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與種植瓜果蔬菜的關係,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的關係是什麼?

時間 2021-06-19 12:50:21

1樓:其曦

關係:一、立春:

2月6日左右,象徵著春季的開始,氣溫回升,大地回春。雨水:2月21日左右,降雪停止,開始下雨,雨量逐漸增加,生產上主要指導農戶抓好小春作物的田間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屯集農家肥,制定大春生產工作計劃。

二、驚蟄:

3月6日左右,開始雷鳴,蟄伏地下的冬眠動物開始甦醒和出土活動,樹木生根發芽,是林果嫁接的最佳時期。

三、春分:

3月21日左右,太陽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各佔一半,是氣候溫暖的春季,生產上主要抓好小春作物的中後期田間肥水管理,翻犁冬閒田地,籌備種子、化肥、農膜等農用物資,進入春耕備耕工作。

四、穀雨:

4月20日左右。雨量顯著增加,適宜穀物生長。生產上指導農戶進入水稻育秧,早播玉米,春耕備耕。

同時注意觀察天氣氣候,農彥上有「大旱不過五月十三」之說,若雨水至穀雨都不降雨或少降雨,則是乾旱的徵找兆,應作好遇旱的準備。

二十四節氣裡面它反應的是氣候的變化,物候的變化,同時把農事的活動也包含進去了。

由於我國面積比較大,同樣一個節氣在不同的地區表現是不一樣的,不能照搬,同時,過去的總結是以雨養農業為前提的,近些年來,科學技術帶來變化也不斷衝擊著古老的記錄。

在黃河流域,對種植有比較突出影響的節氣有:清明——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拉開了春播的大幕;白露:——吹響了秋播的號角。

2樓:大v微微

24節氣與種植瓜果蔬菜的關係各有各的時間。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節氣歌,通過口口相傳,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一代代被傳承了下來。歌詞裡蘊藏著的古人的智慧,世世代代的指引著人們的春種秋收。

二十四節氣歌也蘊藏著植物生長的祕密。人們通過古人傳承下來的二十四節氣,在農業耕種上取得了重大的收穫。

立春之後,經過一個慢慢冬季的寒冷,冰凍硬化的土地在春天的陽光裡慢慢解凍,大地變得溼潤鬆散,魚兒抬起頭,露出水面呼吸第一口春的氣息。春天播種的前序就此拉開。勤勞的人們開始耕地鬆土,一年之計在於春就此體現淋漓盡致。

立春時節,迎春花開始嶄露頭角,因為感應到了春天的氣息,所以迎春花首先綻放。此時,看見花,就知道春來了。

雨水。春天的第一場雨水過後,萬物開始復甦。魚兒活躍在水面,水獺開始出動捕食。

候鳥開始向溫暖的南方遷徙。山上的茶花和院子裡的茶花樹開始鼓出花苞,競相開放。鳶尾花也開始冒出新芽,一簇簇一叢叢的,滿眼翠色,盡收眼底。

驚蟄。驚蟄過後,桃樹李子樹開始開花,粉色的桃花和白色的李子花在風中搖曳。一陣春風過後,桃花李子花隨風飄散,落在地上化為春泥。

黃鸝鳥開始鳴叫,布穀鳥的出現也變得頻繁。路邊的柳樹也抽出了新芽,白玉蘭花也開出了花骨朵,野芹菜也開始長了出來,驚蟄的到來,也是傳統意義上的正式的春耕的開始。此時農田裡的農人們開始了水稻的播種。

春分。春分後,小燕子開始從南方飛了回來,雨水也開始增多,每次下雨的時候,天空都會電閃雷鳴。這個時候的氣溫開始回升,各種各樣春天播種的植物可以播種了,農人們的也開始了一年最繁忙的時候。

各種各樣的瓜菜,豆角,白菜開始輪播被種入土壤裡,等待著收穫。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時節的雨水量很多,田鼠的數量也變得像小鳥一樣多了起來。

路邊的梧桐樹開始變得枝繁葉茂,彩虹也開始在天空中出現。生薑開始催芽,黃瓜甜瓜番茄豇豆也迎來了種植的時節。人們熟知的一句話叫做「清明前後,種瓜種豆」說的就是清明時節的耕種。

穀雨。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個時候,浮萍開始生長,布穀鳥的叫聲提醒人們可開始播種了。

桑樹也開始長滿綠葉,常常有鳥兒棲息在上面。這個時候的茶葉開始進入了採摘最繁忙的時候,這個時節,一大批新茶開始湧入市場。

立夏。立夏時節,蟈蟈開始鳴叫起來,再過幾天土裡的蚯蚓也開始鑽了出來,王瓜也開始發芽了。這個時候,人們會煮上雞蛋,讓孩子們吃。

據說,吃了立夏的雞蛋,就可以把石頭都踩爛,人就會充滿力量。孩子們的脖子上也會掛上五彩線編成的網兜,用來裝雞蛋。立夏是嫩蠶豆開始搬上餐桌。

春季種下的已經成熟的菜也會被人們及時收割。

小滿。小滿時節氣溫越來越高,很多植物開始受不了高溫會出現死亡。而很多熱愛高溫的植物就迎來了它們的繁盛生長期。

特別是隨處可見的野生草類,開始大面積擴散生長。這個時候的小麥開始變得飽滿,桃和枇杷也開始每天變化長相。

芒種。芒種的到來,也意味著夏天的正式開始,螳螂開始繁殖。這個時節的麥子成熟,進入了收割的大好時節。此時院子裡的木槿花開始綻放,睡蓮在這個時候也開始有新生的荷花展露出水面。

