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水晶水晶和玻璃鑽石區別在那裡

時間 2021-07-18 16:04:32

1樓:匿名使用者

水晶的英文名稱為rockcrystal,別名晶石、水晶石。

水晶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石英結晶體礦物。它的主要化學 是二氧化矽,跟普通砂子是「同出孃胎」的一種物質。當二氧化矽結晶完美時就是水晶;二氧化矽膠化脫水後就是瑪瑙;二氧化矽含水的膠體凝固後就成為蛋白石;二氧化矽晶粒小於幾微米時,就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結晶完美的水晶晶體屬六方晶系,常呈六稜柱狀,柱體為一頭尖或兩頭尖,多條長柱體連結在一塊,通稱晶族,美麗而壯觀。二氧化矽結晶不完整,形狀可謂是千姿百態。當你到海南水晶陳列館去瞧一瞧,可以大開眼界:

除了常見的長柱狀外,還有似寶劍形,有的若板狀,有的如短柱形,有的像雙錐。有的小如手指,有的大如巨石;有的不足半兩,有的重達300多公斤。

2023年,一位叫弗裡希.摩斯的奧地利礦物學家,從許多礦物中抽出10個品種,經過科學實驗測出它們的相對硬度,由此得出水晶硬度為摩氏7。儘管後來美國國家標準局使用、推廣更科學的諾普硬度測試器,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珠寶商,仍習慣於摩氏硬度表。

結晶完好的水晶,常有好的平行脊的人字形斷口;在紫晶和熱處理的黃晶中,多呈不平坦到薄片狀破口。

2樓:匿名使用者

水晶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石英結晶體礦物。它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矽,當二氧化矽結晶完美時就是水晶.

水晶和玻璃的化學成分相同,都是二氧化矽,只是它們的結晶形式不同.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炭.

3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點:都是透明物體,不同點:名字不一樣!

水晶、鑽石和玻璃的密度是多少啊?

4樓:樑毅的娛樂日誌

1、水晶

水晶密度為2.65克/立方厘米。密度(比重sg):2.66(0.03,0.02)g/cm3。

這意味著一定體積水晶的重量,是相同體積水的重量的2.56-2.66倍。塊狀變種水晶密度可能稍高些。無色水晶與無色長石因折射率和密度十分接近故較難區分。

主要方法是放大檢查。長石有兩組極完全解理,顯微鏡下可見兩組解理相交而成的「娛蛤狀」包裹體或細直的紋理,而水晶則無解理髮育,僅有時可見斷續不規則的裂理。

2、鑽石

密度(g/mlat 25°c):3.5,礦物性脆,貝殼狀或參差狀斷口,在不大的衝擊力下會沿晶體解理面裂開,具有平行八面體的中等或完全解理,平行十二面體的不完全解理。

礦物質純,密度一般為3470-3560kg/m3。

3、玻璃

玻璃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矽,但它不是晶體,是一種混合物,密度不確定,玻璃的密度計算為,(2.4~2.8)×10³。

5樓:匿名使用者

水晶的常識

水晶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石英結晶體礦物。它的主要化學 是二氧化矽,跟普通砂子是「同出孃胎」的一種物質。當二氧化矽結晶完美時就是水晶;二氧化矽膠化脫水後就是瑪瑙;二氧化矽含水的膠體凝固後就成為蛋白石;二氧化矽晶粒小於幾微米時,就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結晶完美的水晶晶體屬六方晶系,常呈六稜柱狀,柱體為一頭尖或兩頭尖,多條長柱體連結在一塊,通稱晶族,美麗而壯觀。二氧化矽結晶不完整,形狀可謂是千姿百態。當你到海南水晶陳列館去瞧一瞧,可以大開眼界:

除了常見的長柱狀外,還有似寶劍形,有的若板狀,有的如短柱形,有的像雙錐。有的小如手指,有的大如巨石;有的不足半兩,有的重達300多公斤。

水晶為什麼能經受得起一般性摔打?這是因為它有強健的「筋骨」,寶石學稱之硬度,硬度是指寶石抵抗力刻劃的強度。

水晶的硬度如何測得?

很早以前,當鋪的老闆對他們認為可疑的水晶仿製品,利用一個硬的尖或鋼銼在不明顯的翻面作硬度檢測,他們在面上刻劃,留下一點不顯眼有痕跡,以便提醒其它典當同行注意。很顯然這是一種最原始、最笨拙的測試手段,它有可能導致水晶破損。

2023年,一位叫弗裡希.摩斯的奧地利礦物學家,從許多礦物中抽出10個品種,經過科學實驗測出它們的相對硬度,由此得出水晶硬度為摩氏7。儘管後來美國國家標準局使用、推廣更科學的諾普硬度測試器,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珠寶商,仍習慣於摩氏硬度表。

