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漢語中,「義」這個字有哪些含義

時間 2021-05-07 20:01:34

1樓:連江一點萍

義yì《名》1.(會意。從我,從羊。「我」是兵器,又表儀仗;「羊」表祭牲。本義:正義;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

義固不殺人。——《墨子·公輸》

義不殺少。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義。——諸葛亮《出師表》

度義而後動。——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義,堅持正義。)——宋·蘇洵《六國論》

又如:丈義(主持正義);義斷恩絕(恩情道義斷絕);義不容辭(道義上不容推辭)

2.情誼。

違情義。——《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無情無義;忘恩負義;義義合合(團結和睦);義讓(為顧及情誼而相讓);義友(結義或聚義的友輩);義兄弟(結義的兄弟);義氣(為情誼而甘願替別人承擔風險或作自我犧牲的氣度)

3.意義;意思。

見義遠。——《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詞義

4.理。如:義以成命(國家的法令,必以義理為依據,方能施行);義薄雲天(義理高厚,直達雲天。形容道義極為隆盛)

5.姓。義yí

《名》(「儀」的古字)。

1.儀容;狀貌。

義,已之威儀也。——《說文》

說有義德之美也。——《賈子道德》

尚考大室之義。——《書·大傳》

署行義。——《漢書·高帝紀》。注:「行狀年紀也。」

又如:義淫(威儀隆盛);義節(儀節);義臺(古行禮義之臺)

2.儀制;法度。

如:義刑(儀型。楷模;典範);義行(儀形。效法);義形(義刑);義事(謂度事之宜不行之);義度(儀則法度)。

2樓:匿名使用者

1 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 (多行不義必自斃)

2 意義 意思 (一意兩出,義之駢枝也)

3 舊時拜認的親屬關係 (義父)

豫字在古漢語中都有什麼意思

3樓:李家思

「世宗不豫」的豫

這裡把'豫'作

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1613231'喜悅,歡快'之意

豫字解

「豫」這個字的含義是什麼?

「豫」在今天,幾乎只有河南省的簡稱這一種常用的含義;不過在古代用的義項多寫,他還是個不錯的字眼,有時被安插在一些諡號頭銜裡,比如那個「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仁獻崇熙顯皇后」。

豫字,從予從象。許多人都解釋為一個人牽著一頭大象,象形,不過如果那樣的話,本義是什麼呢?

《說文解字》釋:豫,象之大者。

《老子》:豫焉若冬涉川。

在中國最古詩歌集《詩經》裡把'豫'作'喜悅,歡快'之意."爾公爾侯,逸豫無期."《詩經,小雅-鴻雁之什-白駒》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詩經,大雅-生民之什-板》

《敦煌唐寫隸古定尙書殘卷》裡把'逸豫'作'悆'(《說文解字》悆,忘也,嘾也,...喜也)

《周書》(金縢)曰:"有疾不悆". 今本"不悆"作"弗豫".

《周易-豫》[疏(孔穎達)]正義(鄭玄)曰:謂之豫者,取逸豫之義.

豫者,安和悅樂之義.(程頤)

豫,和樂也,人心和樂以應其上也.(朱子)

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說文解字》 段注:象以手推物付之.

象,象大象之形(甲骨文,金文). 予+象-->豫

豫,予加豫之會意兼形聲字.

鄙人認為人人都喜歡大象,因此以交付《予》大象《象》之會意(兼象形)字為喜悅之意. 豫之本義卽喜悅,歡快.

許愼,段玉裁說似不妥,好像不是恰當的解釋.

段玉裁也有解釋「豫」字的。

「此豫之本義,故其字從象也。引伸之凡大皆稱豫,故淮南子、史記.循吏傳、魏都賦皆雲:『市不豫價。

』周禮.司市注云:『防誑豫皆謂賣物者大其價以愚人也。』大必寬裕,故先事而備,謂之豫。

」這是「預」的意思。

又:「寬裕之意也。寬大則樂,故爾雅.釋詁曰:『豫,樂也。』」

又:「……亦借為舒字……亦借為與字」。 ?

我也看過那些解釋,但我認為那些出典用法沒有《詩經》《書經》那麼早,很可能是引申義.

許,段沒有考慮到「予」字元,只認為那是聲符. 「象」字本身象大象之形來表現大象的, 「豫」(《說文》豫,象之大者 )字不應該說大象. 可比較「為」字, 卽甲骨文「為」字從手牽象,故有作為之義.

許說《為,母猴也》亦不確.

而且沒有把'豫'表現大象的出典例子. 許,段他們沒有看過甲骨文,因此只好以象為一種南越大獸.

《爾雅》(中國最早的一部訓解詞義的書,大都以為是秦漢間人所作)裡訓解:

豫,樂也,厭也,安也,敍也, 沒有大象之義. 很可能是因為豫不是象大象之形的字.

4樓:匿名使用者

剛剛查了古漢語字典。查到:

豫:1)安樂,快樂。比如:逸豫可以亡身。這是回高中課文裡答的。2)出遊,特指帝王秋日出遊。

3)事先有準備,預先。比如:豫則禍不生

4)通「與」,參加

5)猶豫。

並沒有看到「理會」的意思。

說點自己的意見。我覺得是世宗不高興的意思。取1)。

「而」字在古漢語中都有什麼意思?

