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修的是什麼,修行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是修和行組成

時間 2021-07-04 08:12:32

1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修行就是修正自身的行為。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達到(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

。行善是修行。放生是修行。

唸佛是修行。唸經是修行。

佈施是修行。持戒是修行。

忍辱是修行。精進是修行。

禪定是修行。努力參悟佛法智慧也是修行。

總之。菩薩六度萬行。點點滴滴都是修行。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2樓:匿名使用者

修行是改習氣,是從心上改掉自己不符合宇宙本性的意、言、行,使自己的意、言、行逐漸靠近道。

修行的意思就是我們對於這種實踐的方法,反覆的實踐,多次的熏習之後,達到成佛的目的,這就是「修行」在字面上的解釋。

什麼是修行呢,修什麼呢?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修正,就是修改以達到正確,這個解釋倒也通俗易懂,記住這個,對修行的理解,也是很有幫助的。

3樓:鬱悶小蘿蔔

慧淨上人說,修行修的是心,一切唯心造,有一首偈子:願我恆常觀自心,正當煩惱初萌生,危害自己他人時,立刻強行令斷除。

4樓:滄桑不易道

修行,修行,修的是一個明白;

前人告訴我們修行的路,前提是告訴我們要去**,然後告訴我們怎麼去;

人生就像一場網路遊戲。有得「修行方式」告訴我們這個副本怎麼打;有得「修行方式」告訴我們怎麼升滿級;而有得「修行方式」告訴我們,怎麼通關,然後告訴我們洗洗睡吧、明天還有正事要幹呢?

多種修行,只是為了一個目的,不論這個目的是「結果」還是「過程」。。。。。。

5樓:潛川如斯

用最流行的話來理解:

1、修行就是在不斷的去除自己身上的負能量,增加正能量。

2、修行的目的第一層次就是讓自己充滿正能量後,隨之吸引來的人或事,都是正能量(好日子、好生活和好的環境,這個佛教稱為「人天福報」);第二層次就是在此基礎上繼續積累正能量,達到一定的臨界點,然後升級換代,達到另一個更高維度的空間(有很多,上帝的天堂,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成為更高的生命體。

6樓:匿名使用者

「悟本勤修因果無來世」;到場在人間;正所謂的離開生活無佛法。

修佛得法,修法成佛。。。以法修;法是培育本命成長的元素,也是成佛成道的基本元素。

法!唯一的道理。

永珍源於法!

7樓:大乘

先把修字當做洗字看,就好理解了。我們的心太髒。

8樓:海印放光

覺悟!覺悟後可以離苦得樂

9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學習點我名字,再點空間,上面有個三慧禪房的連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修行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是修和行組成

10樓:啊啊老大

一指修養德行;二指美好的品行;三指操行;四指遵行;五指出家學佛或學道;六指行善積德。

修行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活動,包括:思維活動、心理活動、行為活動、社會活動,旨在達到與現階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個人修養水平。

儒家**以心性修養為主要物件,其全體大用,均以心性為本。下手在此,了手補在此。佛家以「明心見性」為工夫,為頭腦,道家以「煉心煉性 」為工夫,為頭腦,儒家以「存心養性」為工夫,為頭腦。

《大學》提「正心誠意」,《中庸》提「率性儘性」,孟子除提 「存心養性」外,又提「盡心」。然此數者,以單提「存心養性」四字較為淺明,最切易入。

11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人認為,修煉就是要一輩子去深山老林裡,躲開這凡塵紛擾,凡塵慾望和執著,入山隱修才算修煉。

實際上,修煉不一定非要脫離了塵世,躲入深山。

身在紅塵中,心上功夫做到位,「看透不看破,放下不放棄」,所謂居塵而不染塵,如此「修煉」方為上品。

看淡了才能看透,看透了才能不爭,不爭才能到無為。道家所說的看透紅塵,並非是提倡大家消極懈怠,其實是一種淡泊明志的心態。道德經雲「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無為而無所不為」,「功遂身退,天之道。

