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表現憂國憂民的古詩文名句,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的詩詞名句有什麼

時間 2021-05-07 20:00:27

1樓:橫刀立馬娛樂

1.死去無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示 兒(陸游)2、遺民淚盡胡塵裡, 南望王師又一年。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

3、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訴衷情(陸游)

4.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5.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書 憤(陸游)6.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關山月》陸游7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關山月》陸游8、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金錯刀行》陸游9、嗚呼!

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金錯刀行》陸游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陸游11、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陸游12、「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陸游《隴頭水》)1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4、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宋·陸游《病起書懷》)15、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6、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辛棄疾《鷓鴣天》

17.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南鄉子(辛棄疾)18.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 破陣子(辛棄疾)19.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永遇樂(辛棄疾)2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文天祥)

2樓:匿名使用者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題曰「蜀相」,而不曰「諸葛祠」,可知老杜此詩意在人而不在祠。然而詩又分明自祠寫起。何也?

蓋人物千古,莫可親承;廟貌數楹,臨風結想。因武侯祠廟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但在學詩者,虛實賓主之間,詩筆文情之妙,人則祠乎?

祠豈人耶?看他如何著墨,於此玩索,宜有會心。

開頭一句,以問引起。祠堂何處?錦官城外,數裡之遙,遠遠望去,早見翠柏成林,好一片蔥蔥郁郁,氣象不凡那就是諸葛武侯祠所在了。

這首一聯,開門見山,灑灑落落,而兩句又一問一答,自開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寫到映階草碧,隔葉禽鳴。

有人說:「那首聯是起,此頷聯是承,章法井然。」不錯。

又有人說:「從城外森森,到階前碧色,迤迤邐邐,自遠望而及近觀,由尋途遂至入廟,筆路最清。」也不錯。

不過,倘若僅僅如此,誰個不能?老杜又在何處呢?

有人說:既然你說詩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為何八句中為碧草黃鸝、映階隔葉就費去了兩句?此豈不是正寫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說法不確。

又有人說:杜意在人在祠,無須多論,只是律詩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題下,竟然設此二句,既無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寫「走」了,豈不是老杜的一處敗筆?

我說:**,**。莫拿八股時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要是句句「切題」,或是寫成「不啻一篇孔明傳」,諒他又有何難。如今他並不如彼。道理定然有在。

須看他,上句一個「自」字,下句一個「空」字。此二字適為拗格,即「自」本應平聲,今故作仄:「空」本應仄聲,今故作平。

彼此互易,聲調上的一種變換美。吾輩學詩之人,斷不能於此等處失去心眼。

且說老杜風塵澒洞,流落西南,在錦城定居之後,大約頭一件事就是走謁武侯祠廟。「丞相祠堂何處尋」?從寫法說,是開門見山,更不紆曲;從心情說,祠堂何處,嚮往久矣!

當日這位老詩人,懷著一腔崇仰欽慕之情,問路尋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後,一不觀賞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凜凜,他「首先」注意的卻是階前的碧草,葉外的黃鸝!這是什麼情理?

要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遊」,入祠以後,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凜凜,他和普通人一樣,自然也是看過了的。不過到他寫詩之時(不一定即是初謁祠堂的當時),他感情上要寫的絕不是這些形跡的外觀。他要寫的是內心的感受。

寫景雲雲,已是活句死參;更何況他本未真寫祠堂之景?

換言之,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凜凜,使得他百感中來,萬端交集,然後才越發覺察到滿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難言;才越發感受到數聲嚦嚦黃鸝,荒涼之境無限。

在這裡,你才看到一位老詩人,獨自一個,滿懷心事,徘徊瞻眺於武侯祠廟之間。

沒有這一聯兩句,詩人何往?詩心安在?只因有了這一聯兩句,才讀得出下面的腹聯所說的三顧頻煩(即屢屢、幾次,不是頻頻煩請),兩朝開濟(啟沃匡助),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終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方面付託之重,一方面圖報之誠:

這一切,老杜不知想過了幾千百回,只是到面對著古廟荒庭,這才寫出了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鈞之重。莫說古人只講一個「士為知己者死」,難道詩人所理解的天下之計,果真是指「劉氏子孫萬世皇基」不成?老臣之心,豈不也懷著華夏河山,蒼生水火?

