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8-11 16:57:23

1樓:倪微微

出自《論語·第二章·為政篇》。

三十而立,」三十歲能夠自立「,是說在前面階段的學習和充實自己修養的基礎上,確立自己在為人處事,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原則。

四十而不惑,」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個階段,四十而不惑,是說用自己的原則在經歷許多的人和事後,對自己的原則不惑,而不是說對什麼都不疑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就成為神人了。

【原文節選】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節選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2樓:樹葉兒的幻想

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

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

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三十而立:三十歲時,人當自立,這個立,原意是立身的意思,所謂立身,就是丈夫有棲身之所,有所業。而不是立志的意思!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歲,應該業有所成,不會因為無業爾所困惑,並對人生或者事業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

五十天命:孔子認為,人到了五十,人生之中的機運已經瞭解清楚,知道了生命的真諦。。

六十知耳順:人到了六十歲,在孔子看來,耳順之年應該是不遠遊,萬事由之的時候,因此,不會因為很多塵事紛擾不休而覺得心有所役。同時,學就知名 「 所從知天命至耳順,學就知明,成聖之驗也。

未五十、六十之時,未能知天命、至耳順也,則謂之「且」矣。」

七十隨心所欲:經歷知命。耳順後,學業和心性到了很高的境界,或者說到了成聖德地步,自然隨心所欲。

孔子所說的話,其實是從學業和個人修養的角度上來說的,今人賦予它很多其他的意義!也算是發揚光大了!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什麼意思,語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是什麼意思

65戀雨 三十而立並非三十歲成家立業,這裡的 立 是指學業的根基已經樹立,就是個人的價值觀已經形成,不會被外力所動搖。四十不惑,確切的說也不是四十歲沒有疑惑,立 與 惑 是一組對立,界定在於是否懂得行權,三十而 立 時通常遇事無權可行,無權則無發言權,對事態度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四十時,已掌握一定...

都說男人三十而立,那女人呢,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那二十有叫什麼

男人三十而立,女人三十而麗。三十歲的女人少了些浮躁,多了些沉靜。三十歲的女人少了些幼稚,多了些成熟。三十歲的女人少了些幻想,多了些內涵。三十歲的女人已不再做夢,可亦然純真,亦然浪漫,亦然有一顆小女子的心,亦然渴望驚喜中的幸福。三十歲的女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三十歲的女人內為家庭主婦,外為亮麗上班族。...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之崖枋 孔子說 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就能夠按照禮儀的要求立足於世,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 收放自如 卻又不超出規矩。論語 為政 為政 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孔子 為政以德 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