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下安徽名字的由來,安徽名字的由來?

時間 2021-08-30 09:47:54

1樓:阿狸路路的城堡

安徽於公元2023年始建省(由原江南省分為安徽,江蘇兩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七府,及滁、和、廣(德)三州。

官方文書便簡稱為安徽寧池太廬鳳滁和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其後又成為「安徽布政使司,最後從安慶徽州各取兩個首字,簡稱「安徽」。安徽地名由此出。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簡稱皖。

擴充套件資料:

地理環境

安徽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經濟上屬於中國東部經濟區。地理位置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三角洲腹地。

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東西寬450千米,南北長570千米。轄境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臺地(崗地)、丘陵、山地等型別齊全,可將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區、江淮臺地丘陵區、皖西丘陵山地區、沿江平原區、皖南丘陵山地五個地貌區,分別佔全省面積的30.48%、17.56%、9.

99%、24.91%和16.70%。

安徽有天目-白際、黃山和九華山,三大山脈之間為新安江、水陽江、青弋江谷地,地勢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漸次下降,分別由中山、低山、丘陵、臺地和平原組成層狀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東向和近東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為黃山蓮花峰海拔1873米。山間大小盆地鑲嵌其間,其中以休歙盆地為最大。

2樓:再世蘇成

取『安慶』和徽州的前一個字,稱安徽

3樓:_____笨貓

安徽於2023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由原江南省分治安徽,江蘇兩省),從原江南省的安慶府、徽州府各取兩個首字,簡稱為「安徽」,首府定於安慶府,安徽地名由此出。又因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而「皖」為「美好」之意,故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象徵著江淮大地永世美好而繁盛。   順治二年(2023年),清設江南省,置江南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駐江寧府,右布政使駐蘇州府。

今安徽境內所屬府、州、縣隸屬左布政司,右布政司管轄今江蘇。康熙六年(2023年),改左布政司為安徽布政司,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7府及滁州、和州、廣德3直隸州,從此安徽省正式建立,與江蘇省分治。

安徽名字的由來?

4樓:小胖子不愛洗澡

安徽建省於清朝康熙六年(公元2023年),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簡稱皖。

它位於中國中東部,是長江三角洲組成部分。全省南北長約570公里,東西寬約450公里。總面積14.

01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1.45%。2023年年末全省戶籍人口7082.

9萬人,常住人口6323.6萬人。

截止到2023年安徽現有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池州、安慶、黃山16個地級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

擴充套件資料

安徽風景名勝:

1,三河古鎮

三河古鎮,古名鵲渚、鵲尾(渚)、鵲岸,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南端,地處肥西、廬江、舒城交界處,古鎮總面積2.9平方公里。三河古鎮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積,漸成陸地。

南北朝後期稱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鎮。

2,黃山

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誌,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5樓:要當技術宅

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

於該地而得名。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曆史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秦置合肥縣。

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 、又名「廬陽」,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如逍遙津、包公祠、李鴻章故居、吳王遺蹤等。合肥還誕生了周瑜、包拯、李鴻章等一批歷史名人。

6樓:嶽一無法解釋

合肥之名稱的由來就不

能不說到淝水。淝水源出自城西南七十華里的紫蓬山(又名李陵山),出山後分二支,一支東下經城南繞到東關,稱為南淝河;一支向北,與雞鳴山龍井的水匯合後,又分二支:一支折向東流,穿城而過,稱為金斗河(今天已不存在了),另一支向北經壽縣,注入淮河,稱為東淝河,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即發生在此。

晉·謝玄在此地以少勝多大敗符堅。按《爾雅》釋義:「歸異出同」曰肥,這是肥水得名的依據。

合肥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在此匯合而得名(一說因古時廬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脣齒」「三國舊地、包拯故里」聞名於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現在史學家司馬遷《史記》中,《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意思是合肥作為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水運的節點,是南北皮革、鮑魚、木材的轉運站。

在當時大運河未開通,邗溝經常淤塞的情況下,地處長江、淮河兩大水系運輸節點的位置使得合肥成為貨殖列傳中記載的十八個商業都會之一。

史記裡記載當時的大都會,東南地區只有壽春(安徽壽縣)、吳(蘇州)、番禺(廣州)和合肥。當時為漢置九江郡隸屬縣。合肥之名見於史書為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改淮南王國為淮南郡,轄合肥等縣。

可見合肥得名還應早於此。東漢光武帝元年(公元25年)改合肥縣為合肥侯國。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廢合肥侯國,恢復合肥縣。

三國時期,合肥縣屬魏國淮南郡。吳王孫權曾多次想奪取合肥但未成功,但為合肥留下了不少千古故事和地名,如張遼威震逍遙津,曹操練兵的教弩臺,數兵的斛兵塘,孫權逃跑時躍馬飛過的飛騎橋等等,只是可惜的是名稱仍在,但歲月已磨去了它們的原貌。

南朝宋置南豫州,於舊合肥縣地置汝陰縣,為南豫州南·汝陰郡的郡治之地。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置合州,汝陰屬合州汝陰郡,為州、郡治之地。北周宣帝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合州為北周佔領。

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汝陰縣為合肥縣,改合州為廬州,合肥屬廬州,為州治之地。從此,合肥縣之名就固定下來未再改過。

7樓:匿名使用者

安徽於公元2023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由原江南省分為安徽,江蘇兩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七府,及滁、和、廣(德)三州,官方文書便簡稱為「安徽寧池太廬鳳滁和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其後又成為「安徽布政使司」,最後從安慶[2]、徽州[3]各取兩個首字,簡稱「安徽」。安徽地名由此出。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皖」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為「錦繡河山」,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

