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為何要嘉獎吃了敗仗的將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時間 2021-05-07 19:59:17

1樓:碧藍色的大海

皇帝嘉獎將軍,是因為他不放棄,越挫越勇,為國殺敵不顧個人安危和榮辱,再連連敗北的情況下仍堅持奮勇殺敵 。

2樓:兔斯基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敗一次就不敢去做第二次!敢的話,不但不受罪還可能得到戰揚!

3樓:鴻漸洛水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勇氣和信心,堅持到底才最終能獲得成功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古代有個將軍老吃敗仗,他給皇帝的奏摺中寫道:「臣……屢戰屢敗……」他手下的

4樓:哈會有敏敏

1.(1)不斷地打,不斷地輸。 (2)不斷地輸卻仍不斷地打。

2.c3.奏摺內容

4.皇帝認為將軍敗了還打,很有進取心

5.a6.皇帝一定會大怒,從而懲罰這個將軍。

(意思對即可)

古代有個將軍老吃敗仗,他給皇帝的奏摺中寫道:「臣……屢戰屢敗……」他手下的一個謀土看了後,把奏摺中

5樓:

你說的是把屢戰屢敗改為了屢敗屢戰

平江人李次青字元度本來是一個書生,根本不知道領兵作戰。曾國藩命令他領兵作戰,每打一次仗便敗一次。曾國藩很生氣,準備寫奏摺**他,在他的奏摺上便有「屢戰屢敗」這樣的詞語。

後來曾國藩的幕僚中有一個叫做李緩頰的人,把「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意思便變得大為不同。於是元度因此才被免罪。

謀士這麼改使得本來是由於沒有使用正確的方法導致多次打仗多次失敗的過失,變成多次失敗後仍然不放棄,繼續挑戰,越挫越勇。鍥而不捨的功績

這個故事說明了同樣的一件事 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說來看 用積極的心態就能得到不放棄的勇氣 相反若是用消極的態度來面對就會一蹶不振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6樓:匿名使用者

1.答:「屢戰屢敗」的人是一個失敗者,而「屢敗屢戰」表現了不屈不撓、英勇的品格,只調換了兩個字就將將軍的精神體現出來,十分巧妙。

2.答:詞語順序的變化有時會引起意思很大的改變。

7樓:匿名使用者

謀士這樣改,突出了將軍和士兵們奮勇無畏的作戰精神。「屢戰屢敗」重點在於「敗」,顯示的是一個消極的結果,而「屢敗屢戰」重點則在於「戰」,突出了將士們一心為國出力,雖死無悔,迎難而上、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決心,具有積極的意義。這樣一改,原字未動,僅僅是順序的改變,頓時將原本敗軍之將的狼狽變為英雄的百折不撓。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為一個智者,遇事不論好壞,都要跳出思維的定勢,迅速找出利於己方的各個方面,這樣才能掌握局面,反敗為勝。

講述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字不要太多了)

8樓:匿名使用者

臥薪嚐膽的故事100字,越王勾踐經歷了什麼?

9樓:夢裡心落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志報仇。他只在柴草上頭睡覺,並且在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警醒自己不忘恥辱。經過長期的準備,勾踐終於打敗了吳國,而吳王羞愧自殺。

根據這段歷史出來的成語,就是「臥薪嚐膽」。

臥薪嚐膽

讀音: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釋: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

出處: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僕受遣以來;臥薪嚐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造句:我們要學習古人臥薪嚐膽的精神,發憤圖強,振興中華。

10樓:瘋狂糖果屋

春秋末年,吳國和越國

在一個叫符焦的地方開戰了。吳國以強大的實力戰勝了越國,乘勢攻破了越國首都會稽,越王勾踐不得己,只能向吳王夫差投降。

吳王夫差為了顯示自己寬巨集大量,他決定不殺勾踐,而是以羞辱的方式派他在宮裡養馬。勾踐就這樣來到了吳國,住在一個小破屋裡,給吳王餵了三年的馬,他忍氣吞聲,小心謹慎。夫差每次出門,勾踐就給他駕車拉馬,吳王生病的時候,勾踐整天端水送藥,伺候的非常周到。

由於勾踐表現的非常好,使得吳王夫差放鬆了對他的警惕,並且把勾踐放回了越國。

勾踐被釋放回國了之後,發誓一定要復興國家,向吳王夫差報仇雪恨,他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每晚都睡在柴草堆上,他還在屋裡吊了一個豬的苦膽,每天睡覺之前都要用舌頭嘗一嘗苦膽,問問自己:勾踐啊勾踐!你這三年的準備是為了什麼?

你難道忘了會稽戰敗的恥辱了嗎?

就這樣,勾踐發憤圖強,重新治理越國,他甚至親自到田裡和老百姓一起幹活,從早到晚,披星戴月。勾踐的這些舉動,極大地激勵了越國上下官吏軍民,經過了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滅掉了吳國。自此吳國被越國吞併。

11樓:匿名使用者

20年前越王跟吳王打架,越王打輸了,成了吳王的奴隸,越王發奮圖強,臥薪嚐膽,苦苦隱忍積累了20年,中間還有人幫他給吳王送了幾個美女魅惑吳王,20年後,越王強了,而吳王吃喝玩樂的20年已經不行了,這是越王打敗了吳王,吳王不願意重新開始就自殺了。

12樓:閆星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在於越國交戰中大敗越王勾踐。夫差要捉拿勾踐,范蠡出策,假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夫差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

越國君臣在吳國為奴三年,飽受屈辱,終被放回越國。勾踐暗中訓練精兵,每日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嚐嚐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最終勵精圖治,成功復國。

越王勾踐亦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13樓:匿名使用者

給王溝借,嗯,打仗輸了,然後被敵人俘虜了,然後敵人把他抓到自己的國家去幹苦事幹了三年,這三年間他不斷貼哭,但提醒自己要復仇。

清朝哪個皇帝殺了自己的舅舅,雍正皇帝為何要殺他舅舅隆科多和大將年羹堯?

清朝皇帝雍正殺死了自己的 舅舅 隆科多,隆科多是兩朝重臣,其實雍正和隆科多並沒有血緣關係,雍正是隆科多親姐姐的養子,他和年羹堯一樣都是被皇帝卸磨殺驢。在討論標題上事件之前,我們先介紹兩個人。一個是雍正,這個大家但凡看過清朝電視劇的多多少少都有所瞭解,這裡就不做贅述了。那麼另外一個就是隆科多,歷史上的...

58歲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後,乾隆皇帝為何要隱瞞死因

乾隆作為孝子,為了不讓父親雍正受到罵名就隱瞞了雍正的死因。在二月河大師編寫的 雍正皇帝 中。關於死因的敘述非常耐人尋味。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一位宮女喬引娣。中,喬引娣居然是雍正的妃子。但後續調查證明,喬引娣卻是雍正在民間的私生女,這就很狗血了。裡喬引娣和雍正使用剪刀自盡。這個說法壓根沒有歷史根據,認...

收復臺灣中,姚啟聖貢獻不小,為何康熙只嘉獎了施琅

雖然姚啟聖在收復臺灣這件事上作出了貢獻,但是他不太會處理人際關係,並且還有些傲慢。康熙皇帝向來獎罰分明,而對於康熙只獎勵施琅這件事,是因為姚啟聖這個人生性謙虛,多次推辭康熙的獎勵,所以康熙只獎勵施琅。主要是因為姚啟聖不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得罪了人。首先,他得罪了施琅,所以施琅多次上奏康熙詆譭姚啟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