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的民族特色,廣西的民族風情都有哪些?

時間 2021-07-20 17:16:20

1樓:

1、廣西是以壯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也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

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世居民族有壯族、漢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個,另有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白族、藏族、黎族、土家族等40多個其他民族成分。壯族是廣西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

2、民族民俗節日豐富

賓陽炮龍節,有百龍舞賓州炮龍之夜文藝晚會和煙花燃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及書畫、攝影展等活動。

「三月三」歌圩,原名「三月三」歌節,推出山歌擂臺賽、千人竹槓陣等富有壯鄉特色的活動專案。

布洛陀民俗文化旅遊節,有開幕式、布洛陀之夜晚會、布洛陀民間祭祀大典、壯民族山歌歌王大賽、國際雄獅大賽等活動。

廣西曆史文化

1、廣西地區文化稱為桂系文化,從屬於嶺南文化。漢族是自秦漢以後由中原各地陸續大量地遷入廣西,遷入時間不一,遷入地點不斷變化,又與當地少數民族長期共處互相同化,加之各地的地域交通情況各有不同,所以廣西各地的漢族發展情況比較複雜, 各具特點,稱謂很多。

2、世居廣西的12個民族除回族轉用漢語外,其他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並都在使用,分別是漢語、壯語、瑤語、苗語、侗語、仫佬語、毛南語、京語、彝語、水語、仡佬語。其中,漢語、壯語、瑤語、苗語、彝語還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語。

3、廣西日常飲食主要以清淡為主,但境內南北亦有些許變化,在桂東南的玉林、梧州、賀州、南寧、北海、欽州等主要以清淡,在北部的柳州、桂林等部分地區有吃辣習慣。

2樓:喵小採

1、壯族的銅鼓、花山崖壁畫早已聞名中外。各民族的民歌在全國也享有盛名。此外,包括織錦、刺繡、陶瓷、竹編和芒編在內的各色工藝品,具有民族特點的壯族幹欄式建築、侗族風雨橋、鼓樓等民族建築。

2、瑤、苗等民族的醫藥,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學、**、舞蹈等等,都是廣西各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至於壯族的三月三歌節、瑤族的達努節和盤王節、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節、侗族的花炮節,以及別有風味的打油茶等充滿著濃郁的民族風情的節日活動,更是深深地吸引著眾多的遊人。

3、侗族的樓,包括吊腳樓、鼓樓、涼亭、寨門、水井亭等幾種木結構建築,都是獨具特色的侗族建築。近年來,侗族的建築藝術展,更是轟動了全中國,人們一致稱讚侗族的建築藝術是"凝固的詩,立體的畫"。

民族文化:

廣西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地。區內聚居著以漢、壯、瑤、苗、侗、京、回等民族,漢語方言有粵語、西南官話(桂柳話)、客家語、平話、湘語、閩語六種,壯語方言有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其他少數民族語言有苗語、瑤語等。

廣西的大陸海岸線長約1595千米,區內交通便利。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燦爛的文物古蹟,濃郁的民族風情,使廣西獨具魅力。

3樓:青春格林

1、語言

廣西的漢語有粵語、西南官話、平話、客家話、湘語、閩語等6種方言,粵語使用人數大約為2500萬,主要流佈於整個桂東南地區和橫縣、南寧以及左右江一帶縣城集鎮;西南官話使用人口在500萬以上,主要流佈於桂北地區及其他一些地區的縣城;

客家話主要流佈於陸川、柳江、柳城等縣,並散佈全區各地;平話北起靈川、南至憑祥,西至百色,東達靈山的廣大地區之交通要道附近;

湘語主要流佈於桂北的全州、灌陽、資源三縣和興安縣大部;閩語主要流佈於南流江沿線博白、陸川等地及西江上溯沿其支流到達賀州、平樂、桂平等地,流佈範圍大而分散。

2、飲食

廣西日常飲食主要以清淡為主,但境內南北亦有些許變化,在桂東南的玉林、梧州、賀州、南寧、北海、欽州等主要以清淡,在北部的柳州、桂林等部分地區有吃辣習慣。

據旅行家徐霞客所記載,廣西境內由於地理環境的關係,其早期的飲食已有種食稻穀和蔬菜、醃菜、飲茶、行酒禮等習慣。

其中以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南寧老友粉、欽州豬腳粉、桂林兩江松花糖、防城牛腩粉、梧州龜苓膏、巴馬香豬、賓陽白切狗、賓陽酸粉、玉林牛巴、玉林雲吞、玉林酸料以及各地的米粉、切粉、濾粉等為代表。