5樓:子虞

1、本義,名詞:鬍鬚。

而,頰毛也。——《說文》

2、代詞:你,你的。

予豈不知而作。——《詩 • 大雅 • 桑柔》

3、連詞:表示並列、因果、轉折、承接、修飾等關係。

而且,而今,而立之年,然而

4、動詞

通「如」:好像,如同。

例: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5、襯足音節,即「而」的幾種複合詞

『而已』罷了。

擴充套件資料:文言版《說文解字》: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從而。

白話版《說文解字》:而,臉頰上的絡腮鬍子。字形像毛髮之形。《周禮》上有句子說,「振作起它的麟和臉頰上的毛」 。所有與而相關的字,都採用「而」作邊旁。

詳細釋義:

〈動〉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另見 néng, 通「能」

1、能夠。

行柔而剛,用弱而強。——《淮南子·原道訓》

2、才能。

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莊子·逍遙遊》

6樓:浮生

⑴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②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觸龍說趙太后》

③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勾踐滅吳》

④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勸學》

⑵表示偏正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 「著」、「地」等,或不譯。例:

①夜縋而出,見秦伯。《燭之武退秦師》

②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捕蛇者說》

③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捕蛇者說》

④太后盛氣而揖之。《觸龍說趙太后》

⑶表示假設關係,連線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③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其有敢不盡力者乎?《勾踐滅吳》

⑷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又」、「和」或不譯。例:

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⑸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接著」、「就」、「才」或不譯。例: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②餘聞而愈悲。《捕蛇者說》

⑹表示遞進關係,相當於「並且」、「而且」。例:

①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②君子博學而參省平己。《勸學》

⑺表示因果關係,相當於「因而」。例:

①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館記》

②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③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

⑻表示目的關係。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通「爾」,你(們),你(們)的。例:

①而翁歸。 《促織》②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③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勾踐滅吳》

⑴『而已』罷了。例:

①**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賣油翁》

⑵『而後』然後才,方才。例: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師表》

②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逍遙遊》

⑶『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例: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石鐘山記》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庖丁解牛》

⑷『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柳毅傳》

通「如」:好像,如同。

例: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在中國古漢語中,有「六」的意思的字有哪些?越全越好,給孩子取名字用! 70

7樓:匿名使用者

【六合】上下和東南西北。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後指天地、宇宙或天下、人世間。

【六藝】古代教育學生的六種科目。指禮、樂、射、御、書、數。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六翮】鳥的兩翼。戰國策.楚策四:「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飃搖乎高翔。」

【六穀】古時指稻、黍、稷、樑、麥、苽六種農作物。

【六識】佛教上指感官接觸環境時,所產生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活動)的分別作用。

【六緯】六種緯書:孟康以為系合易、書、詩、春秋、禮等五經的緯書及樂緯。漢書.卷七十五.李尋傳.顏師古.注引孟康曰:「六緯,五經與樂緯也」。

【六驥】①駕車的六匹駿馬。荀子.修身:「一進一退,一左一右,六驥不致。」 ②六龍。相傳羲和為日神駕六龍,故比喻日光。

【六堂】為明、清時,國子監所設立的六個不同程度的學級。包括率性堂、修道堂、誠心堂、正義堂、崇志堂、廣業堂。

【六如】佛教慣用的六種譬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夢、幻、泡、影、露、電六者來譬喻一切現象沒有真實性,合稱為「六如」。

【六卿】周代分掌國政的六種職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8樓:匿名使用者

六六大順:就叫大順吧。

古代漢語 上古漢語或中古漢語 到現代漢語在語音上的幾種重要變

律殊好 我是你同班同學,你不介意我把答案也抄下來吧?剛才在網上看到關於古漢語發音的 有分什麼上古漢語,中古漢語。祖先的發音太神奇了。 盛天熙園 上古指秦漢及以前,中古指唐宋,近代音指元明清。語音這東西其實並不神奇,一些古代的語音保留在方言中,比如粵語的語音接近於中古音。一個明顯的特點是許多在普通話中...

因 在古漢語詞典中有哪些解釋, 為 在古漢語詞典中有哪些解釋?????

十三.因 一 介詞。1 依照,根據。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變法者因時而化。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2 依靠,憑藉。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山河 過秦論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燭之武退秦師 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傳 3 趁著,趁此。不如因而厚遇之。鴻門宴 因擊沛公於坐。鴻門宴 4 通過,經由。因賓客至...

在古漢語中“別”作何解釋,古漢語中,“別”都有哪些解釋

悠雅的琴聲 可以代表離別 也可以代表其他 比如 何時長象別時圓 有以下幾種解釋 1,分別 分離 2,其他的 3,不同類的 4,區別 差異 5,別墅 別院 古漢語中,別 都有哪些解釋 何在古漢語詞典中有哪些解釋 什bai麼。例 子何du而往?何 憑什麼。zhi大鐵椎,不知何許 dao人。一旦山回陵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