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迷途知返,「迷途知返,往哲是也」的文言文翻譯

時間 2021-08-13 04:04:01

1樓:軒摯0斌仔

迷途知返故事的解釋:迷途:迷失道路;返:回來。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發覺自己犯了錯誤,知道改正。

在我國南朝時候,南齊有個叫陳伯之的人,他曾經擔任江州刺史。南齊滅亡後,他仍然擔任樑朝江州刺史。然而他對樑朝心存芥蒂,並聽信了部下鄧繕的教唆,於是起兵反叛。

結果被擊敗,只好過江投奔了北朝,做了北魏(鮮卑族人建立的王朝)的平南將軍,統帥淮南一帶地區的軍隊,與樑朝對抗。

梁武帝蕭衍委派他的弟弟臨川王蕭巨集率領大軍北伐,蕭巨集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與陳伯之對壘。蕭巨集令其記室(相當於現在的祕書)丘遲寫信給陳伯之,說明只要他肯反正,樑朝將對他過去的行為既往不咎,只要他肯回頭,可繼續在樑朝為官。

丘遲在信中這樣寫道:「迷途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意思是:

走錯了路而知道回頭,是古代聖人所讚許的,錯路走的還不遠就能改歸正道,是歷來的經典中所推崇的。陳伯之讀了信後,翻然悔悟,決然離開了北魏而回歸了樑朝。而丘遲《與陳伯之書》,一時成為了人們傳誦的名著,並被收集在昭明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中。

而「迷途知返」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來的,比喻走了錯誤的道路而自知改正。

2樓:stp保溫工程

迷途知返 [mí tú zhī fǎn][解釋] 迷途:迷失道路;返:回來。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發覺自己犯了錯誤...

[出自]

《三國志·魏志·袁術傳》:「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中意stp保溫工程的回答,請採納。

「迷途知返,往哲是也」的文言文翻譯

3樓:郭小小是我

「迷途知bai

反,往哲是與」一du句出自南zhi朝·樑·丘遲《與dao陳伯之書》:「夫版迷塗知反權,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

翻譯:走錯了路而知道回頭,古代的聖賢也會給以讚賞。

迷途知返【拼音】mí tú zhī fǎn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幾乎推翻了漢朝,袁術佔據南陽,過上奢華的生活。董卓被袁紹和曹操打敗,袁術見漢室岌岌可危,寫信給朋友陳,希望幫他稱帝。陳回信說你已走上迷路,如果知道回返,就可避免一場災難。

袁術稱帝被呂布打敗。

【典故】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三國志·魏志·袁術傳》

【釋義】迷途:迷失道路;返:回來。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發覺自己犯了錯誤,知道改正。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知錯就該

【結構】連動式

【近義詞】懸崖勒馬

【反義詞】執迷不悟

有沒有關於迷途知返的名人故事,迷途知返,迷途知返成語故事

今年的冬天沒有下雪 周處除三害 公元三世紀中葉,義興陽羨 今宜興市 傳頌著周處除三害的故事。周處 242 297 字子隱,義興陽羨人。其祖父周賓為三國東吳諮議參軍,後轉廣平太守。父周魴為東吳名將,任鄱陽太守,賜爵關內侯。周處父親死亡,母親過於溺愛他,年少時身材魁梧,臂力過人,武藝高強。好馳騁田獵,不...

長篇成語故事,長篇 成語故事

1 馬到成功 戰馬一到陣前就取得勝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出處 元 鄭廷為 楚昭公 管取馬到成功 奏凱回來也。唐朝時期,繹州龍門大黃莊農民薛仁貴,自幼喜歡武術,到20歲時已學成十八般武藝。他一心想投軍報國,父母擔心他並勸阻他。他對父母說 今當國家用人之際,要掃除夷虎,肅靖邊疆,憑你孩兒學成武藝,智勇雙...

雕蟲小技的成語故事,動物成語故事

雨說情感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韓朝宗的人,他曾經做過荊州刺史,在朝廷很有威信。在任職期間,韓朝宗非常樂意幫助那些有才華的年輕人,他總是積極地向上級推薦人才,幫助了不少年輕人獲得理想的職位。因此,當時社會上的人都非常敬慕他,就連大名鼎鼎的大詩人李白也曾寫過信給他。那時,李白流落到楚漢一帶,生活非常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