3、民俗

賓陽炮龍節,主要有百龍舞賓州炮龍之夜文藝晚會和煙花燃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炮龍展示、百家宴以及書畫、攝影展等活動。

「三月三」歌圩,原名「三月三」歌節,自2023年起先後舉辦了18屆,2023年後更名為「歌圩」,推出山歌擂臺賽、千人竹槓陣等富有壯鄉特色的活動專案。

布洛陀民俗文化旅遊節,主要活動有開幕式、布洛陀之夜晚會、布洛陀民間祭祀大典、壯民族山歌歌王大賽、國際雄獅大賽、壯民族歌圩體育運動會、布洛陀文化研究成果釋出會、商貿活動等。

廣西特產:

柳城雲片糕、牛臘巴、三江油茶、玉林牛巴、羅漢果、容縣沙田柚、荔枝、香蕉、廣西柑橙、沙糖桔、陽朔金桔,融安金桔、木菠蘿、菠蘿、博白桂圓、田東芒果、七香(香豬、香茶油、香米、香芒、香鴨、香蕉、檸檬鴨)、山楂、桂花糕、山葡萄、恭城月柿、

黃皮果、灌陽紅棗、扁桃、獼猴桃、白果、八角、茴油、香菇、黑木耳、廣西名茶(如三江早春茶、蒼梧六堡茶等)、甜茶、甘蔗和梅花牌白糖、玉林優質谷、薏米、東蘭墨米、環江香梗和靖西香糯、木薯、零粉、荔浦芋、桃榔粉、桂林馬蹄、桂林兩江松花糖、富川臍橙、玉林大蒜。

4樓:匿名使用者

廣西的柳州能吃到最正宗的螺絲粉!

廣西的民族風情都有哪些?

5樓:shine戚七七

廣西少數民族一般穿家織

廣西壯族的民俗是什麼,簡要的描述及介紹

6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壯族的節日多與當地漢族相同,春節、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等傳統漢族民間節日,也是壯族的歲時節日。壯族比較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節日是「三月三」歌節、「牛魂節」、「中元節」等。

壯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過去,「女娶男嫁,夫從妻居」曾經較為盛行,後來過渡到「從夫居」的父系家庭為主。

直到近、現代,壯族農村地區仍普遍存在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新娘出嫁那一天,由十來個同輩姐妹陪同到新郎家,有的地方當天婚禮過後即回孃家,有的地方新娘與同輩姐妹一起在新房中歌唱達旦度過新婚之夜,次日一起回孃家。以後逢農忙或節日才到夫家勞動幾天。一般要到

二、三年後或懷孕後才長住夫家。

壯族傳統的喪葬習俗,主要有兩大葬法,即土葬和火葬。

清代中葉以後,土葬成為主要葬法。壯族的土葬,以「二次葬」為主要葬式。二次葬,也稱撿骨葬、拾骨葬,壯族稱之為「金罈葬」、「金鐘葬」等。

其葬法是:親屬死後,以薄棺就近埋葬,起「長墓」;待三五年筋肉腐朽後,再掘墳開棺撿其骨骸裝進陶製的「金罈」中,然後擇定風水寶地埋葬,起「圓墓」。

近代以來,有個別富貴之人,為顯示自己的身份,一次葬非常隆重,墓地也建得異常堂皇,不再做二次葬,民間稱之為「大葬」。不過,在一般民眾觀念中,對此種葬式並不看重,也不認可。

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壯族源於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壯族分佈,主要聚居在南方。

範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的主要分佈區。

7樓:_深__藍

1、唱山歌大賽:壯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帶稱為「歡」,左江一帶稱為「詩」,桂北一帶稱為「比」和「歡」,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舉行的唱山歌會,稱為歌圩。

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農曆三月初三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萬人以上參加。

2、歌圩:歌圩盛行於壯族地區。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樣,但大體上春秋二季為最盛。

定期歌圩一般一年舉行三兩次,規模大者上萬人蔘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不定期歌圩一般是小型的,三五十人,一二十人都可以進行。歌圩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愛情理想為主題。

3、歌會:歌會與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從歌圩衍生出來的。歌會的會期不確定,只要有需要,隨時都可以進行。

主要是以表現壯族人民變革社會、變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為主題。參加歌會的一般是對時政有所感的成年人。

4、婚禮習俗:壯族的婚姻,有自由戀愛和父母包辦的形式,一般婚前享受充分的戀愛自由,但父母干涉包辦也時常有。壯族一般實行一夫一妻制。

婦女和男子一樣都是家庭的勞動力,但僅有男子有繼承權。其婚姻制中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現在有些地方還保持這種習俗。