」說的就是修煉者的「平和平淡」的心態。

《什麼是修煉?>

本門有句名言:修心為本,煉氣為上。

修,是修心,修德。練,是練功。

不管是法術也好、武術也好、丹道也罷,都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自己花時間去練的。

光修不練或者光練不修,都不行,修和煉是必須要結合在一起的。

練功容易,修心難!很多人都知道修一個法或者修一術都只能解決一個問題,其實修道,也只能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人生的終極歸宿問題。修煉其實就是圓滿自己的人生。

修煉,首先要把人做好,人道即天道,做人就是在修煉。人都不會做,修煉則無從談起了。上清派祖庭,江蘇句容茅山的大門處有一幅石刻對聯:「在家不孝敬父母,何必上山朝師尊。」

其實就是說的做人最根本的一個「孝」字,「孝」就是做人最大的德,與修煉本身就有直接的關係。此聯延伸出的意思,就是告訴世人先要把「人」做好了,修煉才會有望,否則還是空的。

人道不盡,天道不立,萬事萬物都是一個道理。

《如何修煉?>

前提就是誠、信二字,誠心和信心是一切法修行的基礎,也是去除我執的根本,沒有這些到不了彼岸,心力全由此而生,甚至可以頓悟成就,如同黑暗中之光明。

心外無法,全靠放下。曾經和一位道友講了這些,他認為要做到這些也不是件難事,確實,看上去不難,又不是要具體做什麼,但是其實很難,為什麼?因為要一輩子都堅持,要落實在每個行動上。

這一輩子堅持的背後就是堅定不動搖的「誠心和信心」。

那麼怎麼樣才能長期堅持呢?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是自始至終都覺得修煉是非常枯燥無味的話,那就要問問自己,是不是真心想修了,以及修煉的目的,為什麼要修煉?

這些問題都是要自己在修煉途中,一輩子去參詳、去修正、去體悟的。

一法一訣能透天,天外神仙意志堅。意志堅定的,誠心信心十足的人,一路走來就會發現:修煉如同開山,每天堅持下來,山,總有一天會被鑽穿,到時候就會豁然開朗,到時候就會覺得,原來自己所有的努力和所有吃的苦,都是很值得了!

再一個就是不能把修煉和生活割裂開來。修煉本源自生活,所以修煉也要融入到生活中去,酒色財氣皆是道,何必框框牢自身。譬如,有些修真的人將女色視之如虎,認為女色是對其修為最大的妨害,其實不然,任何事都有兩面性,有陰就有陽,有壞處就有好處。

《道德經》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其實就是開示要辯證的對待凡塵種種。

再舉個更貼近大家的例子,很多同修基本上一入門開始就都在刻苦修習本門金光**,其實金光法修煉到一定程度之後,越是去汙穢之地或者陰氣重的地方修煉,越是能得到提升,譬如醫院、亂葬崗等地方,當然廁所是要除外。

其實這些原理都是「陰陽」關係的體現。只要能把持住「心」,又有何所畏懼呢?豈不聞「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陰與陽,恩與害,好與壞,禍與福,只在你一念之間,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就看你起的是什麼心,動的是什麼唸了。

當然如果落實到具體「持法修煉」的話,對於這陰陽關係的把握和轉化,必須要經過**的指點,並且有一定的功夫,火候把握得當,得法,才可以,自己一知半解的就去亂修胡練,那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修的是什麼,練的是什麼?>

修煉的實質其實點破了,就是修心修德,練功修法。

心性,德行對於一個修煉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德行不高,功夫自然也就上不去,這也是《道德經》為什麼要花一半的篇幅去闡述「德」的原因,道家的德與世俗的德,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之處。

世俗中所理解的「德」只是道家所說的「德」中的一部分,世俗所說之「德」一般只是與「善惡」有關,其實世俗所言的「善惡」在道的面前實在是太渺小了,都是道的顯化。

修德不僅僅就是做善事,練功也是修德,弘法也是修德.....等等,形式多種多樣。

修法術、修丹道、修密宗.....等等諸多法門,最後還是歸結於「心」,心外無法。「心」上解脫了,那才是真的超脫了,否則任你法力通天武功蓋世,也是壽同天地一愚夫。

另外有的道友在修法上有一些誤區,就是認為修行是可以靠**加持出來的。其實,修行還是自己的,不是別人能加持出來的,**是種下了一顆道種,最後能不能發芽開花結果,還在於自己的勤奮修煉。

