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之權衡也,時之準繩也 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7-17 07:41:04

1樓:了小兔

「法,國之權衡也,時之準繩也。權衡所以定輕重,準繩所以正曲直。」唐代 吳兢《貞觀政要·公平》

法,是國家的秤,是社會的準繩。秤是用來判定輕重的,準繩是用來糾正彎曲的。秤和繩都用來當作標準,用它們來比喻法治,形象地說明了法律是規範人們行動的準則。

為什麼法律可以比做規矩、權衡、標準呢?因為它們看得見、摸得著,無論用在**、在什麼時候用、誰來用,這些標準都有一致性,不會因時因地因人而有所變化。這些權衡標準的獨特「硬

性」和「不可商量性」,用作理解依法治國理政、實現長治久安無疑是最好的類比了。《商君書》說,只要是有所作為的國王君主,都會設定「秤」和「尺」,那是因為它們標準、明確。如果捨棄秤來判斷輕

重,丟掉尺來猜測長短,就算估計得「絲絲入扣」,人們也不會這樣做的,畢竟單靠猜測判斷輕重與長短是不可靠的。同樣的道理,治理國家也不能靠君王的自我感覺和主觀判斷,而要依靠法律這樣一

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商君書·賞刑》)。由此可見,商鞅在秦國變法革新的基本點就是樹立法律在國家事務管理當中的中心地位,以及法律毫無二致、不打折扣地適用於全國的權威地位。正

所謂「法者,國之權衡也。」

2樓:左岸的寧

這句話出自唐代吳兢的《貞觀政要·公平》。

全句是:「法,國之權衡也,時之準繩也。權衡所以定輕重,準繩所以正曲直。」

釋意:法,是國家的秤,是社會的準繩。秤是用來判定輕重的,準繩是用來糾正彎曲的。秤和繩都用來當作標準,用它們來比喻法治,非常形象地說明了法律是規範人們行動的準則。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中的「之」字是什麼意思

岸裡何以顧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翻譯 結果 不如片刻學習所得 的收穫大 結果 不如登上高處能夠見得廣.之 在句子中的是代詞,指示人或事物,相當於 這個 那個 在這裡指代學習這件事,第二個 之 指代登高這件事.不過也有解釋為 結構助詞,無意義. 這裡的須臾是瞬間,一會兒的意思。為了表達...

請問 緩急,人之所時有也什麼意思

此句出自 韓非子 五蠹 的 遊俠列傳序 其中的 緩急 是複詞偏義,表示 急迫 的意思。聯絡上下文 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且緩急,人之所時有也。太史公曰 昔者虞舜窘於井廩,伊尹負於鼎俎,傅說...

奕秋通國之善者奕者也的之是什麼意思

奕秋,是全國範圍內特別善於下棋的人 學奕選自 孟子.告子上 奕秋 通國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誨二人奕 其 一專心致志 惟奕秋之為聽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 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雖與之學,弗若之矣。為 是其智弗若與?曰 非然也。註釋 奕秋 奕,下棋 秋,人名。其 其中。致志 用盡心思。致,極 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