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飲食習慣,春節飲食文化習俗

時間 2021-06-13 00:56:13

1樓:匿名使用者

年夜飯除夕晚上 ,中國人會全家團員一起吃年夜飯,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圍爐時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動手,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員飯的家人擺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員,在人際關係流離的現代社會中,象徵團員的年夜飯尤為重要。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吃一口。

有幾道菜餚 , 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如:[長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年首才能長長久久;[菜頭]表示好彩頭;[全雞]象徵全家福([雞]與[家] 諧音) ;吃[蚶]與[胖]諧音 ,取其發福之意 ;吃魚丸、蝦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狀元、會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魚不能吃,表示[年年有餘]之意。

餃子 正月初一吃餃子,在我國北方,幾乎家家如此。這一頓餃子與一年中的其他餃子不一樣。這頓餃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點開始吃。

吃餃子就是為了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個風俗開始於明朝初年,原來「交子」的諧音便演變為「餃子」。初一破曉,北方人家家戶戶吃餃子,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仁、棗子和栗子等和肉餡一起包進新年的餃子裡。

吃到硬幣的人,象徵新年發財;吃到糖的人表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仁的象徵健康長壽等。

年糕 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麵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節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前準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餘糧。

年糕也是漢族過新年的必備食物。做年糕的穀物有多種,各地作法不盡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為著名。

北方則吃白糕或黃米黏糕,西南少數民族習慣吃糯米粑粑。

2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里,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除夕守歲後,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習俗是放開門炮仗、拜年、佔歲、聚財等。而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餃子,還有湯圓,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大年初一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

3樓:林夕的微笑

1、早餐吃好

2、中餐吃飽

3、晚餐少

4樓:後皖君

sdfasasasdsdwrfsf

5樓:匿名使用者

1、早餐吃好(有條件的吃些牛奶、雞蛋之類的。有的人因工作忙或愛睡懶覺不注意早餐問題那那可不好哦)

2、中餐吃飽

3、晚餐少

(餐後可補充一些水果之類的)

健康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時間,不可挑食,而不盲目的找補品、吃補品

春節飲食文化習俗

6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龍源期刊網

《爾雅·釋天》中說:「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歲為名」,把「年」當作收穫的象徵。另有一說,認為「年」字按古人的寫法,是個象形字,有頭有尾,四腳伸開,象一個大壁虎,是種可怕的不祥之獸,一歲之中,若沒有遇見它,便平平安安地度過了,於是大家聚在一起燒些好東西吃一頓,這種慶祝的活動叫「過年」。

春節食俗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家家戶戶都要進行賀年活動,飲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年貨,舉凡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

江南風俗,年節前要預先做好新年米飯,盛放在竹籮中,上面放紅橘、烏菱、荸薺等果品及元寶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飯」。北方人家過年的年飯,是用金銀米(黃白米)做的,飯上用棗、慄、龍眼、香枝點綴,插上松柏枝。

北方人過年吃餃子。餃子中有的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放花生(稱長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有的在一隻餃子中放一枚制錢,用意是誰吃到了就「財運亨通」。餃子形似元寶,新年裡麵條和餃子同煮,叫做

7樓:匿名使用者

臘八粥——最初是佛教的一種宗教節日食品。《中國年節食食俗》載: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遊遍印度的名山大川,以尋找人生的真諦。

他到了北印度的摩揭陀國時,由於又累又餓、昏倒在地,這時有一位牧女見此情景,急忙把自己帶的午餐拿出來,一口一口地喂釋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由各種食品混合組成的,裡面有采來的各種野果。釋迦牟尼吃了這頓香美的午餐,元氣頓復。

後來他在尼連河裡洗了個澡,到菩提樹下靜坐沉思,於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從此每年到「臘七」這天,寺院的僧侶們都要取清新干果,放入洗淨的器皿中終夜熬至天明。將熬成的粥用以供奉佛祖,屆時,寺院僧侶誦經演法,爾後喝粥以示紀念。

這就是臘八粥的**。佛教在我國流傳很深遠而沿襲了這一習俗。至於臘八粥用料,北宋以杏仁、桃仁、果脯、江米、黃豆、豆子等;南宋時以胡桃、松子、柿慄之類;元代粥色則是殷紅的,亦稱紅糟粥、硃砂粥,可能用赤豆、蓮子、花生、紅棗之類致紅的原料。

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十二月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

另據安徽人傳說,朱元璋小時給地主放牛,常因斷炊而飢餓。有一天,他在一間小屋內發現一個洞,他伸手下去一摸,卻是個老鼠的「糧倉」!掏出來的有大米、黃豆、紅棗、栗子等物,於是他把這些五穀雜糧一齊下鍋,煮了一鍋熱粥,喝起來香極了,後朱元璋當上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膩了,想換口味。

