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莊子寫北冥有魚這則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麼

時間 2021-05-07 20:00:01

1樓:116貝貝愛

萬物都要有所憑藉,都是不自由的。

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

文章先是通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

從而引出並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道理;最後通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全文想象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字裡行間裡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

寫作背景: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並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雖有祈向,不可得也」。

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

人世間既然如此汙穢,「不可與莊語」,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裡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裡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遊》。

莊子用與惠子關於如何看待「大瓠」與「大樹」之用的兩段對話闡述了關於「無用」和「大用」的觀點。惠子對莊子說: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

剖之以為瓠,則瓠落無所容,非不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莊子回以故事作為啟發: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

莊子對惠子說: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莊子告訴惠子怎樣「巧用」這個「五石之瓠」,建議他可以把這種大葫蘆作為腰舟系在身上,用來浮游於江湖之上,這正是一種自由自在的「逍遙遊」境界。由此可見,莊子很注重事物的內在使用價值,「無用」是事物的外在價值,而「用」是事物的內在價值,無用很可能有大用。

從逍遙遊角度來說,人應該注重內在的生命價值和自我價值,巧用「無用之用」來實現自我價值。

2樓:某貓

目的是說明了世間萬物無論大小都受一定的條件限制定的條件限制,處在不同的束縛之中,所以大鵬貌似逍遙,但並未達到真正的逍遙。

3樓:三悟即無

個人感覺《逍遙遊》闡述了一種境界不同的對待觀和一種人生態度,境界觀更多在《莊子·秋水》中體現

北冥有魚 其名為鯤 這個文章到底說的是什麼 中心思想是什麼

4樓:youth小杰

內容:文章先是通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從而引出並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道理。

中心思想:莊子的逍遙遊是指「無所待而遊無窮」,對世俗之物無所依賴,與自然化而為一,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地遊於世間。「逍遙」在莊子這裡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

「遊」並不是指形體之遊,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遊,形體上的束縛被消解後,自然就可以悠遊於世。理解真正的逍遙遊,需要理解逍遙遊所描述的是一個經過深刻批判而進入與道合一」的高境界的動態過程。

文章出處:《逍遙遊》

作品賞析:

《逍遙遊》是集中代表莊子哲學思想的一篇傑作。在構思上採用了文學上的形象思維的寫作手法,運用大量的淺近的寓言、神話、對話,文姿多彩。想象像匹駿馬馳騁於宇宙,攝取與表達中心思想有關的妙趣橫生的題材,生動、形象地宣傳了作者的鄙視**厚祿、死抱皇恩厚爵,否定現實,追求無己、無功、無名的絕對自由的思想。

對統治者以功爵籠絡賢能的偽善給予深刻的揭露,對後世散文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在攬宇宙於一紙,包萬物於一文的充滿生機、遐想的《逍遙遊》中,為數眾多的讀者被作者的富有藝術魅力的文筆所吸引,成為中國古代一篇寓言體的論說文中著名的佳作。

全文在構思上,圍繞著逍遙安排了設喻、闡理、表述三個部分。在設喻中,以鵬與鷃都無知借風力飛翔這一事實,各自顯示傲慢得意的形態;順勢轉入第二部分闡理上,從政的**貴人平庸地顯示自己的才能,像鷃雀的渺小可憐,最後提出靠豁達、無所求才能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自由虛無的境界。

全篇構思精巧,善於使想象與現實結合,善於使對話與闡理結合,善於使諷刺與剖析結合,吸引邊讀邊思,邊思邊讀,讀之有味味無窮成了莊子著作構思的特點。

設喻中先寫了鵬的形體,從背與翼的強而有力,才能「擊水三千里」直上九萬里,才能有視蒼天如海,觀地下如煙的高傲之情。蟬、鳩只能在原地起跳,不能有鵬的高傲胸懷,鵬的背與翼再大沒有風力的幫助,也是飛不上高空。小蟲鳥不自量力正如有人非要和長壽的彭祖媲美一樣的可憐。

作者將鵬與鷃兩個形體懸殊的飛鳥進行對比,點明都靠風力才能飛翔於空中,但由此而認為自己本領大,超群不凡就是無知可悲了。

文章順勢轉入闡理,從有己與無己對照入手,有己的人們往往憑著自己的職位高才,可以達到「四個一」的地步,對國君能盡職,也只能靠權勢發揮平庸的才能。當進入豁達無所求、無己、無功、無名境界時,才能擺脫世俗的纏繞,這也是無我的最高標準。第三部份為表述,通過堯讓賢轉作者與惠子兩段對話,用大瓠和大樹來闡明作者反對用大渲耀自己位尊的思想,強調要解除外來的優惠條件,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這就是作者寫作的目的。

5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對鯤變為鵬,鵬展翅高飛去南海的神奇景象,表達了一切事物都要有所憑藉才能活動的觀點,闡發了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6樓:

莊子三十三篇,以內篇居首,內七篇又以逍遙遊居首。逍遙遊此篇實為莊子思想之代表,同時也是莊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最足以表現其態度和為人風格 北冥有魚是它的第一句 題目 莊子逍遙遊 《逍遙遊》是《莊子》一書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說:人應當不受任何束縛,自由自在地活動。

