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的《童年》的讀書筆記,高爾基寫的《童年》的讀後感800字

時間 2021-08-30 09:25:05

1樓:

我們老師留這項作業時寫的,你可以參考一些。

讀書報紙—童年(高爾基)

作者簡介: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麵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這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全書概括: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瓦爾瓦拉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諾弗哥羅德城。

外祖父年輕時,是一個縴夫,後來開染坊,成了小業主。阿廖沙來到外祖父家時,外祖父家業已經開始衰落,由於家業不景氣,外祖父變得也愈加專橫暴躁。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鬥毆。

在這個家庭裡,阿廖沙看到人與人之間瀰漫著仇恨之霧,連小孩也為這種氣氛所毒害。阿廖沙一進外祖父家就不喜歡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裡含著敵意。一天,他出於好奇,又受表哥慫恿,把一塊白桌布投進染缸裡染成了藍色,結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並害了一場大病。

從此,阿廖沙就開始懷著不安的心情觀察周圍的人們,不論是對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難以忍受。他的母親由於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了他,離開了這個家庭。但在這個汙濁的環境裡,也還有另外一種人,另外一種生活。

這裡有樂觀、純樸的茨岡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裡。每逢節日的晚上,雅科夫就會彈吉他,奏出動人心絃的曲調。外祖母跳著民間舞,猶如恢復了青春。

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歡樂又感到憂愁。在這些人當中,外祖母給阿廖沙的影響是最深的。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

她知道很多優美的民間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親可愛,與人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則與之相反,它不愛人,總是尋找人的罪惡,懲罰人。

後來,外祖父遷居到卡那特街,招了兩個房客。一個是進步的知識分子,綽號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個優秀人物,他給阿廖沙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另一個是搶劫教堂後偽裝成車伕的彼得,他的殘忍和奴隸習氣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親在一天早晨突然回來了,她的變化使阿廖沙心裡感到十分沉痛。開始,她教阿廖沙認字讀書,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漸漸地變得漫不經心,經常發脾氣,愁眉不展。後來母親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竭力避開大人,想一個人單獨生活。

就這樣經過了一個夏天思考之後,他終於增強了力量和信心。

母親婚後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經常挨後父打。貧困和疾病,吞蝕著她的美麗。由於她心境不好對阿廖沙常常表現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在學校也受歧視和刁難。因此,在阿廖沙的心靈中,“愛”的情感漸漸被對一切的恨所代替。由於和後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這時外祖父已經全面破產!

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困苦。為了餬口阿廖沙放學後同鄰居的孩子們合夥揀破爛賣。同時,也感受到了友誼和同情。

但這也招致學校的非難。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

這時候阿廖沙母親逝世,他埋葬了母親以後,不久便到“人間”去謀生。

全書主要人物分析與介紹:

兩個舅舅:(大舅舅,小舅舅):自私,殘暴

母親:堅強 ,善良,美麗。

阿廖沙.彼時科夫:是一鄙視個自私貪婪的人、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

外祖父(卡希林):家長制手工業者的形象,凶惡殘暴,沒有親情,惟利是圖,寡情薄義。

外祖母(阿庫林娜.伊凡諾夫娜):勤勞、善良、樂觀、智慧,體現了勞人民的優秀品質。

“好事情”:知識淵博

繼父:**殘暴。

藝術特色:

《童年》是一全獨特的自傳。它並不像大多數自傳那樣,以一個主人公為形象創造出一幅肖像來。它更多地像一幅長卷斑斕的油畫,復原了一個時代,一個家庭裡的一段生活。

這段生活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主人公。無論是美,還是醜的,都同時站在讀者面前,衝擊著讀者的心靈。《童年》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深刻的思想內容和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在俄蘇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具有不可比擬的藝術價值。

創新描寫方法:

《童年》在藝術上運用兒童視角和**視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寫。作品主要從兒童的視角觀察描寫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動,充滿童趣,例如對於阿廖沙父親這死的一段描寫:

在幽暗的小屋裡,我父親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著白衣裳,身子伸得老長老長的,他的光腳板的腳指頭,奇怪地張開著,一雙可親的手安靜地放在胸脯上,手指也是彎曲的;他那一對快樂的眼睛緊緊地閉住,像兩枚圓圓的黑銅錢,他的和善的面孔發黑,難看地齜著牙嚇唬我。