壯族是個好客的民族,過去到壯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認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幾家輪流請吃飯,有時一餐飯吃

五、六家。平時即有相互做客的習慣,比如一家殺豬,必定請全村各戶每家來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務必備酒,方顯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勺起一羹,雙以最好的食宿,對客人忠。

8樓:匿名使用者

壯族風俗習慣

建築: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民居。

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無論是什麼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為生活區。

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

服飾:壯族多用自織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種多樣。壯族女子的服裝一般為一身藍黑,褲角稍寬,頭上包提花毛巾,腰間繫精緻的圍裙;小夥子多穿對襟上衣,腰間繫一條腰帶。

勒惹和卜基:壯家婦女生勒惹(壯語,即嬰兒)時,其家婆要親自去尋找「奶媽」,以替媳婦奶孩子。這是為了讓產後的媳婦能好好休息,保養身體。

「奶媽」一般由產後五個月的婦人充任,不要報酬。能當上「奶媽」非常光榮,有「第二媽媽」之美譽。

9樓:匿名使用者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民俗當然是唱山歌了.

廣西特色文化有哪些?

10樓:

1、建造

壯族愛好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裝飾著一棟棟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官居。木樓下面住人。

有論是什麼屋子,都要把神龕拿在全部屋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回舉辦慶典和社接運動,兩邊廂房住人,先廳為生涯區。屋內的師活以水塘為核心,逐日三餐都在火塘邊入言。

2、衣飾

壯族多用自織的洋布乾衣料,格式多種多樣。壯族男子的服卸個別為一身藍白,褲角稍嚴,尾上包提花毛巾,腰間解精巧的圍裙;老夥子多脫對襟上衣,腰間繫一條腰帶。

3、故娘功河

在廣西桂南地域龍勝各族從亂縣內的壯族婚雅。在桂北山區,原來只有四五十表的山路,卻要涉水過五六次河,跨過三四座橋。所以成親時,新娘過河過橋皆要請人腹。

負新娘的人稱為「水手」,多是已婚男青年。

4、踏高蹺進村

廣西龍州縣金龍地區的壯族村寨裡,人們出門或進村都要踏著高蹺行走。出門到村口。就把高蹺掛在特定的釘子上,而後下地逸靜或去其餘地方。

進村時就主釘上拿下高蹺踏著,到家門口的石階前跳下,再將高蹺掛在門邊,洗潔手足,方踩梯上樓。據說這是先人傳下的鞋,他們地處亞寒帶,長年多雨,途徑泥濘行走不便,如帶著泥手進屋,切實不衛死,就發現了這種呈「是」字形的「高蹺鞋」。

5、幹欄

也叫木樓、吊手樓。壯、侗、瑤、苗、漢都有。多為二層。

下層個別為3地間或5合間,住我。上層為木樓柱足,多用竹片、木板鑲拼為牆,否息畜廄,或堆擱工具、柴水、純物。有的借有閣樓及從屬建造。

普通溼欄皆依山傍火,點向原野,遠景寬闊,採光也差。一個寨子一個群降,零體肜往,既巨集偉又壯觀。

廣西民族風情特色的歌曲,日本民族風情的歌曲

今年的冬天沒有下雪 1 山歌年年唱春光 是一首無伴奏混聲合唱原生態歌曲,原唱為廣西那坡 尼的呀 合唱團,由樑紹武詞 傅馨曲,風格為中速稍慢 民歌風,七字歌譜,用黑衣壯的方言演唱。歌曲內涵豐富 旋律優美,欣賞價值高。山歌年年唱春光 屬於黑衣壯民族多聲部無伴奏山歌,領唱者黃春豔,2001年9月首次由那坡...

要西雙版納民族風情的,要西雙版納民族風情的資料

西雙版納位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距昆明740公里。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有佔全國1 4的動物和1 6的植物,是名副其實的 動物王國 和 植物王國 除漢族外,西雙版納州轄區內居住著44種少數民族,共有人口70.4萬人,佔總人口的70.90 這44種少數民族是 傣族 哈尼族 彝族 拉祜族 布朗...

西部的民族風情有哪些,西部的民族風情有哪些?

顏小二述哲文 西部民族文化特徵 民族風情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 民族性 多元性等特徵。地域性。西部地理複雜多樣,西北地區遼闊無垠,西南地區山水切割,青藏高原嚴寒高拔。西部文化在這裡也表現出了鮮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區歷史悠久 地域廣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質樸中藏著博大 西南地區民族眾多,山川縱橫,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