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為什麼選擇儒家思想作為治國思想

時間 2021-05-09 02:35:42

1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你好!思想是政治經濟的反映,統治階級總是根據現實統治的需要選取治國思想。從秦朝到西漢,統治者在採取哪家思想治國的問題上搖擺不定,法、道、儒紛紛登場,秦始皇用「法」,「焚書坑儒」,儒家思想遭壓制;西漢初先用「道」,後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被獨尊。

從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正統思想。 漢初用「道」:主觀上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欲圖長治久安;客觀上由於長期戰爭,漢初經濟貧困,經濟殘破。

漢武帝「尊儒尚法」: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不利於**集權的加強。西漢武帝在位時期封建國家強盛,這給封建統治穩定創立了前提。

為維護大一統的局面,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思想體系。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於君主統治的成分,對儒學進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權神授」和大一統的思想,這在客觀上有利於封建**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鞏固,也利於社會的穩定,從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正統思想。兩點認識:

①統治者採用哪一種思想治理國家,取決於統治者的主觀認識和當時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分析秦漢時期的治國思想,不能脫離當時政治經濟發展的狀況。②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統治者初步形成了一套以儒家倫理道德為中心,以法家的嚴刑峻法為輔助,以道家權術政治為手段的治國模式。

2樓:匿名使用者

漢代儒家思想稱天賦皇權,極符合當時漢帝說的漢家"馬上"得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所以鞏固皇權是第一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劉徹實行的封建思想統治政策。秦漢之際,遭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政策摧殘的儒家逐漸抬頭。陳勝、吳廣起義後,有些儒生參加了反秦鬥爭,如孔子後裔孔甲一度為陳勝的博士。

西漢初年,著名儒生叔孫通被任為太常,協助漢高祖劉邦制訂禮儀。惠帝四年(前191)廢除《挾書律》,進一步促使諸子學說復甦,陰陽、儒、墨、名、法、道六家比較活躍,其中儒、道兩家影響較大。

漢初,由於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統治階級所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恢復生產,穩定封建統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在思想上,主張清靜無為和刑名之學的黃老學說受到重視。

當時,五經博士僅為具官待問,在政治上並未得到重用。然而儒、道兩家在政治、思想上的鬥爭相當激烈。

武帝即位時,社會經濟已得到很大的恢復和發展。武帝依靠文、景兩代積累的財富,大事興作。與此同時,隨著地主階級及其國家力量的強大,對農民的壓迫和剝削也逐漸加重,農民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逐漸加劇。

因此,從政治上和經濟上進一步強化**主義**集權制度已成為封建統治者的迫切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主張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已不能滿足上述政治需要,更與漢武帝的好大喜功相牴觸;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統思想、仁義思想和君臣倫理觀念顯然與武帝時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相適應。於是,在思想領域,儒家終於取代了道家而居於統治地位。

3樓:匿名使用者

原來以道家思想為中心的無為而治,漢武帝覺得已經不適應當時的社會發展,董仲舒以儒學為主體和外殼,雜揉各家思想,以陰陽五行學為哲學原理建立起具有神學色彩的新儒學體系,用「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君權天授」、「三綱五常」、「春秋大一統」等觀點,將君主統治影射到天道上,天不變道亦不變,為帝王的統治提供了理論根據。董仲舒的學說是從維護漢朝的大一統出發的,他援引「春秋大一統」之精義:「《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

」把封建的大一統說成是天經地義不容更改之事。他認為應該損抑諸侯,尊王襄夷,一統乎天子,並使四海「來臣」。為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法憲制度和封建社會的秩序結構」提供了初步模板、打下了牢固的基礎,遂獨尊儒術。

4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主張仁政,老百姓不喜歡**,以仁政治天下,社會穩定,安居樂業,當然深受老百姓的歡迎。

漢代儒學為什麼能成為正統思想

漢代為什麼叫 漢 以及,為什麼漢朝要分為東漢和西漢

我也補充 比如三國時期有蜀漢 本來是命名為漢,但別於前代的漢 地理又在四川 故後人說蜀 還有西漢和東漢 西晉和東晉 南宋和北宋本來就算一個朝代 不過由於中期動亂而遷都 而都城又有東西南北之分 還有些是為自己的朝代也和前人一樣能雄霸天下也取唐 秦 楚等國不過在史學上被追加個後字 在進行一個補充,中華民...

古代為什麼秋後問斬?古代為什麼要說「秋後問斬」

因為秋天是比較肅殺的季節,對人們來說更有敬畏的含義,所以古代經常在秋後問斬。古人認為刑殺只能在秋冬季節進行,不能選在春夏時節,不然有違天理。在我國歷史上古人們認為秋季是陽氣最旺盛的而陰氣最弱的時候,所以在這個時候殺人,不至於人死後來找你麻煩 這與古人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春夏萬物生長,而秋冬樹木凋零,...

古代為什麼要派專人打更,古代為什麼要 打更

灝江 由於古代不比現在,那時候沒有鬧鐘,自然掌握不了精確地時間。白天的時候,人們還能觀察太陽的影子,大致估計時間。到了晚上就不行了。在古代,古人也有一些計時工具,比如用點香計時,比如沙漏,或者夜觀星象等。可是用這些工具的,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所以為了方便夜間工作,確定時間。更夫這一個職業出現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