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言對聯平仄格式,對聯平仄規則

時間 2021-05-07 20:00:43

1樓:小小小白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對聯句腳對馬蹄韻的運用,有正格與變格之分。句腳平仄完全符合馬蹄韻的要求者,為正格。每邊兩句的,其正格是「平仄,仄平」;每邊三句的,其正格是「平平仄,仄仄平」;每邊四句的,其正格是「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四句以上的長聯,不管仄起(指首句句腳為仄聲字)還是平起(指首句句腳為平聲字),若為偶數句正格,則除首尾為單仄或單平而外,中間的句腳皆保持連珠;若為奇數句正格,則除末句為單仄或單平而外,其前的句腳皆保持連珠。

每邊尾二句句腳的平仄不是單仄或者單平,又未從根本上違反「仄頂仄,平頂平」的規矩的,為變格。每邊兩句的,其變格是「仄仄,平平」;每邊三句的,其正格是「平仄仄,仄平平」;每邊四句的,其正格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既不合正格又不合變格者,謂之破律。

不管是短聯還是長聯,上聯最後一句的句腳必須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句的句腳必須是平聲。

2樓:哇哈哈呀哇哈哈

對聯未解決平仄之問題:

因為包括楹聯學會的專家,及文化領域的教授,也還沒有深入系統地研究過 對聯 的多樣性和變化性。更無科學合理地解決平仄與詞性之間產生的矛盾,也無科學依據證明平仄與**感有必然聯絡。

古人傳下來的律詩對偶句,是以律加韻結合,使平仄交替起到有吟唱作用的目的;而此作用與譜曲也無關。

現今的對聯 1、不須押韻,2、不吟唱,3、古韻已不再為今韻擋道。4、律和韻並不是一回事,不要搞混淆了。5、對聯有很多種型別:

楹聯如春聯、各種意境抒情聯;另趣巧聯、機關聯等等。也有短聯與長聯之分,花樣繁多,包羅永珍,根本不是兩種平仄交替就能解決的。(特別是平仄與詞性之間的矛盾)。

關於平仄之爭,一直存在。

主張對聯按平仄上下聯以「馬蹄」式互替,它只是一種形式之格式。說它起到有什麼與「音韻」或「抑揚頓挫」的作用?是無科學依據的。

有人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切都要有規則,不按規則就不是對聯」?這種說法是片面的!

①無規矩不成方圓?那「五角星」既不是方也不是圓!「八角」、「扁豆」、「香蕉」既不是方也不是圓!難道「不方不圓」你就可以不讓它存在嗎?

②不按規則就不是對聯?那「規則」是人定的,並且《聯律通則》有六相,但其中存在不足和有違邏輯的條款是可以糾正和取消的。平仄這一相(項)是經不起實踐檢驗的,也有違邏輯概念的,對用「字、詞」有雙重標準之嫌。

如:(左右對上下。高對低。

大小對老少。美對醜,好對壞。東對西。

內對外。善對惡、等等,不可勝數);南對北可以,而東對西卻不行?冬對夏可以,而春對秋卻不行?!

這是什麼『神』邏輯?!「東方紅、太陽升。」這是經典的歌曲,怎麼就不能成為音律美了??

按照『平仄論』這是三平尾+三平尾!是大忌+大忌?!因為這音律不美!

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這如果你說:可以換字、換詞,那麼正是「雙重標準」。

正因為規則有瑕疵,所以,要忌這忌那掩蓋漏洞!溫室裡的嬰兒經不起風雨、經不起曝晒,所以要「忌」的條款就多了;健壯的**要「忌」的就少得多。就是這個道理。

不去認真研究此『相』,有與「自然詞」相悖的矛盾、與科學實踐不相符的標準『規則』去執行,是不可取的。不能有問題也不改正。尊重科學知識就得認真去研究,科學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偽。

按《聯律通則》運用詞性相同或相當、意思為正好相反、相對的自然「字、詞」,你偏偏要讓換?你不去質疑「聯律通則」有問題,反而強行讓人盲從,你還要懂一點科學與邏輯概念不?所以,聯律通則應該制定得更加科學合理才行,才能長久傳承。

這一『相』(項)有無皆可。

註明:此貼不針對任何人,只對《聯律通則》中的瑕疵 問題。

主張出句就是所謂的『聯句』才行?這也是片面的。出句可以是「聯」,也可以是「句」。

對聯並不應是單單以上下聯句一定要相關才是對聯!也並不是一定要上句是聯句的形式才行。對聯是一對,而不是一句的關係。

對聯可以包括所有對偶!包括上下不相干的無情對!對聯應該打破上下必須是所謂的有聯絡的才是對聯。

得分清它是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區分它對句該不該『聯』。有的內容必須要上下聯結合後,甚至得加橫批後才能作為對偶聯!它可以把無情對包括進來。

