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傳統含義是什麼

時間 2021-08-11 17:18:33

1樓:雨說情感

每年公曆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為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

古時又稱春分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象為「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見《農桑通訣》)。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地區農諺: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幹金。」春分亦是傳統節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春分日,民並種戒火草於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

」明代山東淄川於是日栽植樹木,作春酒,釀酷。《文水縣誌》載:「春分日,釀酒拌酷,移花接木。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

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

2樓:功清妙

春分的「分」有兩個含義。 一是指「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春分之日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幾乎全球晝夜等長,即白天和夜間的時間相等,都是12小時。

此時北極點在經歷了半年的黑夜後,在這一天初見陽光,而相對應的南極點則將在此日告別陽光。春分以後,陽光直射點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白天時間就開始變長,夜間時間變短了,所不同的是南半球則變得晝短夜長。 二是指「季節平分」。

若以立春至立夏這段時間作為春季,春分是春季的中分點,正好平分了春季。從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將其一分為二,因此而得名春分。如:

2023年春分日距2月4日「立春」中間間隔45天,春分日距5月5日「立夏」中間間隔也剛好是45天。春分亦是傳統節日 我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

3樓:析曼嵐

春天來了~~~明顯的季節區別~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這時太陽到達黃經0°。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另《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我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

4樓:王歲差

地球圍繞太陽公自轉。每年3月21日前後地球公轉到黃道180度,此時太陽對應在黃道0°就是春分時可。此時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均分。

春分的傳統含義是什麼?

5樓:儒雅的殤舊夢

春分的傳統含義是:作物及

時灌溉與播種。

讀音:[ chūn fēn ]

釋義:二十四節氣之一,在3月20或21日。 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

趣味民俗

在每年的春春分豎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

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豎立起來的蛋兒不風光。

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

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

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於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6樓:兔丞飛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於壇。

」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日壇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南日壇路東,又叫朝日壇,它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餘的年歲由**代祭。

春分的「分」有兩個含義。 一是指「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春分之日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幾乎全球晝夜等長,即白天和夜間的時間相等,都是12小時。

此時北極點在經歷了半年的黑夜後,在這一天初見陽光,而相對應的南極點則將在此日告別陽光。

春分以後,陽光直射點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白天時間就開始變長,夜間時間變短了,所不同的是南半球則變得晝短夜長。 二是指「季節平分」。若以立春至立夏這段時間作為春季,春分是春季的中分點,正好平分了春季。

從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將其一分為二,因此而得名春分。

如:2023年春分日距2月4日「立春」中間間隔45天,春分日距5月5日「立夏」中間間隔也剛好是45天。春分亦是傳統節日 我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

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後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春分時節,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中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升達0℃以上,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

驚蟄的含義

7樓:叫那個不知道

驚蟄的含義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古代分驚蟄為三候:

「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擴充套件資料

1、驚蟄 · 三候

(1)一候:桃始華。桃花的花芽在嚴冬時蟄伏,於驚蟄之際開始開花。陽和發生,自此漸盛。

(2)二候:倉庚鳴。倉庚,即黃鸝,黃鸝鳴叫,動物開始求偶。

(3)三候:鷹化為鳩。鷹每年二三月飛返北方繁殖,只有斑鳩飛出來,古人以為春天的斑鳩是由秋天的老鷹變化出來的,意為春氣溫和,連鷹都變得像斑鳩一樣溫柔了。

2、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

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8樓:demon陌

節氣名。在每年公曆3月6日前後。冬眠動物將四出活動。漸有春雷。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

拼音:jīng zhé

造句:一、一過驚蟄,天氣就驟然暖和過來,山野泛著青,柳條抽出了新芽。一聲春雷響過,那貴如油的春雨也淅瀝瀝的落下來。漫山遍野籠罩在輕紗樣的雨霧裡,清新,溼潤,如畫一樣的美麗。

二、驚蟄以後,桃樹枝頭的蓓蕾驚醒了,東一枝西一枝,那些嫣然微笑的花朵,噴出醉人的芳香。

三、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韋應物

四、驚蟄過後是春分,白天黑夜平均分,白天健康不離分,夜晚快樂不減分,健康快樂兩等分,煩惱憂愁無積分,幸福人生得滿分!

五、春雷響,萬物長,簡訊祝福又送上;訴牽掛,說問候,驚蟄節氣歡樂長;桃花紅,梨花白,春風暖暖送花香。祝你驚蟄快樂!

9樓:匿名使用者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今年3月5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民間很多地方的人們將驚蟄稱為「二月節」。其實早在西漢《禮月令疏》是把驚蟄放在正月,而把清明放在二月。到了東漢劉欲的《三統曆》將驚蟄改為二月節。

既然叫「節」,那就自然少不了精彩有趣的民間習俗活動。

春分有什麼含義,春分的含意及飲食

漠人 春 分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我國古代習慣以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則處於各季的中間。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 日夜分 民間有 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的諺語。春分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

春分是什麼時候,春分是幾月幾日

春分節氣於每年公曆3月19 22日交節。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的中間。太陽達到黃經0度,於每年公曆3月19 22日交節。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農曆書中記載 鬥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從這一天...

春分是什麼節氣,有什麼特殊意義,春分這個節氣是什麼意思?

肥貓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 春分點 時。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春分後,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則繼續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