以上一段話的描寫十分真實地表現了一個3歲男孩的心態。因為他年紀不,還不懂死亡意味著什麼,所以他注意的是那些他認為有趣、奇怪的事情,例如父親的腳趾奇怪地張開著,難看地齜著牙等等。

另一方面,作家又偶爾以**的視角評點生活,使作家筆下所寫的文字含義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語言藝術 :

《童年》的語言十分生動活潑,場面描寫栩栩如生。例如對外祖父家打架時場面的描寫:

兩個舅舅忽地一聲站起來,把身子伸過桌子,衝著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齜著牙,哆嗦著。外祖父用羹匙敲著桌子,滿臉通紅,叫聲像公雞打鳴似的響:

“叫你們全給我要飯去!”

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變樣兒了,說:

“全都分給他們吧,你也好落物耳根子清靜,分吧!”

“住嘴,都是你慣的!”外祖父叫喊著,兩眼直髮光。真怪,別看他個子小,叫起來卻震天動地。

這段文字雖然不長,卻把一具亂七八糟的打架場面寫得很有層次,把每一個人的動作、表情、心情都鮮明地描寫出來,讀後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獨特的選材 :

《童年》取材於作家的自身經歷,然而它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簡單再現。它一方面真實地描寫了阿廖沙的成長過程和他的所見所聞,大量運用真實的材料。另一方面,運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材料,並對他們進行了提煉和加工,使他們能夠反映生活的本質。

因此,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單純的個人,而成為某一類人的代表。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個一般的家庭,而是舊俄時代那個由沉重的勞動、家長制手工業的生產關係和無聊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會的縮影。

妙語佳句:

◆從那時起我懷著不安的心情觀察人們,彷彿我心上的外皮給人撕掉了,於是,這顆心就變得對於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論是自己的,或別人的,都難以忍受的敏感。

◆各人不過有各人的名字,而權利人人都一樣。

◆官像頑皮的孩子,走上來就把一切法律破壞了。

◆在無窮無盡的工作日厲,憂傷也是節目,鬧火災就是逗樂,在一無所有的臉上,連傷痕也是點綴……

◆怨恨是塊冰,遇暖就融化。

◆她的一連串“後來”,我似乎覺得是一架梯子,它離開她深深地往下面什麼地方延伸著,一直到黑暗的地方,到孤獨的地方。

精彩段落:1.你到這裡來坐的是輪船,是蒸汽送你來的,可是我年輕的時候,得靠自己的力氣拉縴讀書,在伏爾加河上逆水行船。

船在水裡走,我赤著腳在岸上拉縴,踩著又尖又利的碎石子,就這樣從日出到黑夜,不停地拉呀,拉呀。太陽晒的後腦殼直冒油,腦袋裡像燒化的生鐵似的,可還得不停地拉,腰彎的頭點地,彎的渾身骨頭格格響,汗流滿面,汗浸的睜不開眼,看不見路,心裡直想哭,眼淚不住地流。阿廖沙,你要知道,什麼話也不能說!

只能埋頭拉縴,不停地走。有時候滑脫了纖索跌到了,跌個嘴啃泥,這到該高興,力氣都用盡了,跌一交也能喘口氣,歇那麼一小會兒。你瞧,這都是上帝親眼看見的,人們過的是什麼日子,就在仁慈的我主耶穌眼前!

……就這樣,我沿著伏爾加這條母親河的河岸走了三趟:從辛比爾斯克到雷賓斯克;從薩拉托夫到這裡;又從阿斯特拉罕到馬卡里耶夫的集市。這三趟足足有幾千俄裡!

到了第四個年頭,我就當上了駁船上的工長,因為我向老闆顯示出聰明才幹!

2008.2.19

高爾基寫的《童年》的讀後感800字

高爾基的《童年》讀書筆記

2樓:白若琪是隻貓

摘錄:船在水裡走,我在岸上走,光著腳,腳底下是銳利的石塊——山旁崩落的碎石,從黎明走到黑夜。

讀後感:多麼苦難的童年啊!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做夢也不會想到這些啊,腳底竟會踩著碎石,那該多疼啊!

沙俄統治時期,人們為了吃飽穿暖的付出了多少,孩子們拿著一角甚至幾分都捨不得花掉,而現在揮金如土,前後形成多麼鮮明的對比啊!

