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國語》和《戰國策》在敘事,寫人,記言方面有何異同

時間 2021-05-07 19:59:16

1樓:弟娃兒

人物是敘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左傳》中描寫了各種人物,但《左傳》的寫人還不像紀傳體歷史著作在一個專章中敘述一個人物的生平事蹟,也沒有像後世**那樣塑造人物形象。由於它是編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蹟大多分散記錄在事件發生的各個年代,很少對某一人物集中描寫,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蹟聯絡起來,才能得到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左傳》敘事中,人物的行動、對話構成了表現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絕少對人物進行外貌,心理等主觀靜態描寫。

《左傳》的作者善於運用曲直兼施,嚴謹有致的筆法,如實地描寫春秋歷史舞臺上諸侯國之間奪權爭霸,相互兼併的一幕幕社會場景,將風雲激盪的政治生活於個人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同時,作者也注意體現歷史人物頗富風采的語言風格,使人物形態情態畢現,神彩煥然。所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左傳》在文學和語言方面所取得的藝術成就。

《潁考叔》是《左傳》中傑出的篇章之一。文章中就是以敘事為主的,在人物刻畫方面寫得極為簡略。第一段是鄭莊公和他兄弟之爭,第二段是魯鄭聯合向外發動戰爭,中間貫以潁考叔一人作線索。

但文中對人物的刻畫僅僅是以語言為主。如「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對曰:

『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這些對話,是通過語言描寫,生動形象的透視了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徵。

《左傳》中的《晉張骼輔躒致楚師》描寫了一個精彩的戰役片斷。文章對這次戰役的起因、經過,結果等一帶而過,只是著重刻畫人物性格。不論自覺還是不自覺,可以見出作品正在和歷史分家而和文學結親。

「子大叔戒之曰:『大國之人,不可與也。』對曰:

『無有眾寡,其上一也。』大叔曰:『不然。

部婁無松柏。』……」。這些文字也都顯示了《左傳》的人物刻畫很粗陋。

《戰國策》的文學成就首先表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書對戰國時期社會各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鮮明生動的描寫,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寫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縱橫之士如蘇秦、張儀;勇毅之士如聶政、荊軻等等,都個性鮮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代表了「士」的不同型別。

《戰國策》還以波瀾起伏的情節,個性化的言行,傳神的形態和細節來描寫人物。人物個性化的言行很突出,如《秦策一》中,蘇秦落魄而歸後的刺股和喟嘆,榮歸故里時的感慨,其家人前倨後恭的言行等,都反映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徵。

《戰國策》主要記載了戰國時代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政治活動及其有關的謀議和辭說。它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矛盾和複雜鬥爭,七國的合縱連橫,統治集團的爭權奪利,荒淫殘暴,昏聵腐朽以及人民在兼併戰下的痛苦生活和當時的倫理道德,習俗風尚等等,表現了這個時代的概貌,書中儲存了戰國時代的很多重要資料,是研究我國古代歷史的一部重要文獻。

在語言方面尤有特色。策士們不僅巧比善喻,運用形形色色的比喻和語言,說明抽象事理,而且在一些遊說之詞中,多用排比、誇張等手法,語言明快形象,辭采絢爛,感情充沛。論事說理無不縱橫反覆,曲盡其言,因而使之文章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戰國策·齊策》裡的名篇。「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這段點明題旨,鄒忌諫齊王的經過,從而刻畫了鄒忌的聰明才智,文章短小精煉,卻能道出深刻道理。

這也是《戰國策》的人物語言的描寫特色之所在。更是對《左傳》的人物刻畫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