臘八這天,他忽然想起兒時從老鼠洞掏糧煮粥的事,當下傳令御廚以各色谷果煮粥進食。吃後大悅,並將此粥賜名為「臘八粥」。

此後,元、明、清沿襲這一食俗,清代最為盛行。有詩云:「家家臘八煮雙弓,榛子桃仁染色紅。我喜嬌兒逢覽揆,長叨佛佑蔭無窮。」

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

著名的雍和宮臘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穀雜糧外,還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紅棗、桂圓、核桃仁、葡萄乾、瓜子仁、青紅絲等。

臘八粥現又稱八寶粥,用料以桂圓、苡米、麥片、糯米、綠豆、紅豆、芸豆、花生等八物(也可選自己喜愛的如芡實、栗子等)。

年糕——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

漢代揚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

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餃子——遠在公元五世紀,餃子已是北方漢族的普通食品。當時的餃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但當時餃子是連湯吃的,故當時稱之為「餛飩」。

至唐朝時,吃法已與今天一致。2023年在新疆吐魯番唐墓中發現有餃子,形制與現代七異。宋代稱餃子為「角子」,此詞也外見於時清**中。

元代忽思慧《飲膳正要》中又有「扁食」一詞。明、清時又有了「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新稱謂。

明中期以後,餃子逐漸成為北方春節傳統食品。因餃子形如元寶,有「招財進寶」之意。

春節餃子講究在除夕夜十二點鐘包完,此刻正屆子時,以取「更歲交子」之意。

元宵——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

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

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元宵用面除江米麵外,還有粘高梁面、黃米麵等。餡則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錦、豆沙、棗泥等。

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黃豆的「百子湯元」,還有實心圓子和薄皮的「碌皮湯園」。

春餅——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晉代已有「五芋盤」即「春盤」,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唐宋時立春吃春餅之風漸盛,皇帝並以之賜近臣百官,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

「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民間也用以互相饋贈。

吃春餅的食俗也影響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隨成吉思汗徵西域時就曾命廚師作春盤,並作詩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

本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樑」。

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

8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現簡述我國部分地區的飲食習俗,以饗食客:

東北:東北地區的人進入臘月後會先殺一頭豬,請村裡人吃一頓,以示慶祝。然後再包粘豆包、做豆腐。

粘豆包多由大黃米作皮包上豆餡製成,幾乎家家都做,多則上百斤,少的也有幾十斤,可以吃上一個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餃子。

西北: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餃子時,餃子皮不是一個一個擀出來的,而是將面擀成一個大片後用碗扣成的。

豫南:豫南一帶除夕的年夜飯吃到午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再端上一盤魚,以示年年有餘。初一早上,又將餃子和麵條同煮著吃,麵條代表錢串子,為發財之意。

上海: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湯圓、年糕、蜂糕、米糕、雲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黃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徵萬事如意,吃發芽菜(用蠶豆泡發的)寓意發財。

四川:除夕時,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鍋,初一早上吃湯圓,意為團團圓圓。

湖南: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求是雄雞,將其整隻清燉,裝盤時要讓其頭昂起;魚要選用白鰱,將其燉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徵年年有餘、五穀豐登。

大年初一會由一家之主準備早茶,將雞蛋,爆米花、紅棗、白糖同煮。雞蛋以圓為佳,象徵全家團圓;爆米花象徵魚米豐收、五穀豐登;紅棗、白糖象徵生活甜蜜、幸福。

回族:回族初一吃麵條和燉肉,到初二才吃餃子。

壯族:壯族人春節吃白斬雞和「大年粽」。在年粽在除夕時擺在供臺上祭祀,到正月初三才由家人聚食,以示團圓。

不良飲食習慣的危害是什麼,哪些不良飲食習慣危害健康

以下不良飲食習慣危害健康 1,不吃早餐 早餐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不吃早餐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以下影響 1.熱能不夠,直接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2.導致人體需要的平衡膳食得不到滿足。2,午餐湊合 午餐在三餐的飲食分配比例上佔到40 午餐提供的能量和營養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對人體一天中體力和腦力的能量補充起承上...

狼的飲食習慣

狼是食肉動物,它們的主要獵物有鹿 羚羊 野牛 等中到大型的有蹄類動物。為什麼會選擇這些動物?因為這些動物體型很 大,夠狼吃很長時間呢!狼捕捉大型動物具有很大的優勢,它們善於奔跑 耐力強,最為關鍵的是狼群體合作捕獵的方式,保證它們能捕到較為充足 的食物。除了這些大型動物,狼也會吃兔子 老鼠 家禽等小型...

飲食習慣的變化

如何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呢?那麼,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持正常吃還不會胖。這是件很嚴肅很科學的事情。道理千千萬,如果要簡單告訴你的話,就是先做到如下這些 1 早餐前喝咖啡 早餐前30分鐘喝一杯咖啡可以有效控制食慾,讓你只吃以往食量的75 就感覺到飽了,並且還能將脂肪燃燒的速度加快5 這要歸功於咖啡中的一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