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的作者是怎麼採用動靜結合,有張有弛的寫作手法進行描寫的

時間 2021-05-07 20:00:09

1樓:不避諱真心丶

「素湍」即為白色的急流,為動態,「綠潭」則是靜態,「回清」迴旋的清波是動態描寫,而「倒影」又為靜物,動靜彼此交叉結合,有張有弛;「怪柏」靜「懸泉瀑布」動,「飛漱」是在急速流動,也是動態,後面同樣有動有靜,使語句更加的突出,讓景色的描寫變得張弛有度 。

擴充套件資料

《三峽》全文如下: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白話釋義: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 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隻都被阻擋了,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迴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在之上飛流衝蕩。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非常淒涼怪異,空蕩的山谷裡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評析: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

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隻都被阻絕了。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讚歎「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悽異的叫聲持續不斷,在空曠的山谷裡「哀轉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餘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悽」「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文章先寫山,後寫水,佈局自然,思路清晰。

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引用的詩句表現了突出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色悲寂淒涼的氣氛。

2樓:

在第3段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山:連綿(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高峻(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峽窄(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夏水:水大(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流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體現奔放美

春冬之景:春,秀麗(素湍綠潭,懸泉瀑布);冬,清幽(清榮峻茂).動靜結合手法

秋景:寂靜淒涼蕭瑟的悽婉美(林寒澗肅),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

夏秋結合比照,有張有弛.

3樓:匿名使用者

《三峽》一文寫山為靜,寫夏水為動,寫春冬景色靜中有動.

長江三峽是哪峽的總稱,長江三峽是哪三個峽的總稱?

由瞿塘峽 巫峽 西陵峽組成 江三峽西起重慶市的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的宜昌的南津關。自西長江三峽 1 向東主要有三個大的峽谷地段 瞿塘峽 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因而得名。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 15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三峽是由於這一地區地殼不斷上升,長江水強烈下切而形...

你知道「三峽」是哪峽的總稱嗎,你知道「三峽 」是哪三個峽的總稱嗎

我們一般說三峽,大都是指長江三峽的。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關,由瞿塘峽 巫峽 西陵峽組成。但不要遺漏北方的黃河三峽呀。黃河三峽它位於小浪底大壩上游20公里處的黃河最窄處。這裡兩岸斷壁如削,其間河水奔湧,三條峽谷各具風采 孤山峽千仞壁立 龍鳳峽取折迂迴 大峪峽開闊舒展,是...

作者筆下三峽的山,水各有什麼特點

情感聊啊聊 山 連綿不斷,陡峭高峻 正側面描寫 水 夏 凶險 疾速 誇張 對比 春冬 清榮峻茂 動靜結合 秋 悽清悲涼 側面描寫 引用 三峽 的作者南北朝的酈道元。原文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闕 通 缺 重巖 一作 重巒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