一副對聯你認為它沒有聯絡,別人可能認為它有聯絡。它只是人為設想而已。因為對聯內容有多樣性和變化性,不能只按一種想法就把其它的排在外。

說對聯 就別去扯古「韻」、今「韻」了!因為對聯無須押韻!更不要去扯有的「字」古今平仄兼有的,把韻與平仄字連在一起的古今之說,能證明它與詞性的矛盾嗎?不能。

改為以: 1、單字、單詞、片語、短語、成語、短句之落字腳為節奏點。

其句子結構上下聯須一致;即詞性一致(相同或相當)。句型一致。

2、上聯可用標點符號:(,;?!),中間分句可用:(,、)。

3、下聯根據上聯對句後使用恰當的標點符號。

4、如上聯為(單句),可用可不用標點符號;但下聯必須用標點符號。(以分清上下聯)。

以更加科學、邏輯合理的規則來傳承國粹,方顯我中華民族的智慧!

3樓:我是捕魚大亨

1、八言聯平仄要看句子如何斷,多是四四斷或三五斷,因此分別可以看作兩個四言,一個三言和一個五言的結合來決定平仄。

三言有兩種格式,可以看作是五言或七言的末三字:

①平仄仄

仄平平②平平仄

仄仄平三言有兩種格式,可以看作是五言或七言的末三字:

①平仄仄

仄平平②平平仄

仄仄平2、對聯的平仄格式,換言之,即平仄聲在對聯中的分佈規律。這一點在對聯中至關重要。它可以說是衡量一副對聯優劣的關鍵一環。

4樓:匿名使用者

平仄平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

5樓:夏末moent格_調

平:指的是中文音調裡的第一聲和第二聲

仄:指的是中文音調裡的第三聲與第四聲

對聯兩句末尾分別為平、仄,不能相同

6樓:匿名使用者

(1)每聯是一個整句時,最好用下面兩種之一: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要求寬鬆點,可以單數字不論,雙數字分明,即:第一三五七字不必嚴格。

舉例:和諧社會乾坤錦繡

富庶神州日月輝煌

(2)如果每聯分兩句,比如3+5的形式,寬鬆時可以只講究每小句的尾字元合下列要求:

**平,****仄

**仄,****平

或**仄,****仄

**平,****平

當然,如果再講究些,每小句要符合3言和5言的聯律規則。

例如:辭舊歲,紅梅添秀色

迎新春,瑞雪兆豐年

7樓:語過添請

生活中,七言聯運用比較多。七言聯的平仄句式比較簡單,即由七言律詩的四種基本句型合成兩種:一為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一為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聯的節奏基本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形式,但也有例外,如「得一日閒為我福/做千年調笑人痴」,就是「一三三」節奏,首字可不論平仄,「閒」「福」為平仄,「調」「痴」為仄平,句內平仄交替,上下聯平仄相反,也是合轍的。

實際當中也常見八言聯。八言聯應看作兩個四言聯的合成,平仄句式一般也是兩種:一是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一是仄起式(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八言聯平仄格式並非千篇一律,像「三五式」,即由三言句和五言句合成的,節奏點與前述兩種就不同。規範的如「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例子有「除舊歲紅梅開盛世/慶新春瑞雪兆豐年」。另有「喬遷喜天地人共喜/新居榮福祿壽全榮」,節奏落腳點在「喜」「人」「喜」和「榮」「壽」「榮」,上聯是仄平仄,下聯是平仄平,也是可以的。

八言以上的對聯可以按照對聯的組合規律類推,亦即無論分句、字數再多,都是由七言以下的不等單句合成的。如西湖有聯「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可當作四言句與六言句的組合,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很工整。

最後有必要說一下三言和三言以下的平仄律。這類短聯很少見,一般作為聯內分句,平仄也簡單,將末尾字作為節奏點即可。二言的是「平仄/仄平」。

三言的是律詩句型末尾三字的平仄,分為兩類,一是「平平仄/仄仄平」,一類是「平仄仄/仄仄平」。

我們這裡所說的平仄句式均為正格,事實上還有大量變格存在。這叫聯律的變通。如「五斗助詠興/千杯壯雄懷」,上聯全仄聲,下聯是「平平仄平平」。

上聯「助詠」二字、下聯「雄」字,就是一種變通。

對聯平仄規則

8樓:匿名使用者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

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當代楹聯界公認的平仄相諧規則是中南大學楹聯研究所餘德泉教授提出的「馬蹄韻」規則。

不論是句腳平仄還是句中平仄,均應遵循此規則:

句腳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聯語,每一分句的句腳字只要從上列任意一個「平仄杆」的最後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馬蹄韻規則。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聯句,只要從上列任意一個「平仄杆」的最後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馬蹄韻規則。

下聯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聯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兩兩交替」規則的聯句稱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稱為「變格」。

對聯的格式和7言絕句的平仄格式

9樓:匿名使用者

對聯籠統的說是1,3,5不論,2,4,6分明--即平仄相對

上聯必須以仄音收尾,而且不能出現三仄尾,下聯必須以平音收尾,不能以三平尾結束

七絕1、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韻,首句換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韻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韻,首句換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餘不變。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