2023年2月15日

摘錄:血不斷的流,在門檻附近匯成一攤血,漸漸變成暗黑的,彷彿鼓了起來。“小茨岡”一面吐著粉紅色的泡沫,一面像做夢似的哞哞直叫,他逐漸消瘦了,越來越伸得平直了,貼在地板上,彷彿向地板裡陷去。

讀後感: 小茨岡就這樣慢慢死去了,一個懂事幼小的孩子就這樣消逝了,真是可憐。舊社會太黑暗了,真為他們打抱不平,一個鮮活的生命就消失了,如果可用我真想讓舊社會的貧困老百姓融入我們這個溫暖和諧的大家庭。

2023年2月16日

摘錄:它們都是毛茸茸的,軟綿綿的,熱乎乎的,像小貓一樣,光用後腳走路;它們團團打轉,調皮搗蛋,露出耗子似的小牙,小眼睛發綠,角兒剛冒出一點兒,像小包似的突出來,尾巴和豬一樣——啊喲,我的天啊!我暈過去了!

像一股粘稠的水往外流,它們把小小的浴室擠得嚴嚴的,直吹蠟燭,調皮地伸出粉紅的小舌頭,

讀後感:這些小東西真是調皮啊!怪不得“外祖母”害怕呢,這些語句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小東西長什麼樣子呢,會不會很奇特。

這種寫作手法真新鮮。鮮豔和潤澤,一下子就牢牢地打進我的腦海裡。

她沒來時,我好像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喚醒了,把我領到明亮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串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

讀後感:文中的字字句句都凸顯出外祖母的慈祥、和藹和無私,深深的打動了我這個生活在幸福時代的“小公主”。19世紀沙俄統治時期,人民生活艱苦,而外祖母卻能以樂觀向上的精神面對一切,用慈祥來滋潤作者,用一切來關愛這個苦難的孩子。

她的一切深深的感動了我。

2023年2月11日

摘錄:米哈伊爾舅舅突然揚起手對他弟弟的臉就是一巴掌;弟弟大叫一聲,揪住了他,兩個人在地板上開啟滾了,發出陣陣喘息、呻吟、咒罵的聲音。

管管你的狗崽子,不然我就擰掉他的腦袋。

讀後感:想不到弟兄之間這麼不講情義,動不動就打架。或許是那時社會的制度吧,在現代社會人人之間互相幫助,和諧美好。

如果讓我許一個願望,我真的好希望人人都幸福,人人都有一個歡樂美好的童年。

2023年2月12日

摘錄:他彎下身來吻了吻我的額頭;然後,一面用僵硬的小手——染了一手黃顏色,特別是彎得像鳥嘴似的指甲顯得更黃——輕輕地撫摸著我的頭。

讀後感;“吻了吻”“輕輕”這些詞充分說明外祖父對阿廖沙的關心,雖然阿廖沙犯了錯誤捱了打,但外祖父仍對他如之前一樣呵護。這讓我們從心底感到十分溫暖,無論長輩做什麼,最終目的都是為我們好。我們應對長輩盡一份孝心。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高爾基的《童年》讀書筆記

白若琪是隻貓 摘錄 船在水裡走,我在岸上走,光著腳,腳底下是銳利的石塊 山旁崩落的碎石,從黎明走到黑夜。讀後感 多麼苦難的童年啊!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做夢也不會想到這些啊,腳底竟會踩著碎石,那該多疼啊!沙俄統治時期,人們為了吃飽穿暖的付出了多少,孩子們拿著一角甚至幾分都捨不得花掉,而現在揮金如土,前後...

高爾基《童年》的讀書筆記,高爾基《童年》的讀書筆記800字

是阿廖沙喪父,不是高爾基,這是高爾基寫的,但是不能說是高爾基喪父,只能是阿廖沙 妖狐獸九尾狐獸 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可以說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我們無憂無慮的成長著,享受著父母長輩對我們的精心呵護與寵愛,快樂地度過了童年中的每一天。我想,名家的童年一定要比我們還幸福,要不然怎麼會這樣有成就呢?可是當我...

高爾基《童年》第6章讀書筆記急急急

讀 童年 有感 童年 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 它揭露了 沙皇時期的黑暗 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賽 馬克西莫維奇 彼什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