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散不是已經失傳了嗎,《廣陵散》不是失傳1700多年了嗎,怎麼現在還有曲譜?

時間 2021-05-07 19:59:01

1樓:橘子閃爍

《廣陵散》在節奏上的處理無法標於譜面流傳後世。事實上,琴曲《廣陵散》經《神奇祕譜》儲存,一直流傳到今天。

由於《神奇祕譜》的史料價值甚高,所以2023年影印出版以來,就受到國內外有識之士的推崇,一些久已絕響的古代名曲陸續從中發掘出來,不少動聽的旋律又重新吸引住當代聽眾。嵇康臨終後成為絕響的《廣陵散》,如今又恢復了它那鏗鏘的曲調。

《廣陵散》是一首具有戈矛殺伐氣息的琴曲,這在古琴曲中極為罕見。

2樓:匿名使用者

嵇康今存《廣陵散》曲譜,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祕譜》(2023年),譜中有關於「刺韓」、「衝冠」、「發怒」、「報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所以古來琴曲家即把《廣陵散》與《聶政刺韓王》看作是異名同曲。

據趙西堯等著《三國文化概覽》的描述,《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正聲以前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蹟的歌頌與讚揚。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

全曲始終貫穿著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一個是見於「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 另一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正聲主調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

亂聲主調則多用於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變化了的曲調歸結到一個共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標誌段落,統一全曲的作用。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鬥爭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或許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鬥意志,才如此酷愛《廣陵散》並對之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廣陵散》在清代曾絕響一時,建國後我國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據《神奇祕譜》所載曲調進行了整理、打譜,使這首奇妙絕倫的古琴曲**又回到了人間。

近代琴學家楊時百,在其所編《琴學叢書》的《琴鏡》中就認為此曲源於河間雜曲《聶政剌韓王曲》。

「廣陵」是揚州的古稱,「散」是操、引樂曲的意思,《廣陵散》的標題說明這是一首流行於古代廣陵地區的琴曲。這是我國古代的一首大型器樂作品,它萌芽於秦、漢時期,其名稱記載最早見於魏應璩《與劉孔才書》:「聽廣陵之清散」。

到魏、晉時期它已逐漸成形定稿。隨後曾一度流失,後人在明代宮廷的《神奇祕譜》中發現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們現在聽到的《廣陵散》。琴曲的內容據說是講述戰國時期聶政為父報仇,刺殺韓王的故事。

嵇康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大師,他寫的《聲無哀樂論》、《難自然好學論》、《太師箴》、《明膽論》、《釋私論》、《養生論》千秋相傳,並且他彈得一手好琴,尤其善於演奏《廣陵散》,倍受人們關注。當時與他齊名的還有比他大十三歲的阮籍,**史上常有「嵇琴阮嘯」的說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籌。

嵇康對那些傳世久遠、名目堂皇的教條禮法不以為然,更深惡痛絕那些烏煙瘴氣、爾諛我詐的官場仕途。他寧願在洛陽城外做一個默默無聞而自由自在的打鐵匠,也不願與豎子們同流合汙。他如痴如醉地追求著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

擺脫約束,釋放人性,迴歸自然,享受悠閒。熊旺的爐火和剛勁的錘擊,正是這種境界絕妙的闡釋。所以,當他的朋友山濤向朝廷推薦他做官時,他毅然決然地與山濤絕交,並寫了文化史上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明心志。

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華和逍遙的處世風格,最終為他招來了禍端。他提出的「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張,深深刺痛了統治階級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視聖人經典、痛恨官場仕途,長久下去,豈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統治,此人非殺無以正民風、清王道,這裡不是現成有個呂安的案子嗎?

將他牽連進去,既可殺之,又不會施人以柄,豈不妙哉。於是,在一些仇視嵇康的小人的誹謗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統治者司馬昭下令將嵇康處以死刑。

在刑場上,有三千太學生向朝廷**,請求赦免嵇康,並要拜嵇康為師,這正是向社會昭示了嵇康的學術地位和人格魅力,但這種「無理要求」當然不會被當權者接納。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飛揚的生命即將終止,卻是一首美妙絕倫的**後繼無人。他要過一架琴,在高高的刑臺上,面對成千上萬前來為他送行的人們,彈奏了最後的《廣陵散》,錚錚的琴聲,神祕的曲調,鋪天蓋地,飄進了每個人的心裡。

彈畢之後,嵇康從容地引首就戳,時年僅三十九歲。

3樓:紅慈永駿英

「嵇康死後,此曲遂絕,往往後人本舊名而別出新聲也」出於宋人鄭樵《通志藝文略》

所以,真正的廣陵散應該是失傳了,但叫廣陵散的曲子還是有的,其中有些與正本大部分相同

4樓:三月一木

嵇康在高高的刑臺上,面對成千上萬前來為他送行的人們,彈奏了最後的《廣陵散》,錚錚的琴聲,神祕的曲調,鋪天蓋地,飄進了每個人的心裡。彈畢之後,欣然就義,《廣陵散》就此失傳,今天我們聽到的是建國後我國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據《神奇祕譜》所載曲調進行了整理、打譜而成的,是不是最初的。。。。。。沒人知道。。。

5樓:匿名使用者

確實已失傳,你講的應是偽作

《廣陵散》不是失傳1700多年了嗎,怎麼現在還有曲譜?

6樓:匿名使用者

今存《廣陵散》曲譜,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祕譜》。我覺得雖然嵇康死前說廣陵散絕矣,但也許還是有人有譜子吧,或者聽著琴聲記下來也未可知。

廣陵散從茲絕矣的意思

據劉籍 琴議 記載 嵇康是從杜夔的兒子杜猛那裡學得 廣陵散 的。嵇康非常喜愛此曲,經常彈奏它,以致招來許多人前來求教,但嵇康概不傳授。司馬氏掌權後,不苟合於其統治,與阮籍 向秀 山濤 劉伶 阮咸 王戎號稱 竹林七賢 與司馬氏相對抗,後被司馬氏殺害,死時方四十歲。臨刑前有三千太學生為其求情,終不許。死...

《廣陵散》為什麼是千古絕唱

其實並不是失傳,而是因為政治原因,不被歷代傳承。中國曆來對 講求政治正確,孔子批評鄭國之樂是淫樂,就是這種政治正確的代表,廣陵散 的曲子內容是說聶政刺韓相俠累,也就是底層民眾對當權者的一種反抗,統治階級當然不歡迎。也應證了嵇康之所以喜歡彈這曲子,是藉以抒發自己對豪強的不滿。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

誰知道有關嵇康,廣陵散以及那個時代的背景?急需

你可以看看餘秋雨的 遙遠的絕響 今流傳的 廣陵散 是否就是當年嵇康所奏之曲,如是那麼為什麼有 嵇康死,廣陵散從此絕矣 之說 肯定不是。我沒有 底蘊,只好抄,不過在央視聽過權威介紹過這個譜子,學術界普遍的觀點就是肯定不是嵇康彈奏的譜子。下面開始抄。廣陵散 一曲,淵源已久。東漢末至三國時,廣陵散 已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