正所謂:**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是做個鑰匙出來,我們若是想要去開啟「道」這扇大門,還是需要自己拿了鑰匙,一步一步的走過去自己開,在練功過程中,在生活中多多用心體悟。

慢慢實修,慢慢開悟。

始於有作人不見?及至無為眾始知。

但見無為為道體,不知有作是根基。

**:玉皇道法

注曰:丹家「有作」,為築基之功,採元精補虧空也。此事說得醜,得訣之人寶之祕之,不欲輕洩此道,於世俗和光同塵,韜光隱晦,掩蓋自己之真修。

人們只見他無所事事,實不知外陽動,活子時至,則為真修下手行功之時也!得訣之人不說破,世俗之凡夫焉能窺測?

偽道以為修行只是參禪,燒香,磕頭,修心等等,**知道命功必須有為,性功無為。

所謂將有入無是真功,有必有物,隱於混沌之中,藏於內腎之內。不死之元神,由此元陽所化。返老還童亦由此元精所得。**會無所事事,專門修效能成就大道?

呂祖雲:「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修命不修性,恰似整容無寶鏡。」性命必須雙修,以命功打下基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修性無為,乃指還丹之後,悟人生無常,自性本空,拋棄這身臭皮囊之心法。如無有為之根基,如萬丈高樓建於沙丘之上。風一起,則會掀倒!

修心性修得好,不過一陰靈之鬼,此乃小術,不值去學!

釋家雖以空寂為宗,但大修行人也知修命之法,如虛雲老禪師有「直鉤釣金鯉,火發海底」之術,也為性命雙修之術,得訣之人一看便知為祖師也!

《道德經》一直都是道家的首奉經典,歷史上它曾經使眾多修真之士迷途知返,破迷開悟。現代科學儘管不斷進步,可當人們在資訊**的年代裡再重溫老子的教導,仍然使靈性常備之士肅然起敬,並在某些方面身體力行。曾經有位西方有識之士說過:

「《道德經》將在二十一世紀成為全人類的主要精神源泉和經典性讀物之一」。人類的潛意識運動往往通過極個別的人士來表達。人類也只有經過一次痛苦地在自然中的掙扎以後才會改變自身的自然觀,而這種新的自然觀早在幾千年前的《道德經》中就已經存在了。

《道德經》與《陰符經》分別從陽和陰兩個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絡和修煉關係。我們不能夠離開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絡和修煉關係。我們更不能夠離開人與自然的整體關係去讀這兩部經典.

如果我們抱著為我所用的想法或者是學術**的目的去認識這兩部經典,前一種想法會使我們看不到經典所闡述目的之全貌;後一種目的更會讓我們鑽到文字考證的牛角尖中爬不出來。

所以最好將對原文的說明看為演譯。也就是先把對文字的嚴謹翻譯放到一邊,然後再放棄對原文翻譯的學術價值的追求,如此就能從修真的角度去把握靈感的發揮,同時也能從聖哲原文的基礎後面發現常人最容易忽略的樸素思想。也就是文字所能表達的陽性事物以外,還表達了看不到的陰性事物代表的內容。

例如道經中所含「道」的意思在性命雙修中,重點在性。但是《道德經》

中不涉本性一語。只談上與下,小與大,道與德的關係,也就是將性功的修煉內容包含到「道」的展示中去了。

而命功的修煉卻集中在德的修證之中。人們往往以為命功的修煉是一種技術性的方法。實際卻相反,命功的修煉精髓正好是人的德行修持;而人們一直認為是心性修為的性功範疇,卻恰好是富含技術性方法的一個過程。

所以古人說「始於有作人不見」,性功在前,靠有為來完成,成果卻存在於體內。「及至無為眾始知」正好說明無為的修持在外作為德行的表現反映了修真人的心性特點。

性是虛的,為陰性,如果不是有為的技術性方法與其相配,也就算不上是「反者道之動」。

命是實的,為陽性,假如不是陰性的無為修持與其配合,即不在心性修為上下功夫,事物的推動就做不到「相反相成」。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所以修真的方法如果是以道修德,則獲立地見性,頓悟見真,如此則道大人亦大。

