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佈施呢(上),為什麼修行還要去佈施積福

時間 2021-06-30 14:49:19

1樓:不超字的使用者名稱

「因果輪迴」是佛bai

教中一du個重要的思想。提倡「布

zhi施dao

積福」就是因果思想專的一個體現。

「布屬施」是善的付出,也就是造善因。「積福」善因而結成的好的結果,也就是善果。所以佈施積福就是,種善因得善果。相反也有,種惡因得惡果。

只有種下善因,修善斷惡才能成正道。

所得福報並不僅僅指得到具體能讓人享福的環境或東西,而是修得善緣,這樣才能離成正道越來越近。

在唯識學中,佈施積福也是從根本「阿賴耶識」種子上改變,積善除惡。不恰當地說就是從根本上淨化。

佛教思想複雜博大,對於修行者來說佈施積福是修行的基本。

所以也有佛偈這樣說: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佛教 為什麼菩薩還要佈施

2樓:深海的傾聽

因為佈施能度到彼岸啊。菩薩還沒成佛佈施也是成佛的關鍵。因為我們有種種煩惱,所謂貪嗔痴三毒,在此三毒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貪,要解決此大煩惱,就要從佈施著手。

因為眾生認為千辛萬苦得來的財物是屬於自己的,捨不得給別人,那就是貪心在作怪,我們要由捐一毛錢,捐一塊錢給眾生,從中慢慢開始學習佈施。吝嗇與貪心的煩惱是每個人都具有的,為有行佈施才能對治我們慳貪之心。凡是貪心煩惱重的人,是不捨得把自己的財物給予別人的,故佛陀教導眾生要修行佈施。

但是以此方式佈施,並不能完全稱為行菩薩道。因為此種佈施只是度個人內心的煩惱而已,而菩薩是觀察到眾生苦,願令一切眾生得樂,所以行佈施;另外菩薩知道行佈施是有因果、有果報的,他要行菩薩道,利益眾生,其本身必須要具足種種福德因緣,而此福德因緣是要靠修行得來的。菩薩必須具有高尚的品德、地位、財富,這樣對眾生的影響力才大,眾生才會聽他的話,所以菩薩要求種種福德。

佛陀說他是一個求福德的人,是福德圓滿的覺者,他的福報是世間第一,即使是佛陀涅槃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世人還建造金碧輝煌的廟宇來供奉他,而這種福德圓滿是佛陀累劫修行佈施波羅蜜得來的。因為佛陀有很多福報,才能以無量無邊的財富佈施給眾生,故菩薩修行的第一步為佈施。

一般人行佈施可以得到將來的果報,不能稱為到彼岸,這只是求人天福報罷了。如果要求人生的解脫,對治慳貪的心,便要行佈施。一個行菩薩道者,也要行佈施、因為要度自己慳貪之心,同時將來還可得到大福德;另一方面,菩薩看見眾生疾苦,以其所擁有的龐大財產佈施給眾生,令眾生得樂,所以此三種佈施是行菩薩道者所應做的事。

一個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者,如有人向他討錢,就應該佈施,如果他一毛不拔,捨不得施與,就沒有資格稱為菩薩,沒資格達到解脫之境界,因為他還有慳貪的煩惱,世間的善人都能慷慨解囊,慈悲濟世,為慈善事業盡心盡力,何況是菩薩行者呢?

法施令眾生能聽聞到正法,瞭解人生是很苦惱的,同時也使他們懂得解脫的道理,能令他們走上解脫之道,這三種佈施能度我們到達生死解脫之彼岸,故稱為波羅蜜。

有些人行佈施是貪求地位、福報、名譽,這不能度到生死解脫的彼岸,故不能稱為波羅蜜。六度波羅蜜是為修學菩薩道的菩薩而講的。

我們為什麼要修行

橘子愛橙子 怎麼個修行?怎麼修法?怎麼修怎麼行?首先要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學佛 要修行。現在居士到處都在舉行各種活動,都在修行,有修唸佛的,修禪的,修密的,各種修行方法,不知道怎麼修好。很多居士都在問,我們都在修行,修行又出了很多問題。首先要確認?因為我們有煩惱,沒有智慧,所以我們要修行。我們的見解不行...

為什麼還要扣分呢,違停還要扣分嗎?為什麼武漢不扣分?

怎麼不扣分啊,你違反交通法規了,闖了紅燈又又走了反方向的道路,不給你扣分給誰扣。肯定是違反交通道路規定了。按照規定需要罰款,扣分,拘留以及其他處罰。因為這種情況下是一定要進罰款又要扣分的。你說的是駕駛證吧,扣分是處罰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管理交通。因為您違規了,所以還是要扣分的 為什麼要扣分這個應該...

為什麼要讀高中?為什麼還要讀高中?

因為高中是承接大學和初中的一個橋樑,是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一個過渡,當然,自己可以根據自己的追求選擇是否要讀高中,因為高中不屬於我國九年義務教育中,公民有權選擇不讀高中,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道路。高中是高階。九年義務教育,所以這是最基本的,讓我們不是文盲能夠認識字。至於高中,國家是沒有強制性讓你去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