夏至。夏至可以開始收割鹿角了,嬋兒開始鳴叫,半夏開始朝氣蓬勃的生長起來。夏至期間,農作物開始生長旺盛,但同時,田間的雜草也開始肆意生長,病蟲害也開始了。

這個時候的早稻開始抽出稻穗。

小暑。七月初,進入小暑,風開始變得燥熱起來,氣溫越來越高,蟋蟀也熱的躲在了陰涼的地方避暑,老鷹也變得更加凶猛。棉花也開始結花苞,果園裡的果實開始逐步成熟。

這個時節的露天胡蘿蔔可以開始播種了。

3樓:西路行者

有農彥「穀雨前後種瓜點豆」

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的關係是什麼?

4樓:瑾瑜

24節氣與農業的關係:

每個節氣都指導著農民農業生產的某個時節,是勤勞的勞動人民長期經驗與智慧的結晶,也給農業的帶來了及時的農時提醒與氣候。

提醒與氣候。

一、立春:

2月6日左右,象徵著春季的開始,氣溫回升,大地回春。雨水:2月21日左右,降雪停止,開始下雨,雨量逐漸增加,生產上主要指導農戶抓好小春作物的田間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屯集農家肥,制定大春生產工作計劃。

二、驚蟄:

3月6日左右,開始雷鳴,蟄伏地下的冬眠動物開始甦醒和出土活動,樹木生根發芽,是林果嫁接的最佳時期。

三、春分:

3月21日左右,太陽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各佔一半,是氣候溫暖的春季,生產上主要抓好小春作物的中後期田間肥水管理,翻犁冬閒田地,籌備種子、化肥、農膜等農用物資,進入春耕備耕工作。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它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現在使用的農曆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23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5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節氣都指導著農民農業生產的某個時節,是勤勞的勞動人民長期經驗與智慧的結晶,也給農業的帶來了及時的農時提醒與氣候。

一、二十四節氣

立春-開始預備春耕

雨水-天氣變暖,春回大地

驚蟄-打雷的話預示風調雨順

春分-越冬作物,比如冬小麥開始生長,晝夜等長

清明-清明前後一場雨,強如秀才中了舉

穀雨-雨生百穀

立夏,作物生長繁茂

小滿-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漸見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有芒作物開始播種

夏至-白晝最長,光合作用最長的時候

小暑-天氣更熱,雨水增加

大暑-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雨澇災害最頻繁

立秋-秋天到了

處暑-夏天過去了

白露-草木上開始有露珠,天氣真正轉涼

秋分-晝夜等長

寒露-比白露更冷的露水

霜降-開始下霜了,這時候柿子才好吃

立冬-冬天到了

小雪-開始下雪了,但是不大

大雪-瑞雪兆豐年

冬至-白晝最短

小寒-開始進入最冷的時候,要防止農作物凍害

大寒-天寒地凍但是開始有轉暖跡象

二、二十四節氣與季節、氣溫關係

24節氣不僅與農業有關,也有的和季節,氣溫變化有關的

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幹,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芒種開了鏟,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處暑動刀鐮,白露煙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臘月,大寒整一年。

6樓:敢說真話也有罪

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的關係是節氣指導了農民農業生產。節氣是勤勞的勞動人民長期經驗與智慧的結晶,也給農業的帶來了及時的農時提醒與氣候。24節氣不僅與農業有關,也有的和季節,氣溫變化有關。

立春開始預備春耕。春分種植越冬作物,比如冬小麥開始生長。

立夏開始作物生長繁茂。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漸見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節氣有芒作物開始播種。到了大暑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雨澇災害最頻繁。

立秋代表秋天到了。霜降開始下霜了。也開始收作物。

立冬就是冬天到了。小雪開始下雪了,但是不大。大雪代表瑞雪兆豐年。小寒開始進入最冷的時候,要防止農作物凍害。

7樓:

嗯ヽ(○^㉨^)ノ♪給

8樓:簡希堂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稱「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極致。「至」意為極、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連連,冬至雪紛紛。

春分、秋分——合稱「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節氣

意思。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公曆每年的2月18日前後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曆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公曆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穀類作物的生長。公曆每年4月20日前後為穀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曆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芒種火燒天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曆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

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曆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曆1月5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

求24節氣及其諺語詩歌,24節氣的諺語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4節氣的諺語 關於二十四節氣,我國自古以來也流傳了很多農諺,這都是經過數代耕作總結出來的農事安排的智慧,比如 秋分早 霜降遲 寒露種麥正當時 知了叫 割早稻 知了飛 堆草堆 山黃石頭黑 套犛種早麥 小滿前後 安瓜點豆 四月芒種雨,五月...

24節氣怎麼區分?24節氣是如何劃分的?

24節氣的含義。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00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 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從...

24節氣的寓意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據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能用土圭 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 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 夏至 春分 秋分四個節氣。1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