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綸塞下曲翻譯,塞下曲 盧綸 朝代丶原文和翻譯?

時間 2021-07-20 02:12:05

1樓:

古詩翻譯為:

暗淡的月夜裡,一群大雁驚叫著高飛而起,暴露了單于的軍隊想要趁夜色潛逃的陰謀。

將軍率領輕騎兵一路追殺,顧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滿弓和刀。

原文: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出自《塞下曲·月黑雁飛高》是唐代詩人盧綸創作的一首古體詩,是組詩《塞下曲》中的第三首。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

2樓:高手張星宇

月黑雁飛高,單(chán)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月黑雁飛高,

●○●○○

單于夜遁逃。

⊙○●●△

欲將輕騎逐,

●⊙⊙⊙○

大雪滿弓刀。

●●●○△

【註釋】

1.塞下曲:古時的一種軍歌。

2.月黑:沒有月光。

3.單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領。這裡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

4.遁:逃走。

5.將:率領。

6.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

7.逐:追趕。

8.弓刀:像弓一樣彎曲的軍刀。

【譯文】

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

敵軍偷偷地逃跑了。

將軍發現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

正準備出發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

【簡析】

這是盧綸《塞下曲》組詩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

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月黑雁飛高」,月亮被雲遮掩,一片漆黑,宿雁驚起,飛得高高。「單于夜遁逃」,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了。

「單于」,原指匈奴最高統治者,這裡借指當時經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後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欲將輕騎逐」,將軍發現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正準備出發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最後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寒景象的描寫,突出表達了戰鬥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

本詩情景交融。敵軍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一逃一追的氣氛有力地渲染出來了。

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鬥場面,但留給人們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

《塞下曲》組詩共六首,這是第三首。盧綸雖為中唐詩人,其邊塞詩卻依舊是盛唐的氣象,雄壯豪放,字裡行間充溢著英雄氣概,讀後令人振奮。

一二句「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寫敵軍的潰退。「月黑」,無光也。「雁飛高」,無聲也。趁著這樣一個漆黑的闃寂的夜晚,敵人悄悄地逃跑了。夜遁逃,可見他們已經全線崩潰。

儘管有夜色掩護,敵人的行動還是被我軍察覺了。三、四句「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寫我軍準備追擊的情形,表現了將士們威武的氣概。試想,一支騎兵列隊欲出,剎那間弓刀上就落滿了大雪,這是一個多麼扣人心絃的場面!

從這首詩看來,盧綸是很善於捕捉形象、捕捉時機的。他不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藝術效果的時刻加以表現。詩人不寫軍隊如何出擊,也不告訴你追上敵人沒有,他只描繪一個準備追擊的場面,就把當時的氣氛情緒有力地烘托出來了。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並不是戰鬥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時刻。這個時刻,猶如箭在弦上,將發未發,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許覺得不滿足,因為沒有把結果交代出來。

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啟發性,更能引逗讀者的聯想和想象,這叫言有盡而意無窮。神龍見首不見尾,並不是沒有尾,那尾在雲中,若隱若現,更富有意趣。

塞下曲〈盧綸〉朝代丶原文和翻譯?

3樓:樂為人師

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9653766『《塞下曲》

唐 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註釋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這類作品多是描寫邊境風光和戰爭生活的。

②驚風:突然被風吹動。

③引弓:拉弓,開弓,這裡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剛亮的時候。

⑤白羽:箭桿後部的白色羽毛,這裡指箭。

⑥沒:陷入,這裡是鑽進的意思。

⑦石稜:石頭的邊角。

譯文昏暗的樹林中,草突然被風吹得搖擺不定,颯颯作響,將軍以為野獸來了,連忙開弓射箭。天亮去尋找那隻箭,已經深深地陷入石稜中。

賞析這首邊塞小詩,寫一位將軍獵虎的故事,取材於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記載當時名將李廣事蹟的《李將軍列傳》。原文是:「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沒鏃(箭頭),視之,石也。

」詩的前兩句寫事件的發生:深夜,山林裡一片昏暗,突然狂風大作,草叢被驚得刷啦啦起伏抖動;蛙人起落處恍恍惚惚有一頭白虎撲來。這時,將軍正從林邊馳馬而過,他眼疾手快,拉滿弓一箭射出… …

後兩句寫事件的結果是:第二天清晨,將軍記起昨晚林間的事,順原路來到現場,他不禁大吃一驚: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見被他射中的原來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

恐懼感默然蹲在那裡,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鑽進石稜裡去了!請注意箭射入的部位,是窄細的尖突的石稜!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藝啊!

有人要問,將軍射老虎,幹嗎不當時就看結果,還要等第二天早晨?原來的故事並沒說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頭呀!這,就是詩人的藝術處理了。

第一,這樣可以表現將軍的自信,從來是百發百中,這一次還怕它死不了跑掉嗎?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觀性,讓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當夜就看,固然也能發現是一場誤會,但很難取得現在這樣的畫面一般的鮮明效果。

詩,最注重含蓄,最講究意在言外。看到詩中箭入石的描寫,我們會油然聯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將會射成什麼樣子?

