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樂是什麼,孟子說君子有三樂,這三樂是?

時間 2021-08-11 17:15:56

1樓:光弘電子商務

《君子有三樂》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

一樂家庭平安,二樂心地坦然,三樂教書育人。

《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樓:魚憶

君子有三樂,包括包括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樓:水瓶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出自《孟子·盡心上》。

釋義:一樂家庭平安,二樂心地坦然,三樂教書育人。

《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4樓:尋找拾金不昧

父母健在,兄弟平安、沒有怨恨,這是第一大快樂。上不愧對於天,下不愧對於人,這是第二大快樂。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快樂。

5樓:h魚非魚

在《孟子·盡心》篇有這樣一段話:「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這段話告訴我們,孟子所說的「君子三樂」指的是這樣的三種人生樂趣:

父母都健在,兄弟也都沒有什麼災病事故,從而得以躬行孝悌,這是第一樂;為人處事合乎道義,上不愧對於天,下不羞對於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因而獲得內心的安寧,這是第二樂;第三樂是君子傳道、育人所獲得的快樂,即能得到天下的優秀人才並對他們進行教育,從而使君子之道遍傳天下、造福社會。

6樓:噹噹的當

三樂是: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一樂:當時帝王者,多為禪讓,多為老帝王去世,才能登基稱王,兄弟

也多為不和,二樂:帝王者,不可能事事具細, 必然做很多失小保大事,不

可能達到不愧於天地。三樂:帝王者更沒有這種清閒雅緻,更不具備這種德性

教育他人,自己心不正者,如何教服他人?

另解(guanghu):王者,為領導,多為百姓服務,每天處理無數事務,

煩惱必然多...,在我看來更多脫離歷史背景解,夾雜更多「我」執「我」鑑。

誤人子弟。

不管怎樣解,可以定下來的是,此為百姓三樂。自然我們也要體驗下古人

三樂。在我看來三樂無不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德」為中心思想,一樂:父母建在

,兄弟無疾健康。體現「德」中孝順父母、悌敬兄弟姊妹。二樂:做到仰不愧於

天,俯不怍於人,就必須做到忠於自己、誠信他人、禮遇四方、心存大義、廉潔

無私、知恥改過。三樂:能夠將傳統文化精髓繼承,並傳授給喜愛接受的人,並

身體力行傳授,最終達到三樂。

7樓:張嵐桃

一是教書育人

二是心地坦然

三是家庭平安

江西省作文高考題目是《孟子三樂》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提出三樂你應該根據這寫議**

《孟子》的散文特色是什麼啊,《孟子》散文有什麼藝術特色

孟子作品藝術特點 1 在當時孟子有 好辯 之稱。在他的文章中也表現出高超的論辯藝術。a.善於抓住對方心理,因勢利導,誘其就範。b.採用迂迴戰術,先設好圈套,讓對方鑽進去,然後乘其不備,突然襲擊。如他批評齊宣王未治理好國家的時候,就是通過講了個故事,引出二問,讓齊宣王無法回答。c.先通過設問,使對方暴...

樂什麼詞語,樂什麼三字詞語

種瑪麗厙皛 樂陶陶 樂滋滋 樂遊苑 樂未央 樂悠悠 樂跎跎 樂氏棗 樂顫顫 樂洋洋 樂王姓 樂笑翁 樂熙熙 樂孜孜 樂醄醄 樂毅論 樂淘淘 樂哈哈 樂亭調 樂和和 樂顛顛 樂喝喝 樂府令 樂平腔 樂毅棗 樂嬉嬉 樂營將 樂遊原 樂舞生 樂遊園 樂天派 樂府詩 樂 的三字詞語有哪些? hao大森 樂 ...

什麼叫民樂打擊樂,三種民樂打擊樂是什麼?

揚琴是錯誤的!民樂打擊樂指的是民族打擊樂,其實通俗來講是指咱們老百姓在民間所用的鑼 鼓,只是有些被專業院校和學術機構弄的專業化和學術化了。 傳統的打擊樂,鑼鼓鑔,是純中國特色的打擊樂,比如排鼓,小鑼,小鑔,木魚,扁鼓,花盆鼓,梆子。這些都是 民樂打擊樂 樂器分類名稱之一。凡用打 擊方式發聲的樂器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