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怎麼理解,這首詩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5-07 19:58:44

1樓:147絕

看作者。

作者的背景與詩句所表達的情感一般都有聯絡,例如杜甫,他早期作的詩豪放灑脫,這與當時唐朝的繁盛有關,後經歷安史之亂,顛沛流離之苦,他的詩則多與哀傷掛鉤。要做好詩歌鑑賞,還是建議同學們多去了解一些著名詩人的身世背景。

如何理解《蒹葭》這首詩所抒發的感情?

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效能。「在水一方」的結構是:

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裡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範型。這裡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裡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

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自然,當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應當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祕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

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

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像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得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裡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

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歎,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

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瞭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悽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物件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託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澆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了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總之,《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

怎麼樣才能很好的理解一首古詩詞

3樓:匿名使用者

1、要踐行,可讀不懂怎麼辦?那就學!聽別人

講總比不學好,自己學總比聽別人講好。學總比不學好,早晨學總比中午學要好!因此,從現在開始,拿起詩詞,一首一首自己鑽研。

達到看懂一般的古文的水平並不需要多少功夫。也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難。

2、那麼,我們需要做哪些熱身準備了?很簡單,《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這樣的暢銷書到處都可以買到。再買一本普通的《古漢語詞典》與《現代漢語詞典》。

有了這兩個東西就夠了。一個是學習的材料,一個是學習的工具。

3、有了這些東西之後怎麼著手?這是最麻煩的,也是最重要的。空洞的理論是沒用的。

我下面通過具體的詩詞來講解如何學習,如何自主學習,如何針對普通大眾的自主學習。讓人們拿起一首陌生的詩詞的時候,能講出個一二三來。

4、我們許多在職老師,在講解詩歌時候,口若懸河,但卻文不對題,講了一大通學生還是不理解,考試的時候照樣不會分析一首詩詞。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分析與講解不是從詩詞本身出發的,而是從資料出發的。

5、如果他們沒有對資料的充分佔有,甚至是豐富的佔有的話,他們自己能否理解我想是個問題。從這我們也可以歸納出詩詞鑑賞的第一條總原則:對任何一首詩詞都要從詩詞本身出發,而不要從資料出發,資料的作用在於驗證我們的理解,而不是從資料中去了解詩詞本身。

反之,本末倒置。

4樓:匿名使用者

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託物言志三類。

第一步,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係;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係;託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係。

第二步,通讀一遍後,到詩詞的後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

第三步,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麼畫面,這些畫面有什麼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麼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碰,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必看作者(知作者風格),必看註釋(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詩眼常常在此),必看題幹(題乾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

第五步,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如託物言志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欲揚先抑 欲抑先揚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用典 想象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託物起興 渲染 虛筆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 ;

希望採納

請問這首詩怎麼理解,請問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1 覺得像僵硬的欄杆似的跌倒是作者,前文作者 脆弱的身體 也是由於嚴寒導致,看出來作者特別特別冷,而且手指僵硬,這樣才能體味到馬的 像剛烤好的熱麵包。2 至於欄杆的具象,就是馬廄的欄杆,天寒地凍,一個殘破的馬廄,頂棚甚至也是殘破的,因為這樣馬背上才有薄薄的雪,欄杆當然也殘破,有的倒了有的還站著。一切...

如何理解鵲橋仙這首詩,《鵲橋仙》這首詩的意思什麼啊??

紅豆楓葉丹霞 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 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註釋 鵲橋仙 此調有兩體,五十六字者始自歐陽修,因其詞中有 鵲迎橋路接天津 句,取以為名 八十八字者始於柳永。此調多詠七夕。纖雲弄巧 纖細的...

這首詩怎麼翻譯,這首詩怎麼翻譯啊?

黃昏時登樓而望,只見杏花在微寒中開放,一鉤斜月映照著小樓的欄杆。一雙燕子歸來,兩行大雁北飛,遠處傳來斷斷續續的號角聲。華美的窗前,一位佳人立於春風中,默默無語,閒愁萬種。也應像往日一樣,眼如秋水般清亮,眉似春山般秀美。這首詩怎麼翻譯啊? 朱仕遠 大意是 一個戴草帽的小孩子學習垂釣的本事 側身坐在草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