如果以德進道,則能廣積陰德,漸悟通玄,日修至空,方能返本還原。

綜此以上,要在有限的範圍之內,將古代修道,今日修真的很多概念溶合在經典的翻譯之中,就一定要離開拘謹的學術考證而採取演譯取象的方法。譬如經中常以治國之策來演說修身之道。如果離開了修真這個基礎,以國喻身的取象方法就立不住足。

經中很多文字上的釋義,歷史上有很多的譯本都作了這方面的工作,

所以當大家對原文的字句有問題時可以參考其它有關的書籍。

本來,將經典分成章節來談的方法並不是上乘之舉,無奈前人已經做了,也就不能否定分章有利的可能性,但是對分章的不利性也讀者也要能夠從整體上把握的時候將其發現。

有形之物,包括文字在內,也都是一團糟粕,這是老子在講解《道德經》時對修真人的一種告誡。執著於有形的說教對本性的開發很不利。

如果一個人在修真時不能做到萬物歸空,而成「無中生有」的境界,那麼要想達到成就自己歸真的志願就不容易實現。

宇宙是有生命存在形式的,道也就可以認為**格化,實際上歷代修成大道的祖師們都是道的代言人。我們修真離開了他們是談不上成功的。

積累玄德的人對於修真方法和原則有其規律性:方法一半靠自悟,一半靠明師口傳心授,原則是驗證過程的標準,所以要尊師悟道。尊師,才有可能發現書中無法描述的境界。

密宗的灌頂本身是一個傳功和傳慧的過程。僅僅傳而不悟,也做不到內外合一,心性合一,道德合一,因此尊師和悟道本身也是一對陰陽,這也是對修真者讀經典的基本要求。

做到這一點,心知和靈性就會溝通,我們也就不難去體會真人所應該有的內境和外象了。我們在任何的情況下都可以通過聖師對我們的任何考驗。

道德文化不是宗教貫輸。道德文化之目的是為了整個大宇宙生態環境的平衡。這是大的方面。另一個目的是,使百姓都能夠明白,性命雙修的過程是使人們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必經之路。

因而作為道家文化經典支柱的《道德經》和《陰符經》是性命雙修的必讀之書,而希望研讀此書的讀者能夠不拘一格,突破常規,從全息的角度去把握人與自然的關係,自然會有更多的人體會出箇中滋味來。也就必然有眾多的人邁進見素抱樸境地,到那時天地間的平衡就不是一件難事。大家的功德也都在其中。

庵裡修行是什麼意思?修行是什麼意思

俺 是 我 的意思,是中國方言,並且在全國範圍內被廣泛應用,流行區域以北方方言區為主,例如 山東 河北 河南 陝西以及東北,皖北 蘇北等地區。聲調高低略有不同。庵,是一個漢語詞彙,漢語拼音是 n,總筆畫是11筆。庵是指圓形草屋,小廟。庵本義是不對外開放的房屋。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廟。第一個發錯了,...

“同臺吃飯,各自修行 是什麼意思 跪求

因緣生萬法 各人修行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 你吃飯我飽不了,我吃飯你飽不了 雖然同臺吃飯,吃與不吃,吃多吃少在各人,修行與吃飯道理是一樣的啊!南無阿彌陀佛! 1.自己的肚子自己吃飽,別人無法代替你的生活。2.自己的修行自己踐行,雖為同窗同修也無法代替你自己的進步。3.雖為同臺吃飯與修行,各人悟道與德...

佛家說叫人趕快往上修行是什麼意思

佛門只引導願意修行的人,並不會像別的宗教一樣到處忽悠。那些到處忽悠別人的人,佛法的門還沒找見。佛家說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法門?30 三藏十二部浩如煙海,而我們的人身難得易失,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雲海的經論,去學修所有八萬四千法門顯然不現實。首先,勸您先不用急著選修哪種法。因為真正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