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青山外的下一句是什麼,青山郭外斜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麼

時間 2021-05-07 19:58:57

1樓:難題解決專業戶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樓:出星海

行舟綠水旁

這樣可以麼?

青山郭外斜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麼

3樓:大美高陵我的家

綠樹村邊臺,青山郭外斜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下一句

4樓:羽毛和翅膀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流年似水 鄉情如歌

——王灣《次北固山下》賞析

王灣,洛陽人。公元712年中進士,次年(唐玄宗開元元年)出遊吳地,由洛陽沿運河南下瓜州,後乘舟東渡大江抵京口(今鎮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著東行去蘇州。此詩當於此時寫就。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山青了,水綠了,天氣暖和了。飄流他鄉的遊子已經踏上遠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載著歸客的行舟也開始行進在綠如綿綿藍草的江水之上。

詩人以平實之筆開篇,猶如畫家作畫以前在紙上鋪設的底色,為抒情言志創設出收縮自如的揮灑空間。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積雪已慢慢融化,因彙集了千山萬壑雪化之水,長江的水量逐漸大了起來,江面因之愈發寬廣,再加上江水**一片船帆高高掛起,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漸漸**的江水與恰到好處的正風吹拂二者相合,才有這「風正一帆懸」,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北固山是揚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詩人舉目東望,只見江天一色,一輪紅日從東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線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卻見西邊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間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預示著新的一年正在開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腳步,悄悄渡江北上走進了舊年。「生」和「入」的選用,把一個晝夜更替的壯觀景象與新舊相接的時光荏苒描繪的傳神入化,給人開闢出自由想象的無限空間。

詩人把思歸盼歸的鄉情暗暗融入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晝夜更替、新舊相接之時萌發思歸盼歸的鄉情是自然而然。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詩人看著眼前的「平潮、懸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發出一個美好的想法:我寫上一封書信讓那北歸的鴻雁捎給洛陽的家人,讓他(她)們也知道我此時此地的心情吧。

尾聯不僅與首聯相照應,也使詩中客觀景物全著上了人的感**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靈性,向人們訴說著詩人心中的美好感覺和願望。

如果說頜聯是從景物入手,以形式之美引發頸聯;那麼就可說頸聯是從天人感應拓展,以胸懷之美照應頜聯。王灣之後的當朝宰相張說,把「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寫在辦公的政事廳上,讓人們好好學習,意義恐怕就不是單純的藝術性問題了,張宰相更看重的是此詩道出的人生氣度和胸懷。

5樓:匿名使用者

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脫。「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已流露於字裡行間,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

[題解]

這首詩寫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鄉愁。開頭以對偶句發端,寫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懷。次聯寫「潮平」、「風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闊大。

三聯寫拂曉行船的情景,對仗隱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給人積級向上的藝術魅力。尾聯見雁思親,與首聯呼應。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不失詩苑奇葩,豔麗千秋。

[註釋]

1.次:停歇,這裡指停船。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三面臨水,地勢險要,倚長江而立。

2. 客路:指驛道。潮平:潮水**與兩岸齊平。風正:指順風。

4.海日:太陽從海上升起。殘夜:夜將盡未盡的時候。舊年:過去的一年。指舊年未盡,春之氣息已到,點明節候已到初春。

5.鄉書:家信。何處達:送到什麼地方。

6.歸雁:歸來的大雁。這句是說,希望雁能把我的信捎到故鄉洛陽去。

[翻譯]

遊客路過蒼蒼的北固山下,船兒泛著碧綠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漲,兩岸江面顯得更寬闊。順風行船,帆兒被風鼓了起來。

紅日衝破殘夜,從海上升起。江南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風拂面。家書要傳到**呢?

請問歸雁幾時飛到洛陽邊。

[賞析]

此詩寫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時看到的兩岸春景。先寫青山重疊,小路蜿蜒,碧波盪漾,小船輕疾。「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描摹長江下游潮漲江闊,波濤滾滾,詩人揚帆東下的壯觀,氣概豪邁。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為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由此而引動末句的鄉思,以歸雁傳書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春景和鄉思和諧交融。

這首題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見於唐人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唐人殷璠選入《河嶽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

潮平兩岸失,風正數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

」本文系據長期傳誦的《次北固山下》。

王灣是洛陽人,一生中,「嘗往來吳楚間」。「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為「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

」其「東行」,當是經鎮江到江南一帶去。詩人一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

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脫。「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已流露於字裡行間,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

次聯的「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彩。

「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

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於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捲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裡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湧,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

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讀到第三聯,就知道作者是於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著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

這第三聯,就是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

這一聯歷來膾炙人口,殷璠說:「『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以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說)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

」(《河嶽英靈集》)明代胡應麟在《詩藪。內編》裡說,「海日」一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並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海日東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於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是要經過洛陽的啊!

讓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託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裡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馳譽當時,傳誦後世,但並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相當優美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後面一句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8樓:coffce花語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9樓:匿名使用者

是這句: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0樓:親親女人心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他貌似只有這一首詩傳世~

11樓:啨の兲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

「長亭外,古道邊」的下一句是什麼?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泊。長亭外,古道邊。出自。李叔同的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

相濡以沫下一句是什麼,「相濡以沫」的下一句是什麼?

意想不到的詩詞意思,別再亂用了。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原文出自 莊子 大宗師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意思是 泉水乾了,魚的身體處於乾涸的陸地上,如果要保持其外相 魚相 就要 呴以溼,濡以沫 不如把它們放到江裡湖裡,這樣就可以忘掉...

「山重水複疑無路」的下一句是什麼?

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了廠裡有沒有空調的是什麼啊了了x看愛了我一二馬了t 山重水複疑無路下一句是什麼 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出處 1 山重水複疑無路下一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