水晶的硬度相當於鋼銼一般堅硬,這使得脆且易碎的黃玉、鑽石、歐泊石、祖母綠之類的寶石相形見拙。

水晶解理:無。

解理,俗稱闢開。某些寶石(如黃玉、鑽石)在外力敲打、擠壓或碰撞後,會沿著一個平面裂開,寶石的這種性質稱為解理。

水晶破口:貝殼狀。

破口,礦物學稱為斷口。它是指寶石在一定外力撞擊下,不按一定的結晶方向破裂,而是形成一個斷開的面。換一種解釋,是說寶石的裂口可以沿著任何方向延伸,而不是沿著解理而發展。

結晶完好的水晶,常有好的平行脊的人字形斷口;在紫晶和熱處理的黃晶中,多呈不平坦到薄片狀破口。

水晶比重:2.56-2.66克/立方厘米。

這意味著一定體積水晶的重量,是相同體積水的重量的2.56-2.66倍。塊狀變種水晶密度可能稍高些。

水晶條痕:無色。

條痕,通常說的顏色,是人眼對一定波長的光線感覺的結果。

水晶透明度與透過它的光的質與量有關。透明標準為:光線透明過厚度為1釐米以上的水晶碎片或薄片時,可以清晰地看到映出的影象。如是底像不夠清楚,僅見輪廓,那便中半透明。

水晶光澤:玻璃光澤。無論在拋光面上還是在破口,都是如此。

光澤,指寶石表面對光線反射的一種光學性質。水晶既不像星光藍寶石和星光寶石那樣反射出綺麗的星光形條紋,又不像月光石那樣發出淡藍色波形光彩,更不像乘歐泊石那樣閃爍著五顏六色。

觀察水晶的光澤,可用手握著它,以燈光或窗戶投進來的光線看表面反射,透明水晶亮度與光澤強弱有關。

水晶折射率:1.544-1.553,幾乎不超出此範圍。

折射率,是當光由空氣中透入寶石晶體,併產生折射現象,其入射角正弦與折射角正弦之比值。

水晶重折射率:0.009(最大),此值非常穩定。

水晶光性特徵:一軸晶正光性。

水晶色散:0.013。

色散是說寶石的折射率隨照明光的不同而有一定的變化。例如鑽石對紅光折射為2.405;對綠光為2.427;紫光為2.449。

水晶熔點為1713攝氏度。其受熱易碎的特性,是在實驗時發現的。將水晶放在噴焰器的烈焰燃烤,除非有很好的保護,且慢慢冷卻,否則晶體容易碎裂碎裂。

這一脾性,古人已摸透。?博物要覽>提醒道:「凡用水晶器物,不可用熱湯滾水注之,即粉裂如擊破者。

」水晶另一脾性就是怕鹼不怕酸(氣氟酸除外),這是由於氧化矽特性所決定的。

像瑪瑙一類寶石,當受熱、摩擦、吹氣或受打擊時,往往散發一種特殊氣味,使人聯想到大蒜、馬肉、蘿蔔、松香味兒,然而,水晶在上述情況下,絕無異味。

附: 水晶的化學成分及性質:

化學式為sio2。純淨的無色透明的水晶是石英的變種。化學成分中含si—46.

7%,o—53.3%。 由於含有不同的混入物或機械混入的而呈多種顏色。

紫色和綠色是由鐵(fe2+)離子致色,紫色也可由鈦(ti4+)所致,其他顏色由色心所致色。在水晶中含有砂狀、碎片狀針鐵礦、赤鐵礦、金紅石、磁鐵礦、石榴石、綠泥石等包裹體;發晶中則含有肉眼可見的似頭髮狀的針狀礦物的包裹體形成。含錳和鐵者稱紫水晶;含鐵者( 呈金黃色或檸檬色 )稱黃水晶;含錳和鈦呈玫瑰色者稱薔薇石英;煙色者稱煙水晶;褐色者稱茶晶;黑色透明者稱為墨晶;呈淺綠色者稱為石髓。

水晶晶體結構及形態:

屬三方晶系。晶體呈稜柱狀並帶六邊形錐,柱面有橫紋,紫水晶中常有角狀色帶。在自然界中,水晶常呈晶簇產出,造型美觀。。

水晶的物理性質:

水晶呈無色、紫色、黃色、綠色及煙色等。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

硬度7。性脆。比重2.

65。 無解理。貝殼狀斷口,也有好的平等脊的人字形斷口。

紫水晶具有清楚的二色性,黃水晶和茶水晶具有弱的二色性。發光水晶具有強烈的磷光性。帶綠色的砂金水晶在長、短波紫外線照射下發灰綠色熒光。

具有貓眼、虹彩和砂金效應。水晶具壓電性.

琉璃最早出現在什麼年代?

中國琉璃藝術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商周年代。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為了比擬珠玉、寶石就創造出晶瑩剔透、溼潤光滑的琉璃藝術精品。唐朝元稹《詠琉璃》中描寫"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塵"就傳達出琉璃燦爛奪目的誘人風采。

而世界其它國家的琉璃也藝術有其歷史傳統和獨特魅力。19世紀法國人重現2023年前古埃及失傳的脫臘玻璃鑄造技法,曾經製作出許多風靡全球的藝術精品。

琉璃是什麼材質做成的?

