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孝」?怎樣做才為孝,何為孝?如何做孝子?

時間 2021-07-18 08:14:33

1樓:匿名使用者

孝xiào

(1)(形聲。從老省,從子。本義:盡心奉養和服從父母)(2)同本義 [filial;dutiful]孝,善事父母者。――《說文》

孝利親也。――《墨子經》

子愛利親謂之孝。――《賈子道術》

慈惠愛親為孝。協時肇享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周書·諡法》

眾之本教曰孝。――《禮記·祭義》

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經也,民之行也。――《孝經》

孝,文之本也。――《國語·周語》

孝,禮之始也。――《左傳·文公二年》

中和祗庸孝友。――《周禮·大司樂》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詩·魯頌·泮水》

孝悌之義。――《孟子·梁惠王上》

入 則 孝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床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7

何為孝?如何做孝子?

2樓:扶倫閎卿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流傳最廣最深的24孝故事建議你多看看。如臥冰求鯉

孝無年齡

地域貴賤

等之分如何孝順關鍵在心

要真誠大人的話

出發都好

在他們心情愉快時笑笑講道理

這樣他麼會接受

喻道理與歡樂之中

都要聽好的吸取

不對的左竟又出

不要放棄

大人有時也知錯

礙於面子也後悔不好意思說

你還一定要大人道歉嗎

互相包容

一定會好

最後送你一句話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只有不是的兒女,多想想對方的好你聽說過反哺的故事嗎?做個孝子

祝你全家幸福

只要努力

一定會的!

何為孝???

3樓:木兮

孝: 曾子曾經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 孟子曾說過不孝有三,一味版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

權不知勸阻,使他們行差就錯,這是第一種不孝;家裡貧窮,卻不去做事來奉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第三種大家都知道,無後為大. 離婁章句下中有一篇是公都子與孟子談論匡章的.公都子很疑惑,覺得匡章,全國的人都說他不孝,而孟子卻與他交遊,就問孟子是為什麼.

孟子回答:"一般的人認為不孝的人有五種;一,懶惰不贍養父母;二,賭博喝酒,把錢都花光了,而不贍養父母;三,吝嗇錢財,有了老婆把父母丟到一邊;四,自己行事乖張,放縱慾望,使父母蒙羞;五,平常好勇鬥狠,使父母受到連累.而匡章只不過是因為父親做錯了事,他以善相責,而不被父親接受罷了,又何不孝之有.

如果放任父親做出錯事來而不管,這才是不孝呀. 而孔子曾經說,對於供養父母,如果心無恭敬,那麼與養貓狗又有什麼區別呢. 由此看來,孝就是以恭敬的心,侍奉父母,使父母衣食無缺,心寬康泰,自己做事做人要端正,不給父母牽累,不讓父母操心,父母有了錯,也要婉轉的直言不諱.

這才稱得上孝. 大孝終身慕父母

4樓:鄢運旺五卯

[紅樓夢]書中[好了歌]中有: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何其多,孝順兒孫誰見了。雖有孝為先之說,能盡孝世有幾人?人的私心為已何時能除!

5樓:芮抒戶浩廣

孝,奉養父母的準則,但這個準則是不具體的,孝是人最基本的感情百善孝為先

如何學會孝要看你自己今後的悟解與表現

我相信你會行的

孝,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此為之孝

為,謂之也!

6樓:花茂

封建社會有一項今人不及的社會教化規範:孝道,自上而下,天子首當其衝提倡且必恭而行之。如今江河日下,德育只是一句口號,孝敬老無所依的父老,做不到也沒有強制措施依靠。讓人寒心!

7樓:擦白買了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夫孝,德之本。夫孝,天經地義,民之行也。夫行道者,謂先能事親,而後能立身。

8樓:達伶卿代珊

聽你爸媽話

則為孝珍惜你的生命則為孝

9樓:丹竹僧採文

關心父母親,為父母親做點事減輕他們的負擔。

10樓:磨曠方旭堯

父母之為你的健康操心,其它事不應該讓他們煩心,健康也要自己愛護,不能讓父母為你的健康擔憂。

在論語裡面有三個人問何為孝,孔子都怎麼回答的,什麼意思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子夏問孔子: 何為孝? 子曰: 色難。

一開始,俺對孔子的「色難」很不理解。今個咱就說---「色難」!

