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稱山海經為什麼,為什麼魯迅說《山海經》是巫書?

時間 2021-08-30 09:33:19

1樓:深夜

魯迅在《中國**史略》中,把《山海經》稱作「古之巫書」。就《山海經》的性質及其成書來說,魯迅的論斷是確定不移的。

《山海經》確是古代的巫書,是一代一代的巫師把所見所聞通過口耳相傳,積累而成。很早以前,巫史不分,是具有世襲性和專業性身份的一群人。他們是那個時代學識廣博的知識分子,主持山川神靈的祭祀典札,接觸各種人物,相互交往頻繁,享有交流吸收各種文化知識的優越條件,負有傳遞保留各種文化知識的重大責任。

他們的社會地位較高,主要充當氏族首領、部落酋長和奴隸主的高階顧問。為了讓一般的人信服自已、崇拜自己,巫師們就要儘量表現得見多識廣。於是,他們努力積累文化知識,採掇奇聞異事,使掌握的文化知識代代地增加。

後世的人把巫師們口耳相傳的知識加以整理記錄,就成為《山海經》所依據的原始資料。到了戰國時期,有人把這些性質相似而雜亂無章的資料編撰成文,《山海經》就產生了。到了漢代,又經人增刪潤飾,就成了現在所看到的《山海經》。

2樓:三分遠投

魯迅在《中國**史略》中論及《山海經》時,就肯定了巫師的作用。他說:「所載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與巫術合,蓋古之巫書也」。

so easy

再給你附一篇《中國古代宗教文化與神話傳說》,見**

3樓:蔡敬山

就稱山海經

他的僕人長媽媽稱之為「三哼經」

為什麼魯迅說《山海經》是巫書?

4樓:匿名使用者

《山海經》我們知道它一本關於地理、神話的書,但後人也會將其列為巫書。近代文學大家魯迅先生寫了一本《中國**史略》,將《山海經》定為「古之巫書」。為什麼魯迅先生會如此這般將「古之巫書」的頭銜扣在《山海經》頭上呢?

不妨我們來看看理由:

理由一:《山海經》記載了很多巫師的祭祀活動

上古及春秋戰國時代,祭祀主要是由巫師來操作的,書中記載了大量祭祀活動和儀式,體現了強烈的巫書色彩。最典型的是在對每一個山系的敘述結束後,都要總結一下本山系一共包括多少座山、該用什麼樣的祭品、如何祭祀。

理由二:書中頻繁出現巫師的名字及其活動

巫師的活動主要是透過祭祀上達下傳,即把下面的民意傳達給天神,再把天神的旨意傳示給百姓。除此之外,《海外西經》中還記載了一個叫「巫咸國」的國家,這是一個由巫師組成的國家,他們的打扮都是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這個國家在《山海經》記載的登葆山,這個山不得了,是天梯,巫師們通過這裡溝通天地。

理由三:書中有巫師的咒語

巫師在祭祀或治病的時候嘴裡都會唸唸有詞,這就是古代巫的咒語。在《大荒北經》中記載,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請來了風伯雨師,黃帝請來了天女旱魃,結果黃帝勝,但天女旱魃因靈力耗盡無法迴天上,所到之處就會赤地千里,沒辦法天帝就命旱魃去赤水之北。此後,當人們遇到旱災要祈雨的時候就會禱告說:

「神北行!」這三個字就是古代巫的咒語,人們堅信只要唸完旱魃之神就會遷到赤水之北,就不再危害莊稼。

理由四:巫師宣傳了很多荒誕無稽的傳說

《山海經》中記載了很多神奇的動物,而有些動物的出現都是預示性,可預示災難或福祉。比如,白澤現,天下寧。麒麟現,聖人出。

畢方現,有火災。飛魚出,大豐收。朱厭獸,天下亂。

類似這樣的說法非常多,這在當時是一種信仰,而這種信仰就是巫師最先宣傳出來的,因為在民智未開的時代,巫是最有學問的人。

所以,說《山海經》是「古之巫書」一點都不為過。

在《阿長與山海經》魯迅對阿長的評價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滄桑的人,這裡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後對她的緬懷 祝福,都能說明感情很深。語言上或敘或議,前後呼應,如三次寫 大字形 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樸實中...

如果長媽媽看到魯迅寫的《阿長與山海經》會說什麼

日記裡的獨白 關愛,就是關心愛護,它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關愛,生活上也少不了關愛,別人給予我們關愛,那我們更應該去關心愛護他人,這樣世界上才會充滿 愛!關愛他人可以從小事做起,譬如你幫助一個同學輔導功課,一個好老師的一句諍言或幾句鼓勵的話,往往能給學生帶來不懈的動力,還比如你扶一個盲...

阿長與山海經最後一句是不是說明魯迅對阿長還有一點看法

殺手陳七 鑽牛角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黑暗只是個形容詞。它本義就是形容暗淡無光的。地底下沒有光,當然是黑暗的。就是現在隨便去個農村,晚上12點出去大街上看看,完全沒有一絲燈光,絕對是伸手不見五指,那如果我們要形容這個時候的環境的話,是不是可以這樣說 外面靜悄悄的,一片黑暗,偶爾傳來幾聲狗叫。呵,整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