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秦論和六國論兩人觀點有什麼不同

時間 2021-05-07 20:00:02

1樓:空白

1、 寫作意圖不同:

《過秦論》的主旨在於批評秦的過失,揭示秦王朝覆滅的原因,總結歷史教訓,希望漢文帝明白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以仁義治天下。

《六國論》論述六國滅亡的原因在於向秦割地求和,因而壯大敵人的力量,削弱自己實力,必然招致滅亡,實為借古喻今。希望北宋統治者不要向契丹、西夏割地獻物,妥協投降。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應該是違反歷史發展的趨勢。

2、結構不同:

《過秦論》是先敘史,後作結;

《六國論》是先提出論點,後舉例論證;

這兩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恰好是相反的。

3、語言風格不同:

《過秦論》的語言氣魄恢巨集,酣暢熱烈;

《六國論》的語言深沉深刻,幹練老辣。

4、表達方式不同:

《過秦論》以敘為主,極力鋪張,縱橫捭闔,氣勢磅礴,大起大落,驚人警策;

《六國論》則以議為主,敘事簡潔,條分縷析,首尾圓合,無懈可擊。

2樓:點塵無聲

《過秦論》的主旨在於批評秦的過失,揭示秦王朝覆滅的原因,總結歷史教訓,希望漢文帝明白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以仁義治天下.《六國論》論述六國滅亡的原因在於向秦割地求和,因而壯大敵人的力量,削弱自己實力,必然招致滅亡.實為借古喻今,希望北宋統治者不要向契丹、西夏割地獻物,妥協投降.

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應該是違反歷史發展的趨勢.但本文論述亦有理有據,很有說服力.

《過秦論阿房賦六國論》按寫作時代順序是

一世明媚 賈誼 過秦論 西漢 杜牧 阿房賦 唐朝 蘇洵 六國論 北宋。過秦論 希望漢文帝能以仁義治天下 六國論 希望北宋統治者不要妥協投降 阿房宮賦 則希望唐敬宗不要為了自己的享樂而勞民傷財。1 都涉及到戰國時代六國滅亡 秦國統一這段史實。2 都是為了借古諷今,對作者所處朝代的帝王進行規勸。3 都採...

出自六國論的成語,出自六國的成語

1.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亦百倍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它的實際。盛名 很大的名聲。實 實際情況。副 符合,相稱。名聲過大的人,他的實際難以與名聲相符。亦作 盛名難副 2.思厥先祖父 大放厥詞 其,他的。厥 其,他的。原指極力鋪陳辭藻。現含貶義,指人誇誇其談大發議論,而且言不中肯。有時也指胡說...

以交友為話題的《六國論》仿寫作文

丨千里快哉風丨 這些日子來,隨著考試的日漸臨近,自己的心情波動特別大。因為一直以來,我對這次考試都很重視,總覺得萬一考砸了就完了。於是越是這麼想,越是覺得壓力大。每天奔波於三點一線 家 學校 食堂,每天埋著頭只想著學習,但是知道自己的心情很不好。不過還是很慶幸有朋友在身邊。在他們的支援與鼓勵下,我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