子夏問孔子:「何為孝?」子曰:「色難。」

過去,我只知道對父母好就是孝,認為給老爸老媽及祖輩們錢就是孝,給親人們買東西就是孝,總之給予物質回饋就是我理解意義上的「反哺」了。其實不然,孝最難的是「色難」。

「色難」:就是指在對父母及長輩們的孝順過程中,一直保持什麼樣的表情與心態。一般人很難做到對父母態度上的和氣和謙恭。

確實,如果一個人在對待父母的時候,如果表面上是孝順的,但是心裡卻並不是那樣想的話,我想,這樣的孝順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孝。

記得《論語》裡有這樣一段:「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意思是說,事奉父母,看到父母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應該委婉地進行勸諫,如果父母心裡不願意聽從,仍然要恭恭敬敬而不觸犯他們,只在心裡憂愁而不怨恨。

我認為這體現了孝順的核心理念,也就是「順」,順應父母意志,不可粗暴無禮地對抗。這說明了---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把贍養父母問題提升到關心父母心理健康的層面。

有時回想起自己的任性撒嬌(有的近似耍賴),有時總愛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父母,有時候會責備老人這不對那不對的,雖說是至親,無拘無束,但這是孝而不順,不是真正的孝順,是一種粗暴的態度。因而懂了「色難」的意義後,甚感汗顏。

「孝」是一個會意字,意思是老人緊緊靠著兒子,其基本含義是子女要善於侍奉和贍養父母的意思,它是家庭美德的具體體現。當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條件的不同,孝的意義已經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

孝,除了養,還包括了尊敬,關愛,人格的認可等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

我們不否認的說,我們國家現在越來越注重經濟的發展,對於傳統道德的傳承卻日漸淡去。在人們的心裡,金錢的地位是越來越重了,這是相當危險的。我們做人要飲水思源---人的生命從何而來?

人生如何成就?

曾聽人議論過,說孔子思想過舊了,不適宜當今時代了,云云......我以為,看孔子思想不能脫離孔子的那個時代,就象我們不能將花草揪斷來觀察其生命是不是絢爛一樣,我們應該從孔子思想中學習和汲取對人生和社會有價值的精華。將「孝」昇華為「愛」,我以為,做人就要保持一顆真正的、善良的、憐憫的心去做善事(包括公益的慈善事),不論是對我們的至愛親朋,還是對街坊四鄰或不認識的同胞,廣義的說是對這個社會。

我覺得,就是現在,「孝」對構建和諧社會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12樓:匿名使用者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孟懿子向孔子請問什麼是孝。孔子說:不要違背。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向孔子請問什麼是孝。孔子說:讓做父母的只因為子女的疾病而憂愁煩惱)。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游向孔子請問什麼是孝。孔子說:今日所謂的孝是指能夠供養照顧父母。

但是家中的狗和馬也一樣也有人供養照顧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這兩者呢)?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有事,**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向孔子請問什麼是孝。孔子說:

晚輩長保恭敬和悅的神色是最難做到的。當有事時,年輕人去做;有豐盛美食時,由長輩吃;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怎樣做才算是 孝 ,人要怎樣做才算是孝?

仇春翠 覺得做好自己就行拉,有些事情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得很好,真正做得好的沒有幾個的。只要自己多點時間陪他們,自己照顧好自己,不要讓他們擔心太多就行拉。有時候就算父母的觀點是不對的,也儘量不要和他們吵架,這就是我所能理解的孝。不孝就多羅,例如天天不回家,出外面混,做些偷或者搶什...

百家言什麼是孝,怎樣做才算是 孝

我的理解就是 孝經 首篇裡說的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忠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 雲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滿意 父慈子孝,父不慈子不孝,另外忠君愛國的時候需要大義滅親就像鄭成功不因為老爸當叛徒成了綁票就投降賣國 hx 披麻戴孝...

怎樣才算是孝如題謝謝了,孝與不孝該如何去理解如題 謝謝了

54爨 父母在世時,與父母相處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 保有和悅的神色 行為要合義合禮 另外也必須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儘量減少父母為自己擔憂 父母過世之後,喪祭亦應合義合禮 且必須時常緬懷他們,並效法他們合義合禮的言行,如此都能做到,才算是孝吧。希望採納 厹清潤 孝是什麼?你是否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前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