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鶴唳的前半句是什麼, 風聲鶴唳 的下一句是什麼

時間 2021-05-07 20:00:31

1樓:勵曼珍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誠如樓上所說,應該是風聲鶴唳在前,草木皆兵在後。

成語: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解釋: 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晉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後,強徵北方人民組成八十七萬大軍南下,想一舉滅掉東晉。其時東晉派謝玄等統率北府兵八萬將士迎戰,戰鬥開始,晉軍先頭部隊在洛澗殲滅秦軍,與前秦軍在淝水隔岸對峙。時苻堅登上壽陽(今安徽壽縣)城樓,見晉軍陣營嚴整,又遠望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都是晉軍,心中畏懼。

及後晉軍利用戰術,要求秦軍先稍退,讓晉軍渡過淝水進行決戰。苻堅不虞有詐,一口應允。當秦軍後退時,從前的晉軍降將朱序乘機高呼:

「秦軍敗了」於是秦軍陣營大亂,一退而不可復止,而東晉軍隊亦乘勝追擊,大敗秦軍。苻堅在逃跑途中,聽到風聲鶴唳,以為是晉軍追來,嚇得急忙北返。戰鬥結果,晉軍以少勝多,取得了勝利。

後來人們就以「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形容無知傲慢者,遇到突發事故驚慌失措的樣子。

2樓:樂沛邇

草木皆兵

出處是在淝水之戰

3樓:匿名使用者

"草木皆兵"是在後面的吧!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的下一句是什麼

4樓:科教興國

1、下一抄句是:草木皆兵

襲2、【成語】: 風聲鶴唳

【拼音】: fēng shēng hè lì【解釋】: 唳:鶴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出處】: 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舉例造句】: 直到後來,聽到了那些風聲鶴唳的傳說,見到了舉室倉皇的不安狀態。 ★郁達夫《出奔》

【拼音**】: fshl

【近義詞】: 草木皆兵

【反義詞】: 風平浪靜

【歇後語】:

【燈謎】:

【用法】: 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戰爭等【英文】: the whining of the wind and the cry of cranes【故事】:

東晉時期,前秦國王苻堅企圖消滅東晉,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秦軍。苻堅登上壽陽城,看見晉君陣容整齊有些畏懼。晉軍用計圍攻苻堅的秦軍,秦軍大敗,在潰逃的過程中聽到風聲或鶴叫聲,都以為是追兵。

5樓:江湖不老不菜鳥

尊敬的4020760:

我希望沒人比我快 草木皆兵

6樓:匿名使用者

膽落胡虜

[出處]

醉蓬萊·癸丑壽呂馬帥 (李曾伯)

問金城方略,數十年來,誰堪稱許。萬福威名,草木識淮浦。西顧天長,中流地重,著此巨鰲柱。見說棋邊,風聲鶴唳,膽落胡虜。

老子家聲,六韜親授,渭水歸來,非熊非虎。江漢滔滔,建大將旗鼓。孤矢開祥,節旄迎渥,勳業紀盟府。好對芳天,鶯花未老,金樽頻舉。

風聲鶴唳,膽落胡虜。

「風聲鶴唳」的下一句是什麼?

7樓:桃花飄零了

下一句:皆以為王師已至。

出處:唐朝房玄齡的《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讀音:fēng shēng hè lì

解釋:唳:鶴鳴聲。把風的響聲、鶴的叫聲,都當做敵人的叫陣聲,疑心是追兵來了。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近義詞:草木皆兵

反義詞:所向披靡、所向無敵

造句:1、抗日戰爭時期,神出鬼沒的游擊隊員們讓日本鬼子感到風聲鶴唳。

2、一聽到敵人來了,土匪們個個風聲鶴唳,不被打敗才怪呢。

3、直到後來,聽到了那些風聲鶴唳的傳說,見到了舉室倉皇的不安狀態。

4、罪犯一夜奔逃,一有風吹草動、風聲鶴唳,就嚇得躲起來。

5、敵軍被圍困在山頂上,一有風吹草動,就感到風聲鶴唳,亂作一團。

誨人不倦的上一句是什麼?生於毫末的上一句是什麼?起於累土的上一句是什麼?風聲鶴唳的下一句是什麼?

8樓: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老子》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老子》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晉書·謝玄傳》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貞觀政要》

9樓:熊貓公主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10樓:

見「我」第64章木

包圍生於毫末;爬上梯子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征程。翻譯合抱粗木,細如針毫米;塔高九層,土築土籃子一籃子數千英里的行程,一步一步了。

說明一切從忽視微量變到質變引起的!

11樓:快樂

你是做權威考卷上的題吧,這套題整人!盡出些沒學過的題。

這道題應該是: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

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4、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晉書

5、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貞觀政要

6、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我只知到這些。

12樓:匿名使用者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

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4、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晉書

5、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貞觀政要

6、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我只知到這些。

13樓:多拉米發唆

誨人不倦 的上一句是 學而不厭

生於毫末 的上一句是 合抱之木

九層之臺 的上一句是 其於累土

風聲鶴唳 的上一句是 草木皆兵

以銅為鏡 的下一句是 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 的下一句是 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 的下一句是 可以明得失

14樓:作家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風聲鶴唳是什麼意思

15樓:小薇薇

1、釋義

風聲鶴唳意思是潰兵聽到風聲鶴叫,以為是追兵呼喊。後遂用「風聲鶴唳、風聲鶴警、驚聞鶴、鶴唳風聲、鶴唳心驚、鶴唳、風鶴」等形容疑懼驚慌,一有風吹草動便神經極度緊張。

2、出處

出自《晉書·謝玄傳》:東晉時,秦主苻(fú)堅率領大軍,號稱百萬,列陣肥水,要與東晉決戰。晉將謝玄等以精銳八千涉水進擊,秦兵大敗。

「〔苻〕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帥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3、典故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

」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衝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潰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

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倖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16樓:great何

【解釋】:唳:鶴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出自】: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示例】:直到後來,聽到了那些~的傳說,見到了舉室倉皇的不安狀態。

郁達夫《出奔》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戰爭等

17樓:湛藍申墨墨

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18樓:匿名使用者

唳:鶴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風聲鶴唳是什麼意思,風聲鶴唳的意思是什麼

風聲鶴唳這個成語,原出自 晉書 謝玄傳 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風聲鶴唳 是林語堂的長篇 風聲鶴唳,也是中國漢語成語,經常在戰爭時期 動盪年代會出現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描述,那麼作為成語,風聲鶴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01 風聲鶴唳,出自 晉書 謝玄傳 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謝安傳 出自二十四史...

退避三舍圍魏救趙風聲鶴唳破釜沉舟分別是什麼戰役

山東省飛飛 退避三舍出自城濮之戰,舍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出自 左傳 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圍魏救趙出自桂陵之戰,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

流量明星資料造假風聲鶴唳,網際網路黑產能否就此終結

近日,央視指出,驚人的資料 是標題,並指出,許多明星在社交平臺上擁有 驚人 的資料,而詐騙的比例高達80 在電視螢幕上,朱一龍 易烊千璽 蔡徐坤等人都在其中。縱觀這些年網路營銷的歷史,所有的模式和思維本質上都是流量競爭。流量似乎是網際網路時代商業模式的核心。那麼誰是受害者呢?我只能說,當這些黑人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