵力有多少,參加過什麼戰役

加里波利之戰,卡塔之圍,高加索戰役,克里米亞戰爭,薩勒卡默什戰役,300萬兵力。未知有多少兵力,反正1915年參加了加里波利之戰,但是動用了第5集團軍,有萬人,大獲全勝 1917年3月和4月還在加沙與英軍作戰,擊敗了十倍於己的英軍。10月英軍再攻,佔領了加沙以東的比爾謝巴,12月土軍敗退,英軍攻佔了...

若德國和阿根廷再戰(足球)哪一隊會勝利

再戰一百次也是德國 德國是一個緊密的團體 阿根廷 看看那次三個人同時越位 就知道他們那種隊 不可能贏了 應該德國隊,2010世界盃 是我第一次 接觸足球 一開始 什麼也知道,第一次 看球賽 就是 德國 vs 阿根廷,當初都說 阿根廷 是熱門 不過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選擇支援德國隊,我在兩個隊裡知道的...

曾一戰斬殺太史慈的張遼,他最終的命運結局又是怎樣?

太史慈是東吳名將,張遼是曹魏名將,在合肥之戰前,張遼與太史慈曾大戰五十回合,也末分出勝負,可見二人實力差不多。在合肥之戰中。張遼用計才反殺太史慈。而張遼是在後來征討東吳時病逝在江都。曾一戰斬殺太史慈的張遼,他最終的命運結局在作戰過程中不幸病逝江都 初三年 公元222年 張遼奉命還屯雍丘,卻在此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