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及曹子建的故事,「三曹」與「建安七子」

時間 2021-05-07 19:59:37

1樓:匿名使用者

建安七子

孔融 (153-208)

孔融,家學淵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魯國曲阜人。他年少時曾讓大梨給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這也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了。早年加入討伐董卓行列,後來為曹操辦事,但因勸阻曹操攻打劉備而被處死。

為建安子子之首,文才甚豐。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散文如《薦彌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書》辭藻華麗,駢儷氣息較多;《與曹操論禁酒書》則有詼諧意味。

其《雜詩》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寫喪子之痛,哀婉動人。

孔融其實家學淵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魯國曲阜人,後來為曹操所用。

陳琳 (? -- 217)

陳琳(? -- 二一七年)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江都)人,為建安七子之一,擅長章奏書記。《飲馬長城窟》為他的詩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築長城故事,揭露當時繁重的徭役給民間帶來的苦難,尤為深刻。

王粲 (177-217)

王粲子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為建安七子之一,並在七子中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詩》和《登樓賦》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七哀詩》之一(《西京亂無象》)寫他由長安避亂荊州時途中所見飢婦棄子場面,深刻揭示漢末軍閥混戰造成的慘象及人民深重災難,使人怵目驚心。

《登樓賦》是荊州時登麥城城頭所作,主要抒發思鄉之情和懷才不遇的愁恨,富於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賦的名篇。

徐幹 (171-217)

徐幹,字偉長,北海(今山東濰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主要著作是《中論》,曹丕稱讚此書『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於後。』(《與吳質書》)其情詩《室思》也寫的一往情深。

阮瑀 (?-212)

阮瑀,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後母虐待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

應瑒 (?-217)

應瑒(? -- 二一七年)字德璉,汝南(今河南汝南縣東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長作賦,有文賦數十篇,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音調悲切。

劉楨 (?-217)

劉楨,字公幹,東平(今山東東平縣)人,建安七子之一。今存詩十五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言簡意明,平易通俗,長於比與。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三國魏傑出詩人。

曹操第三子,封陳思王。因富才學,早年曾被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後失寵。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為臨淄侯。

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稱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屢遭貶爵和改換封地。曹丕死後,曹丕的兒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幾次上書,希望能夠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願,最後憂鬱 而死,年四十一歲。

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時間。這時期的文學,以詩歌的成就最為顯著。有不少作品能從漢樂府民歌中吸取養料,反映出社會的動亂和人民流離失所 的痛苦,體現了要求國家統一的願望,辭情慷慨,語言剛健。

後人以「建安風骨」稱 譽這些作品俊逸剛健的風格。但有些篇章表現了消極出世的思想。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

曹植的生活和創作,以曹丕即帝位為界,分為 前後兩期。前期有少數作品出社會動亂和自己的抱負,詩的基調開朗、豪邁。如《白馬篇》、《送應氏》等。

後期作品則反映其所受壓迫的苦悶的心情,部分詩篇參雜較 濃厚的消極思想。其詩善用比興手法,語言精煉而詞采華茂,比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詩歌的成就,對五言詩的發展頗有影響。也善辭賦、散文。

他的《洛神賦》抒情優美 ,富於神話色彩,影響甚大,是建安時期抒情小賦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試表》等。

曹植墓:位於東阿縣城西南10公里魚山西麓,依山而建。 墓室分甬道、前室、後室3部分。

2023年,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曾清理出土文物132件,其中除瑪瑙珠、瑪瑙泡、青玉璜數件較精外,其他大部為陶 制明器,象車、案、壺、盆、雞、狗、鵝、鴨之類。2023年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樓:萬民幸甚

小刀的觀點俺比較贊同。

七子文采確實不錯,特別是王粲同志。。

還有曹植的文采,他為女兒去世寫的詩,讓人腸斷。

不過,後期如小刀所講,成為郭沫若式的政治工具,沒意思了。

莫不如竹林七賢遁世就遁個徹底,乃真狂士s

3樓:

孔融(153 - 208),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文舉,魯(今山東曲阜)人。

孔子二十世孫。「七子」中,他年輩最高,政治態度與其他6人不同。獻帝時任北海(山東壽光)相,世稱孔北海,又任少夫、大中大夫等職。

為人不拘小節,恃才負氣,剛正不阿。因非議曹操,被殺。其散文辭藻華麗,多用駢句,但能以氣運詞,有新變化。

曹丕《典論·**》稱他:「體氣高妙,有過人著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

」代表作《論盛孝章書》和《薦禰衡表》,都顯示這種特色。詩僅存7首,其中《雜詩·巖巖鐘山首》寫遠大懷抱,情辭慷慨;《遠送新行客》寫喪子的悲痛,情致哀婉,都富有抒**彩。