8樓:匿名使用者

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得名。

9樓:豫

「安徽省」是公元2023年時才出現的一個概念,安徽是中國建省較晚的一個省。

說起「安徽省」就不能不提及「江南省」,「江南省」設於公元2023年(清順治二年),省府駐地江寧(即今南京)。清江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隸省」。「江南省」的所轄範圍大致相當於現在上海市、江蘇省和安徽省的所轄範圍之和。

無論是明朝的「南直隸省」,還是後來清朝的「江南省」,皆為當時全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清初時,每年僅江南一省上繳的賦稅額就佔了全國所收賦稅總額的近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數則佔了全國的近一半,於是民間便有了「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一說。

由於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統一,東南有朱氏南明,西南又有吳氏等三藩勢力,再加上滿清皇室內部派系矛盾尖銳,爭鬥不斷,而作為清廷主要的財源和人材庫之一的江南省,其穩定性和安全性就至關重要了。因此,順治皇帝決定將江南省分而治之,一來以便更強有力的管理,二來以防再有其它勢力利用富碩的江南省作大作強而危及朝廷。公元2023年(清順治十八年),清廷將江南省一分為二,分為:

「江南右布政使司」(治所蘇州)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所江寧)。公元2023年(清康熙六年),取「江寧」和「蘇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建「江蘇省」;取「安慶」和「徽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建「安徽省」。

10樓:搗亂づ楊楊

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七府,及滁,和,廣三州,官方文書便簡稱「安徽寧池太廬鳳滁和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其後又稱為「安徽布政使司」,最後再稱「安徽省」。安徽地名由此出。

可見,「安徽」之名,應為當初七府三州之名的簡稱,並非人為取「二府首字為名」

安徽省的名字是怎麼由來的?

11樓:搗亂づ楊楊

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七府,及滁,和,廣三州,官方文書便簡稱「安徽寧池太廬鳳滁和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其後又稱為「安徽布政使司」,最後再稱「安徽省」。安徽地名由此出。

可見,「安徽」之名,應為當初七府三州之名的簡稱,並非人為取「二府首字為名」

12樓:曉秋槓槓

安徽的出處:是安慶和徽州的和在一起簡稱。

安是指安慶(曾是安徽的省會),徽是徽州(現在的黃山市)。

13樓:匿名使用者

安徽和江蘇原為明朝的南直隸省,清初改為江南省,分稱江南左路和右路。康熙時拆分為兩省,左路取江寧和蘇州2府各一字,稱江蘇省。右路取安慶和徽州2府各一字,稱安徽省。

14樓:

政治中心 安慶

經濟中心 徽州

加起來就是安徽

15樓:匿名使用者

你補充的大致差不多了,沒有在詳細的了,在詳細是專家研究的事了,簡單說即是由安慶及徽州二地摘名取成!

16樓:弦之月

請參考

17樓:寒冰

安徽省名緣於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它始於順治三年(2023年)改江南省安廬池太巡撫為安徽巡撫。據《清史稿·疆臣年表五》載,順治二年七月乙卯出任安廬池太巡撫(駐安慶府治)的劉應賓至三年十月甲申罷於安徽巡撫任上。

說明三年已改安池太巡撫為安徽巡撫了,安徽作為地區名稱已經開始。這個最初出現的臨時差遣性安徽巡撫在順治五年就撤銷了。但順治二年七月丁丑就設的操江巡撫存在時間較長。

十三年十月丁丑,接任提督操江巡撫的蔣國柱兼安徽巡撫事,管理地方事務。十六年八月癸巳,接任的宜永貴已徑稱安徽巡撫了。康熙元年(2023年),在安慶府再次設安徽巡撫。

安徽巡撫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5個府及廣德直隸州。作為安徽區域名稱的安慶、徽州兩府在清江南省的上江地區位置重要,安慶府為這一地區的政治中心,徽州府在明清兩代已是江南地區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因此,康熙六年建省,正式以兩府首字合成為新置的省名。

安徽省簡稱「皖」,緣於皖西有綿亙的皖山,皖水繞流其間,古為皖國,漢以後沿建皖縣、皖城、皖陽等縣,安慶府舊治潛山為其中心,後古皖又為安慶府境而名。以皖命名,表示安徽歷史悠久,山川壯麗。「皖」又作「睆」。

滁州的名字怎麼來的,安徽滁州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滁州市的由來 滁州市轄區在南北朝以前並無建置,滁州 的名稱在隋朝正式出現,滁州的名字,是因其境內的母親河 滁河而得來的。 滁州因滁河而得名,滁河曾接叫 塗河 安徽滁州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手機使用者 滁 最早為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一帶地區,古稱 滁邑 因有古滁水而名 今濁漳河 商王朝時期,堯的孫子大由就...

安徽省所有城市的名字,安徽省一共有幾個城市,都叫什麼名字?

中安新華 你好知道,你是問安徽省的地級市名單吧,安徽的地級市名單,也就是說相對較大點的城市有合肥市,蕪湖市,蚌埠市,阜陽市,滁州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安慶市,六安市,宣城市,黃山市,銅陵市,池州市等城市 買琪 安徽省合肥市 蚌埠市 蕪湖市 淮南市 馬鞍山市 淮北市 銅陵市 安慶市 黃山市 阜陽...

青海名字的由來,青海名字的由來

悅讀 青海介紹 雄踞 世界屋脊 的青海省是個神祕而誘人的地方,她彷彿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寶氣,平靜中顯出神奇風采。青海省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東西長約1200公里,南北寬800公里,面積為72萬平方公里。境內山脈高聳,地形多樣,河流縱橫,湖泊棋佈。巍巍崑崙山橫貫中部,唐古拉山峙立於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