一生志業,六出祁山,五丈原頭,秋風瑟瑟,大星遽隕,百姓失聲……想到此間,那階前林下徘徊的詩人老杜,不禁丸瀾被面,老淚縱橫了。

庭草自春,何關人事;新鶯空囀,祗益傷情。老杜一片詩心,全在此處凝結,如何卻說他是「敗筆」?就是「過渡」云云(意思是說,杜詩此處頷聯所以如此寫,不過是為自然無跡地過渡到下一聯正文),我看也還是隻知正筆是文的錯覺。

有人問:長使英雄淚滿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

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為國為民,大智大勇者是,莫作「躍馬橫槍」「拿刀動斧」之類的簡單解釋。老杜一生,許身稷契,志在匡國,亦英雄之人也。說此句實包詩人自身而言,方得其實。

然而,老杜又絕不是單指個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於當世的良相之材。他之所懷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後世,凡讀他此篇的,無不流涕,豈偶然哉!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訊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

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於次年三月。

詩的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

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

」(《溫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託感於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

「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字尾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又是一翻。

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淡淺深,動奪天巧。」(《唐音癸籤》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

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

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訊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

「家書抵萬金」,寫出了訊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慼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白髮」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

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寫得鏗然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3樓:陳一棵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位卑未敢忘憂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樓:淼淼淼淼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秦城樓閣煙花裡,漢主山河錦繡中

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殿前兵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5樓:在洞庭湖疊被子的凌霄花

1、《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 2、《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3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個答案可以嗎?親親???

6樓:僕湛藍

春望 唐 ·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的詩詞名句有什麼

7樓:錢彩怡錢莉娜好

愛國一直在我國詩人難以割捨的情懷,他們常常藉助詩詞愈發自己濃郁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這種詩句有很多。

8樓:匿名使用者

1. 位卑未bai敢忘憂國——宋.陸游

du《病起zhi書懷》

2. 寸寸dao山河寸寸金—

—清版.黃遵憲《贈樑任父權母同年》

3.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國.楚.屈原《國殤》

5.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9.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憂國憂民成語接龍,關於憂國憂民的名言

y神級第六人 憂國憂民 民貴君輕 輕而易舉 舉一反三 三三兩兩 兩袖清風 風捲殘雲 雲消霧散 散馬休牛 牛毛細雨 雨過天青 青紅皁白 白日做夢 夢寐以求 求志達道 道聽途說 說白道綠 綠. 就瞧瞧 憂國憂民 民不聊生 生死相許 許許多多 多情多義 義薄雲天 天南地北 北風之戀 戀戀不忘 忘乎所以 以...

憂國憂民成語接龍,憂國憂民成語接龍五個

憂國憂民 民不聊生 生龍活虎 虎步龍行 行雲流水 水滴石穿 穿雲裂石 石破天驚 又神祕 憂國憂民 民貴君輕 輕而易舉 舉案齊眉 眉清目秀 秀外惠中 光新立 憂國憂民 民不聊生 生不逢時 時不再來 來龍去脈 脈脈相傳 煙花再美 只 憂國憂民 民窮財盡 盡心盡力 力大無窮 窮不失義 義無反顧 顧盼自雄 ...

反映詩人憂國憂民情懷的詩,反映詩人憂國憂民的詩

杜甫 春望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龔自珍 已亥雜詩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魯迅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鑑軒轅 反映詩人憂國憂民的詩 手機使用者 陸游bai 示兒 死去原 du知萬事空,但悲不見zhi九州同。王dao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內無忘告容乃翁。陸游 秋夜將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