這實際上反映了莊子要求超越時間和空間,擺脫客觀現實的影響和制約,忘掉一切,在主觀幻想中實現「逍遙」的人生觀。《逍遙遊》很能代表莊子的哲學思想,同時也體現出其散文的文學風格和成就。

莊子一則北冥有魚所得的啟示

7樓:七彩陽之

《北冥有魚》描寫了一個碩大無比,力大無窮,志存高遠,氣勢壯美的大鵬形象,表現了作者內心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我們要志存高遠,心中有志向,平時要心靜,不能聽到雜音就亂了套。

8樓:匿名使用者

人的見識有小大之別,人所能認識的事物相應的有小大之別,而做人的境界也有小大之別。境界小的人不能領略境界大者的深閎氣勢,境界大者之上還有更大的至境,只有無所依恃的得道之人才能達到至境!

9樓:龍馬上

北冥有魚這一文通過莊子的雄奇美麗的想想象,大膽奇崛的誇張,首先寫了鵬鯤的外形,然後再寫了大鵬的活動,最後寫了大鵬飛上高空之後,眼中的形象。這主要展現出大鵬碩大無比,威力無窮,志存高遠,氣勢巨集大的形象。

10樓:螺螄教育

螺螄古詩文-八年級下冊-第21課莊子二則《北冥有魚》1

11樓:巨蟹鄒健

飛得越高則看的越遠,視野越廣闊,心胸越寬廣,這就是所謂的志存高遠

12樓:匿名使用者

北冥有魚寫出生物之間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任何事物都會依賴別的事物去達到目的,無論大小、奇特

莊子二則北冥有魚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14樓:向無名者致敬

主要說明的道理:道德修養最高的人能順應客觀,忘掉自己,「神人」沒有功績心,「聖人」沒有名望心。

全篇譯文:

北方的海里有一條大魚,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變化為鳥,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雲彩。

這隻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

「鵬鳥遷徙時,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鵬鳥奮起而飛,旋轉扶搖而上直衝九萬里高空,此一飛在六個月後方才停歇下來。」像野馬奔騰一樣的遊氣,飄飄揚揚的塵埃,彷彿是由生物氣息吹拂。我們所見湛藍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顏色嗎?

它是無邊無際的嗎?鵬鳥所見,大概也是這個樣子吧。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

倒杯水在庭堂的低窪處,可以用芥草作船,而擱個杯子當船就會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便無法託負巨大的翅膀。所以,鵬鳥飛到九萬里高空,風就在它的身下,然後方能憑藉風力飛行,揹負著青天,毫無阻擋,這樣就能飛到南方了。

寒蟬與小灰雀對此覺得很奇怪,它說:「我猛地起飛,力圖到達榆樹和檀樹的樹枝,有時飛不到,也就落在地上而已,為什麼要到九萬里的高空再而向南飛呢?」到近郊去的人,晚餐前就可以返回,肚子還沒餓,不需要乾糧;到百里之外去,晚上就要準備第二天的乾糧;到千里之外去,就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來準備糧食。

寒蟬和灰雀這兩個小東西當然不懂得這些道理,小不點理解不了大塊頭,壽命短的理解不了壽命長的。為什麼這樣說呢?朝菌不知道有月初月末,寒蟬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這是活的短的。

楚國南邊有一種叫冥靈的大龜,五百年為春,五百年為秋;上古有一種叫大椿的樹,八千年為春,八千年為秋,這就是長壽。八百歲的彭祖是一直以來所傳聞的壽星,人們若是和他比壽命,豈不可悲嗎?商湯和棘也有過前面所講的談話。

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裡有一種魚,寬有好幾千裡,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名字叫鯤。有一隻鳥,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座大山,那的雙翅就像雲垂天邊。

藉著旋風盤旋而上九萬里,超越雲層,揹負青天,然後向南飛翔,去往南方的大海。小澤裡的麻雀譏笑鵬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

我奮力起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盤旋於蓬蒿叢中,這也是我飛翔的極限了。它打算飛到哪兒去?」這是大和小的分別。

同樣地,那些才智勝任一個官職、能力在一鄉中優秀出眾、德行能投合一個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夠取得全國信任的,他們看待自己時,其實也像斥鴳的見識,所以宋榮子就譏笑他們。宋榮子是那種世上的人們都讚譽他也不會讓他感到鼓舞,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清楚地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辨明榮辱的界限,至此而已。這種人世上,不多吧。

這樣雖然免了步行,還是有所憑藉的。列子能駕風行走,輕盈美好,十五天後方才回到地面上,有他這樣福氣的人不多吧。但他雖然可免於行走的勞苦,卻還是要有所依賴。

人如果能夠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氣」即陰、陽、風、雨、晦、明等宇宙萬物的規律變化,遨遊於無窮無盡的境域,卻還是要有所依賴。因此說:道德修養最高的人能順應客觀,忘掉自己,「神人」沒有功績心,「聖人」沒有名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