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子貢問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時間 2021-08-11 17:41:06

1樓:匿名使用者

當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時,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提出了三大要件。而當子貢一再追問三者中的「必不得已而去者」時,孔子將「民之信」留到了最後,因為,「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 也就是說,獲取民眾的信任與支援、擁護是最重要的,它將決定國家政權的興亡。所以,子夏指出,君子去從政時首先應當設法獲信於民與君,應當「信而後勞其民」、「信而後諫」,這是取得政績的前提條件;反之,對百姓而言,「未信,則以為厲己也」;對君王而言,「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歷史上有一個有名的故事,戰國時,商鞅輔佐秦國,決心改革政治以充實國力。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他就想了個辦法,在都城的正門前放了一根粗原木,上邊貼了一張告示:「將此原木搬至北門者,賞**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有這樣的好事,誰也不肯去搬。

商鞅將**增至五十兩。這時,一個男子半信半疑地將木頭搬到了北門,他馬上得到了意想不到的五十兩**。圍觀的人後悔不已。

這以後,商鞅很快得到了人們的信任,變法得以順利推行。在這裡,商鞅看到了「民之信」對於變法的極端重要性,因而採取策略獲得了這寶貴的「民之信」。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 從而變法取得成功。

翻譯論語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到。可謂仁之方也已

憶安顏 子貢說 如果一個人能廣泛地給民眾以好處,而且能夠幫助眾人生活得很好,這人怎麼樣?可以說他有仁德了嗎?孔子說 僅僅是仁德呢,那一定是聖德了!堯和舜大概都難以做到!一個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樹立的,同時也幫助別人樹立 自己要事事通達順暢,同時也使別人事事通達順暢。凡事能夠推己及人,可以說是實行仁道的...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表現了孔子怎樣的學習態度

原文 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 文 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是以謂之 文 也。新注句讀 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 為 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是以謂 為 之,文也。翻譯 子貢問道 孔文子為什麼被諡為 文 呢?孔子說 他聰明好學,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不以為恥,所以被諡為 文 分析 傳統譯...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是什麼意思

何以 是指憑什麼,為什麼。何,什麼。以,憑藉 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 文 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是以謂之 文 也。註釋 孔文子 衛國大夫孔圉,文 是他的諡號,子 是對他的尊稱。傳統譯註 子貢問道 孔文子為什麼被諡為 文 呢?孔子說 他聰明好學,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不以為恥,所以被諡為 文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