如果在戰場上射擊敵軍兵馬呢?於是,一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的將軍形象,便盤馬彎弓、巍然屹立在我們眼前了。

作者簡介: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曆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後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祕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

出為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後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

有《盧戶部詩集》。

4樓:海上鋼琴師

《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註釋]

1.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

2.月黑:沒有月光。

3.單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領。這裡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

4.遁:逃走。

5.將:率領。

6.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

7.逐:追趕。

[簡析]

這是盧綸《塞下曲》組詩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

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月黑雁飛高」,月亮被雲遮掩,一片漆黑,宿雁驚起,飛得高高。「單于夜遁逃」,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了。

「單于」,原指匈奴最高統治者,這裡借指當時經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後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欲將輕騎逐」,將軍發現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正準備出發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最後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寒景象的描寫,突出表達了戰鬥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

本詩情景交融。敵軍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一逃一追的氣氛有

力地渲染出來了。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鬥場面,但留給人們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

《塞下曲》組詩共六首,這是第三首。盧綸雖為中唐詩人,其邊塞詩卻依舊是盛唐的氣象,雄壯豪放,字裡行間充溢著英雄氣概,讀後令人振奮。

一二句「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寫敵軍的潰退。「月黑」,無光也。「雁飛高」,無聲也。

趁著這樣一個漆黑的闃寂的夜晚,敵人悄悄地逃跑了。單于,是古時匈奴最高統治者,這裡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夜遁逃,可見他們已經全線崩潰。

儘管有夜色掩護,敵人的行動還是被我軍察覺了。

三、四句「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寫我軍準備追擊的情形,表現了將士們威武的氣概。試想,一支騎兵列隊欲出,剎那間弓刀上就落滿了大雪,這是一個多麼扣人心絃的場面!

從這首詩看來,盧綸是很善於捕捉形象、捕捉時機的。他不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藝術效果的時刻加以表現。詩人不寫軍隊如何出擊,也不告訴你追上敵人沒有,他只描繪一個準備追擊的場面,就把當時的氣氛情緒有力地烘托出來了。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並不是戰鬥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時刻。這個時刻,猶如箭在弦上,將發未發,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許覺得不滿足,因為沒有把結果交代出來。

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啟發性,更能引逗讀者的聯想和想象,這叫言有盡而意無窮。神龍見首不見尾,並不是沒有尾,那尾在雲中,若隱若現,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盧綸《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註釋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這類作品多是描寫邊境風光和戰爭生活的。

②驚風――突然被風吹動。

③引弓――拉弓,開弓,這裡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剛亮的時候。

⑤白羽――箭桿後部的白色羽毛,這裡指箭。

⑥沒――陷入,這裡是鑽進的意思。

⑦石稜――石頭的邊角。

這首邊塞小詩,寫一位將軍獵虎的故事,取材於西漢只學家司馬遷記載當時名將李廣事蹟的《李將軍列傳》。原文是:「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沒鏃(箭頭),視之,石也。

」詩的前兩句寫事件的發生:深夜,山林裡一片昏暗,突然狂風大作,草叢被喬得刷啦啦起伏抖動;蛙人起落處津津樂道恍恍惚惚有一頭白虎撲來。這時,將軍正從林邊馳馬而過,他眼疾手快,拉滿弓一箭射出… …

後兩句寫事件的結果是:第二天清晨,將軍記起昨晚林間的事,順原路來到現場,他不禁大吃一驚: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見被他射中的原來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

恐懼感默然蹲在那裡,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鑽進石稜裡去了!請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縫,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細的尖突的石稜――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藝啊!

有人要問,將軍射老虎,幹嗎不漢時就看結果,還要等第二天早晨?原來的故事並沒說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頭呀!這,就是詩人的藝術處理了。

第一,這樣可以表現將軍的自信,從來是百發百中,這一次還怕它死不了跑掉嗎?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觀性,讓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當夜就看,固然也能發現是一場誤會,但很難取得現在這樣的畫面一般的鮮明效果。

詩,最注重含蓄,最講究意在言外。看到詩中箭入石的描寫,我們會油然聯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將會射成什麼樣子?

如果在戰場上射擊敵軍兵馬呢?於是,一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的將軍形象,便盤馬彎弓、巍然屹立在我們眼前了。

作者簡介:盧綸(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詩人。

盧綸的塞下曲四首翻譯,盧綸 塞下曲四首之四

任陽旭 墨梅 王冕 元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譯文 我家畫中洗硯池邊的梅樹,花開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它不需要別人誇獎顏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滿乾坤的清香之氣。疑難點註釋 墨梅 水墨畫的梅花。洗硯池 寫字 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 臨池學書,池水...

盧綸的塞下曲的意思,《塞下曲》唐盧綸其二的意思

金龍 盧綸 塞下曲 賞析中國臺灣網 2006年01月16日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賞析盧綸 字允言,河中蒲 今山西水濟 人。大曆十才子 之一。官至檢校戶部郎中。詩多送別酬答之作,也有反映軍士生活的作品。原有詩集已散佚。明人輯有 盧綸集 本詩又題作 和張僕射塞下曲 原詩共為五...

塞下曲的拼音,塞下曲 盧綸 帶注音的 急

哪的流浪者 s i xi q 塞下曲 zu zh l l n 作 者 盧 綸 yu h i y n f i o 月 黑 雁 飛 高 ch n y y d n t o 單 於 夜 遁 逃 y ji n q n q zh 欲 將 輕 騎 逐 d xu m n n d o 大 雪 滿 弓 刀 擴充套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