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臨江仙 探梅》表達的是什麼情感

時間 2021-05-07 19:59:11

1樓:

經有些年邁有心愛惜花可心已懶散.卻獨喜歡那江村邊圍繞的梅花.一枝花點破玉溪的春天。

梅花沒有一般的春花鮮豔嬌嫩的樣子,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全是傲雪耐寒的神韻。.奈何只剩下青山欣賞這樣的秀麗景色.為它寫些清新的詩句。

因陶醉於眼前的美景,渾然忘記了時間,歸家時已是月上柳梢,時已黃昏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你想到什麼便是什麼,因為只有你想到的,才是你理解到的..別人說的.只是他理解,或者說是猜到的...至於誰對誰錯,就要看教科書的.

《臨江仙 探梅》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樓:匿名使用者

臨江仙(並序)

李清照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闕,其聲即舊《臨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客建安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詞作上片寫春歸大地,詞人閉門幽居,思念親人,自憐飄零。「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首二句寫詞人閉門幽居。

首句與歐陽修《蝶戀花》詞一樣,連用三個「深」字,前兩個「深」字為形容詞,形容庭院之深;後一個「深」字為動詞,作疑問句,加重語氣,強調深。次句是對庭院之深的具體描寫:雲霧繚繞著樓閣,門窗常常緊閉,雖不深而似深。

雲霧繚繞是自然狀況,是地處閩北高山地區建安所特有的,而門窗「常扃」,則是詞人自己關閉的了。這表明詞人自我幽閉閣中,不願步出門外,甚至不願看見外面景況,所以不僅閉門而且關窗。第三句寫的就是詞人所不願見到的景物:

「柳梢梅萼漸分明。」柳梢吐綠,梅萼泛青,一片早春、大地復甦的風光。李清照是位感情十分豐富細膩的詞人,對大自然的細微變化,有著敏感的悟性。

「雪裡已知春信至」(《漁家傲》)、「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小重山》),在這些早期作品裡,表現的是喜春之情。可如今卻怕見春光,為什麼呢?結二句寫的就是回答:

「春歸秣陵樹,人客建安城。」「秣陵」,即金陵、建康。建康,是詞人與丈夫趙明誠共同生活過的地方,也是他們恩愛夫妻死別的地方(趙明誠於建炎三年八月病死建康),至今丈夫還埋葬在那兒。

詞人想象春天回到建康,春風吹綠了那兒的樹,可是她再也不能與丈夫一起觀賞那兒的春光了。她隻身飄泊,暫時客居建安,千里迢迢,戰亂頻仍,連親自去他墳上祭奠也不可能,怎能忍心看到這春光呢?這兩句內涵極其豐富,所蘊含的痛楚情懷是相當深沉的。

詞作下片,承上片怕觸景傷懷,進而追憶往昔,對比目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感月吟風」,即「吟風弄月」,指以風月等自然景物為題材寫詩填詞,形容心情悠閒自在。

李清照與趙明誠是一對有較高文化修養的恩愛夫妻,他們共迷金石,同醉詩文,烹茗煮酒,展玩賞鑑,沉醉於富有詩意的幸福生活之中。李清照以其女性的獨特敏感和文學修養,以春花秋菊為題材,曾寫過不少好詞。「多少事」,以強調語氣,表示很多,記也記不清了。

可如今孤身一人,年老飄零,心情不好,什麼事也做不成。「無成」,這裡並不是一般意思上的事業無成,而是承上詞意,指對「風月」不感興趣,也不敢去接觸,什麼也寫不出來。至此,詞人情緒極為激動,不禁撥出:

「誰憐憔悴更凋零」!詞人在《永遇樂》中曾以「風鬟霧鬢」描繪她的「如今憔悴」。「誰憐」二字,表明詞人身處異鄉,孤身一人,無人可訴。

而一個「更」字,道出了詞人的心境日漸一日的悲悽。結末,「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這二句並非寫實,而是舉出她一生中印象最深、與她夫妻生活最有關係,作為「感月吟風」絕佳題材的事件。

「試燈」,宋人最重元霄節。每逢元霄,燈市總是熱鬧非常,往往在節前幾天就陸續張燈,稱之為試燈。詞人在《永遇樂》中曾回憶當年: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踏雪」,宋周輝《清波雜誌》卷八載:

「頃見易安族人言,明誠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得句必邀其夫賡和,明誠每苦之也。」這兩件事,在空間上,從北(汴京)到南(建康);在時間上,從詞人青年時期到中年時期。當年,她對這兩件事都很感興趣,可如今,卻認為「無意思」、「沒心情」,與上片的怕見春光遙相呼應,進一步表露了詞人對一切都感到心灰意冷。

下片以對往昔生活的追懷、眷戀與如今飄零異地、悲悽傷感相對比,寫出一位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詞人形象。

整首詞作幾乎是以口語入詞,明白曉暢,又極準確、深刻地表達了詞人彼時的心理狀態,對比手法的運用,情感抒發的深沉,都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文潛少鳴)

辛棄疾的《臨江仙。探梅》賞析

4樓:匿名使用者

「花態度"指一般花的鮮豔嬌嫩

"雪精神"指梅花傲雪耐寒的精神

"醉」不是指酒醉,指作者觀梅時的心醉,對梅花十分喜愛,以至於流年忘返

5樓:匿名使用者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雲。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辛棄疾的《臨江仙 探梅》

6樓:蒼木真葉莜

「花態度"指一般花的鮮豔嬌嫩

"雪精神"指梅花傲雪耐寒的精神

"醉」不是指酒醉,指作者觀梅時的心醉,對梅花十分喜愛,以至於流年忘返

臨江仙的古詩,古詩 臨江仙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 楊慎 廿一史彈詞 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譯文及註釋 譯文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 古今英雄的...

辛棄疾簡介,辛棄疾的生平簡介

怪盜基德 辛棄疾 1140年5月28日 1207年10月3日 南宋豪放派詞人 將領,有 詞中之龍 之稱。與蘇軾合稱 蘇辛 與李清照並稱 濟南二安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 報國雪恥的志向。因而他...

關於辛棄疾的,關於辛棄疾的資料

張嘴叫菲爺 辛棄疾 1140 1207 字幼安,號稼軒,歷城 今山東濟南市 人,生於北宋滅亡十三年之後的金人統治地區。他從小就受到民族意識與愛國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復失地,報效祖國。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 年 1161 秋,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北方暴發了以耿京為首的農民起義。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組織了兩千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