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朱熹古詩的意思是什麼,觀書有感這首詩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07 19:59:10

1樓:易書科技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半畝大的四方池塘好像一面鏡子開啟,天上的光亮,雲彩的影子都在裡面徘徊。

問它怎麼能得到這樣清澈的水面,說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流來。

賞析詩題曰「書觀有感」,四句詩中都貫穿著這一題意。

「半畝方塘一鑑開」,從表面上看,描寫的是一個小小池塘,其水清如鏡,所以說它像是一面開啟的鏡子。古時多用銅鏡,不用時以鏡袱包蓋,用時開啟,則可照見人影。這是將書比作小小的方塘,再以之喻鏡。

書本開啟後,如清澈的方塘,如照人的鏡子,從那裡面是可以看見許多東西的。「天光雲影共徘徊,僅從詩句看,是說美麗的天光雲影映照於方塘之中,徘徊而動,景象十分美妙。實際上詩人也是一比喻的手法,說明書開啟以後,如方塘映照天光雲影一樣,將會有美好動人的內容映入讀者的眼簾。

三、四句設為問答,將

一、二句中講的道理同樣用形象化的方法作進一步的表達。「問渠哪得清如許」,乍看是在詰問水塘,它裡面的水那能這麼清呢?實際上也還是在講書本。

書本和半畝方塘一樣,能映出那麼多好的東西,方塘靠水清,書本靠說理。那麼怎樣才能講出豐富的內容?第四句作了形象的回答和解釋。

「為有源頭活水來」承前回答,是說半畝方塘之所以能清澈如鑑,映照天光雲影,就是因為有源頭**活水。書本也是這樣,之所以能夠說明深妙的義理,闡述豐富的內涵,是因為它總結髮揚了前人的許多豐碩成果。

這篇哲理詩比喻新穎,寫得生動形象而不晦澀,易於為讀者接受。

2樓:厲尋春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3樓:一隻小馬紮

春日朱熹的古詩後兩句意思是:「誰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萬紫千紅,到處都是百花開放的春景。」

後兩句是:「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4樓:坐船去上海

譯文半畝大的四方池塘好像一面鏡子開啟,天上的光亮,雲彩的影子都在裡面徘徊

觀書有感這首詩什麼意思?

5樓:心理學課件

觀書有感

宋朝·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註釋(1)鑑:一說為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鏡子;也有學者認為鏡子

(2)徘徊:來回移動

(3)為:因為

(4)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開啟,清澈明淨,天光、雲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要問池塘裡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6樓:班門弄斧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體現要不斷讀書,不斷學習,同時要不斷實踐,才能獲得成功。

附《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7樓:聲色影視世界

談「觀書」體會的,意在講道理,發議論。弄不好,很可能寫成「語錄講義之押韻者」。但作者寫的卻是詩,因為是從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捕捉了形象,讓形象本身來說話。

8樓:小迪迪波波

偶像是指為人所模仿的物件,物件是種,為人所模仿是屬差。偶像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自然物,如太陽月亮。一類是人造物,如明星。另外一類是思想物,如神仙。

9樓:漫迷天地

宋代朱熹《觀書有感(其一)》藉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

10樓:丁香娛

觀書有感這首詩藉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的道理。 出自:《觀書有感二首·其一》是宋代學問家朱熹的作品。

11樓:隨心欲順自然

《觀書有感二首》是宋代學者朱熹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描繪其「觀書」的感受,藉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詩藉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第二首詩藉助鉅艦無人能推動卻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藝術創作需要靈感的道理。

全詩寓哲理於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墮理障,富於理趣,一直為人傳誦。

12樓:小笑聊情感

1.《觀書有感》的全詩是—— 1.觀書有感(其一)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

觀書有感(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

2.譯文: 1.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

13樓:

你好!請問這是那首詩歌,要知道詩歌名稱才知道大概意思!

朱熹《觀書有感》,朱熹的《觀書有感》全文意思?

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鉅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出處 中華詩詞 南宋 朱熹 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讀書後,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行象加以描繪,讓...

觀書有感,朱熹中的源頭活水在詩中具體指的是什麼?聯絡本詩題目可知實際上是指什麼

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源頭活水 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

觀書有感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急用,觀書有感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急用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曰中流自在行。宋代詩人作詩多議論,少形象,而朱熹這首 觀書有感 又名 泛舟 卻化議論為形象,啟人思索,頗富韻味。這首詩通過形象的比興,寄託了一個深刻的哲理,讀之見情趣,思之覺深邃。字面上,它描繪了兩幅圖景 一幅是,日行月轉,地球上又一度春季到來,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