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福為左右首字作一付對聯,嘉福二字為左右首字作一付對聯。

時間 2021-05-07 19:59:21

1樓:匿名使用者

上聯:嘉良吉祥美滿地

下聯:福澤如意團圓門

橫批:闔家幸福

小弟雅慕嘉福兄,謹獻一聯。祝閤家幸福!

2樓:筆有千秋業

為您原創,請參考:

嘉園舉家歡慶新春來;

福運當頭預兆貴氣盈。

好運連連

3樓:

上聯:嘉言懿行門集慶

下聯:福契操履宅迎祥

4樓:匿名使用者

嘉年華採氣恢弘,福音傳來吉祥送

5樓:農民a可以吧

嘉文熠熠深情著

福氣洋洋厚德生

詩詞楹聯是什麼意思?

6樓:檬懵檬

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又有偶語、儷辭、聯語、門對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肇始於明代。 它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

楹聯六要素:

1、字句對等。

字句相等是指上下聯的字數和句數都相等的意思,這是對聯的第一個要素。

2、詞性相當。

詞性相當是對聯的又一要素。上下聯中處於相同位置的詞或片語必須有相同的詞性才能構成對仗。

3、結構相應。

所謂結構相應,就是上下聯在句法結構上互相照應,彼此對稱。也就是說,句型要一致,即

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

4、節奏相稱。

節奏,即有規律的重複,也稱為音步。所謂節奏相稱,是指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也

就是指上下聯的句式一樣。短聯如此,較長的聯也如此。

5、語意相關。

對聯,顧名思義,不僅要對偶,而且要相聯。所謂相聯,一般地說,上下聯應圍繞相關的主

題,或並行表達,或正反表達,也可以構成延續、因果等各種關係。

6、平仄相對。

關於「平仄和諧」的最基本的要求是:

(1)、古四聲與今四聲不能混用。

(2)、平仄交替與平仄相對。

(3)、仄起平收。所謂「仄起平收」,就是上聯最末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最末一個字必

須是平聲,這是對聯創作中必須遵守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楹聯是掛或貼於楹柱上的對聯。泛指對聯。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8樓:百度使用者

楹聯,亦稱「楹帖」、「對子」、「對聯」。書法藝術的一種幅式。由上、下聯組合,是懸掛或貼上在壁、柱上的聯語。

如新春進節張帖於門上的「春聯」。字的多寡無定規,一般要求對偶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特多的長聯,叫「龍門對」。

相傳由五代後蜀少主孟昶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演化而來。楹聯發生於明末而盛行於清代。

是十分普遍的文學和書法相融合的藝術形式。記述楹聯的專書有清代樑章鉅所撰的《楹聯叢話》等。

對聯書籍 實用民間文學 中國對聯大全集

9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對聯故事 民間文學 中華對聯大典 對聯書籍 實用民間文學 中國對聯大全集 對聯集錦 中華傳統國學經典名著系列

10樓:匿名使用者

*****》

古今對聯集粹· .pdf               596對聯精粹-春聯  .pdf               598600實用對聯大全.

pdf               601結婚對聯大全.pdf               605姓氏對聯鑑賞.pdf               608巧妙對聯三千副.

pdf               610......

紅白喜事對聯大全 樑石著民間文學圖書

11樓:匿名使用者

只是樑石編著的一本書,有關本書的簡介如下:

《紅白喜事對聯大全(第2版)》對聯,是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文學形式,是與人民生活聯絡最密切的文化載體。在我國,民間的婚喪嫁娶、生育祝壽、喬遷新居等喜慶之事,統稱「紅白喜事」。而「紅白喜事」與對聯結緣由來已久。

此次再版,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和人們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與時俱進,在內容上將一些與時代特色不相符的內容刪去,也做了必要的增補。突出其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實用性。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本書很好,實用,多少錢一本?

實用民間文學教程 初學對聯入門引導教材 對聯收藏典

13樓:匿名使用者

《實用對聯精選》對聯書籍 實用民間文學教程 初學對聯入門引導教材 對聯收藏典籍 中華對聯集錦 傳統文化經典對聯大全

中國民間文學故事對聯字謎迴文詩藏頭詩佛印蘇小妹

14樓:

字迷:金玉良緣永不分,打一字. 藏頭詩.追良緣 天睜慧眼韻人間 荒情復甦秀紅顏 地衣潤露香鞋溼 老樹抖風長袖扇 矢對情靶芳心顫 志將紅繩兩魂拴 不隨並蒂合衾願 渝作孔雀飛東南

中國56個民族都有什麼民風民俗?

15樓:木牛事兒

1、傣族節日習俗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

。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

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曆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曆10月中旬)。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曆4月中旬)。約在農曆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

2、苗族制度風俗

鼓社制。新中國成立前,苗族鼓社是由共同源於一個男性祖先而結合起來的人們的集團。鼓社一般由同宗的一個或數個自然村寨組成,小的幾十戶或百來戶,大的幾百戶乃至上千戶。

一個社共立一個鼓祭祖,有共同的宗教節日、共同的地域觀念和共同的習慣法規,穿同一服飾,操共同的方言。

苗族人尤其喜歡吃酸,幾乎家家戶戶都自制酸湯、酸菜、酸辣,醃製魚肉,苗家的酸湯魚肉嫩湯鮮,清香可口,聞名遐邇。苗族喜飲酒。

3、蒙古族祝壽習俗

祝壽是蒙古族人民為老人舉行的一個禮儀慶典。蒙古民族的祝壽禮和過本歷年都是在年紀大時才舉行的。一般在六

十、七十、八

十、九十時才祝壽。不過父母親在世時,兒孫輩即使到了七八十歲也不許做壽。過本歷年的二十

五、三十

七、三十、四十九也不是很熱鬧,但是過了六十一歲,七十三歲、八十五歲就另當別論了。過本年的一般不祝壽。巴林蒙古族老年人過本95歲就不計年齡,也不做百歲。

4、朝鮮族服飾風俗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釦,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

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

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5、布依族年節食俗

有的節日與漢族相類似,有些則為本民族所專有,如"了年"(正月最後一天)、三月三(地蠶會節)、四月八(牛王節)、六月六(祭盤古)、吃新節等。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團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飯",六月六吃"煮雞"等,大都與民族傳說和鄉風教育有關。

16樓:走走停停

族民風民俗:

1、漢族,全稱大漢民族。原名華夏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裔,炎黃子孫。

在民間,特別是農村地區,有過小年和大年的習慣。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漢族民族服飾為漢服。

2、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聖紀節、登霄節等。

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3、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

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節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采的民族文體活動慶祝,唱「採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