應瑒(? -- 二一七年)字德璉,汝南(今河南汝南縣東南)人。擅長作賦,有文賦數十篇,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音調悲切。建安七子之一。

徐幹(一七一年 -- 二一七年)字偉長,北海(今山東濰坊市)人。主要著作是《中論》,曹丕稱讚此書『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於後。』(《與吳質書》)其情詩《室思》也寫的一往情深。

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依劉表,後歸曹操,官至魏國侍中。他以詩賦見長,多悲涼情調。有《王侍中集》。

陳琳(?-217)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江都)人。曾經為袁紹掌管過書記,後歸附曹操。「建安七子」之一,今存詩四首。有《陳記室集》。

劉楨(?-217)字公幹,東漢東平(今屬山東)人。為曹操丞相掾屬。

其詩風格勁挺,不重雕飾, 曹丕曾稱讚他的五言詩「妙絕時人」。今存詩十五首。有《劉公幹集》。

建安七子之一。

阮瑀(? -- 二一二年)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後母虐待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

4樓:

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樓:西風小刀

我也來說兩句:建安七子,是三國時期出現的一個文學團體,因基文學方面有出色的表現,七子我文學特色又較相仿,所以被稱為建安七子.其實七子創作前期有較好的文學才能,到了他們的創作後期,同情民生,建功立業的格調大變,只是曹操集團的一個政治工具了,一味的****.

6樓:小菜鳥啊小菜鳥

曹植墓:位於東阿縣城西南10公里魚山西麓,依山而建。 墓室分甬道、前室、後室3部分。

2023年,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曾清理出土文物132件,其中除瑪瑙珠、瑪瑙泡、青玉璜數件較精外,其他大部為陶 制明器,象車、案、壺、盆、雞、狗、鵝、鴨之類。2023年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曹」與「建安七子」

7樓:牙牙的弟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一、三曹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於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2、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與正室卞夫人的嫡長子。

曹丕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3、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於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一說鄄城),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 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

二、建安七子

1、孔融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其散文鋒利簡潔,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2、陳琳

陳琳(?-217年),字孔璋,廣陵射陽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

陳琳著作,據《隋書·經籍志》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3、王粲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兩城鎮)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龔曾孫、司空王暢之孫。

4、徐幹

徐幹(170年-217年),字偉長,山東壽光人,漢末文學家、詩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詩、辭賦、政論著稱。

代表作:《中論》《答劉楨》《玄猿賦》。著作有《中論》,對歷代統治者和文學者影響深遠。

5、阮瑀

阮瑀(約165—212年),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市尉氏縣)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當時軍國書檄文字,多為阮瑀與陳琳所擬。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6、應瑒

應瑒 [yáng](177—217年),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人。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應瑒擅長作賦,有文賦數十篇。詩歌亦見長,與其弟應璩齊名。明人輯有《應德璉集》。

7、劉楨

劉楨(180―217),字公幹,東漢末年東平寧陽(今山東寧陽縣泗店鎮古城村)人,東漢名士、詩人。他的祖父劉樑,官至尚書令,其人博學有才,警悟辯捷,以文學見貴。

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於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在當時負有盛名,後人以其與曹植並舉,稱為「曹劉」。

如今存詩十五首,風格遒勁,語言質樸,重名於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言簡意明,平易通俗,長於比喻。

建安七子分別是誰,建安七子分別有誰?

暴走少女 建安七子分別是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 196 220年 七位文學家的合稱。七子 之稱,始於曹丕所著 典論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

建安七子怎麼記憶,建安七子的相關故事有哪些?

mars尾戒 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的合稱 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順口溜記住 建安七子 的名字 空 孔融 城 陳琳 王 粲 需 徐幹 軟 阮瑀 硬 應瑒 瘤 劉楨 1 建安七子 七子 之稱,始於曹丕所著 典論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

漢末「建安七子」有那些人

包括 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幹 阮瑀 應瑒 劉楨。簡介 孔融 153 208 孔融孔融字文舉,其實家學淵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魯國曲阜人,後來為曹操所用。他年少時曾讓大梨給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這也就是 孔融讓梨 的故事了。靈帝時,闢司徒楊賜府。中平初 185 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