琉璃的原料叫人造水晶玻璃,是一種化學物質。它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矽、氧化鋁和矽加助溶劑氧化鉛,用這種特殊的即冷且熱的神奇材質做出的產品,極具穿透性,表現力極強,空靈高貴、細膩含蓄、靜諡從容且極其脆弱,可以吸納華彩又晶瑩透明,可以美豔驚世卻又霎間毀滅,可以化身永珍卻又亙古安靜。

琉璃是如何製成的?

琉璃產品是運用pate-de-verre水晶粉脫臘鑄造作為基本創造技巧,分工細膩且精密,需要有極大的耐性。首先從構思設計開始,經過制模、灌石膏、脫臘、高溫淬鍊、後處理等20多道繁瑣工序才能完成其特點之一為一隻模具只可燒製一隻產品,而且在製作過程中每道工序均有不定的變數,必須具備十分嫻熟高超的操作技巧,一絲不苟,嚴謹認真才能完成。稍一不慎,則功虧一簣,前功盡棄。

這樣一件費盡心力的作品誕生了。

玻璃與琉璃有什麼不同?

玻璃名稱的轉變,反映了我國玻璃生產的興衰,也反映了歷史上對玻璃材質認識與重視。早期即以琉璃指玻璃,宋代後逐漸以玻璃的名詞為主,到了元明琉璃則專指以低溫燒製的釉陶磚瓦。現代人誤以為只有便宜低廉的透明材質稱為玻璃,殊不知有些珍貴精緻的彩色水晶藝術品也是玻璃的呈現之一。

目前所稱的琉璃,事實上是以脫蠟鑄造法創作,融合各種顏色混合燒製的氧化鉛水晶玻璃。總之,玻璃是種材質,而藝術的價值來自於創意。

玻璃的成份與顏色的形成?

玻璃的主要成份為二氧化矽,一般玻璃製品多半新增穩定物質來增強化學耐久性、或新增助熔物質降低熔融溫度。不同的金屬氧化物可使玻璃呈現不同顏色,例如十六世紀的歐洲森林玻璃,其獨特的綠色即來自於內含的氧化鐵成份,其它如氧化銅成份能使玻璃呈現藍綠色、氧化鈷產生藍色、氧化錳產生紫色等變化。一般說來,金屬氧化物對玻璃的成色作用,會因玻璃型別不同而產生差異。

英語中,含氧化鉛的玻璃,因其透射度與澄重感似天然水晶,故稱為水晶或水晶玻璃(crystal)。各國對水晶玻璃的氧化鉛比率規定不同,如歐盟的10%、捷克的24%等,氧化鉛可使玻璃製品折射率高,看來通透晶亮,目前用於創作的製品多有10%以上含量。而琉園脫蠟鑄造作品的氧化鉛含量多在24~48%,因此亦稱水晶或水晶玻璃。

玻璃為什麼會有氣泡?

一般玻璃原料或機械壓模的量產製品因在1400~1300℃高溫燒製,玻璃在液體狀態下,內含的空氣已浮出表面,所以 少有或無氣泡產生。但多數鑄造的玻璃藝術品多以850℃低溫燒製,熱玻璃膏流動緩慢,玻璃塊之間的空 氣,因無法浮出表面而自然形成氣泡,藝術家們多以氣泡表現玻璃的生命質感,併成為欣賞玻璃藝術的一部份。

水晶和玻璃怎麼區分,如何辨別水晶和玻璃?

水晶和玻璃的外觀十分相似,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其主要區別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材質不同 水晶是二氧化矽的結晶體,而玻璃只是含有二氧化矽的熔融狀態混合物。二。功效不同 玻璃只有裝飾作用,而水晶除裝飾作用外,還有壓電效應,有特殊的保健作用。三。不同 水晶的單價要比玻璃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四。物理性質...

水晶和玉的區別,水晶和玉石的區別?

陳肥肥 水晶和玉的區別 韌性不同 分類不同 屬性不同 生長環境不同 形成條件不同。1 韌性不同 玉的韌性強,受得住鐵錘擊打。而水晶的韌性於玉相比則容易破碎。2 分類不同 水晶是屬於寶石類的,而玉則是屬於玉石類。3 屬性不同 玉是礦物集合體,而水晶則是晶體礦物。4 生長環境不同 水晶多是在地底下 巖洞...

碧璽和水晶,買哪個好些,求解鑽石和水晶哪個貴

未成年 碧璽,是一種珍貴的礦石,一直以來為皇家所喜愛。碧璽能暢通血氣,有效地排除壓力,疲倦,改善身體健康和運氣,更有辟邪的功效。彰顯高貴 優雅 溫柔和美麗的氣質。為您帶來健康 好運 財運和好人緣。真正天然的碧璽,不可能是全美的呢,碧璽有個外號,叫追求完美的人的拒絕品,因為,沒有一個全天然的碧璽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