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含義是什麼,冬至的由來和含義是什麼?

時間 2021-08-30 10:39:50

1樓:孤獨藍天

1、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這天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

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在每年陽曆的12月21日至23日,太陽執行到黃經270度時。據史料記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

2023年冬至時間(2023年12月21日 18:44 - 2023年1月5日 11:55)

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2023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定的一個節氣,古稱「日短」或「日短至」。

2、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開始進入數九天

冬至日這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過了這天,太陽逐漸北移,白天開始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

氣象資料顯示,每年的冬至前後都有強大的冷空氣南下,造成驟然降溫。冬至這天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冬至這天起開始步入「進九天」。

老人們常說「冬至不過不寒」,這話有一定道理。明日,我們迎來冬至,這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自冬至開始,我國便進入「數九寒天」,即人們常說的「進九」。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

氣象資料顯示,每年的冬至前後都有強大的冷空氣南下,造成驟然降溫。

2樓:我的小笨笨哦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既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

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在中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1][2]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

冬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迴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雲:

「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3樓:原秀榮衷俏

節氣定義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前是大雪(12月7-9日交節),冬至後是小寒(翌年1月4-6日交節),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節。

名稱釋義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的由來和含義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冬至的由來:

在古代,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二)傳統習俗:

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萊、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5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又稱"冬節",時間在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依照我國傳統的歷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一年又分為十二節和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而冬至就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因為它的日子並沒有固定,所以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在冬至這一天,對於位於北半球的我們,這時太陽剛好直射在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迴歸線轉移,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正因為如此,冬至便成為曆法上重要的節氣之一。更由於古人對於這種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就要回升了。

在古代,冬節曾是一個隆重的日子,在周朝,就有利用"冬至"日郊祀祭天的記載,又因為周曆的正月是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元旦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才有的。漢代甚至在冬至前後,從皇帝到百官都停止辦公,全部休假來慶賀這個日子呢!

"冬至" 又稱為"至節",因為它是"陰極之至"、是"陽氣始至",也是"日行南至"的節日。又由於冬至過後,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又有 "冬節大如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年節相差無幾。另外,冬至又有如"亞歲"、"如正(新正)、""履長節"等的稱呼,民間則多稱為"冬節"。

又由於富人都過著豐厚的冬至,而窮人則只能貧苦的過夜,於是又有"有者冬至夜,無者過一夜"、"富人吃一夜,窮人凍一夜"的俗諺。

民間又以冬至日到來之先後,及當天天氣的好壞,推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臺灣的早晚);俗語也說:

"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6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

冬至含義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

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冬至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執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古人講: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迴圈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為「大吉之日」。

8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講: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迴圈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為「大吉之日」。

9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當中白天最短的 從這一天開始就一天比一天 白天就變長了 而且也說明是真正意義上冬天來了

誰知道冬至的由來,冬至的由來?

冬至歷史淵源,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唐 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這在當時有著政治意義的舉動,...

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養生吃什麼冬至的由來習俗有哪

冬至是每年公曆12月21日 23日之間,2019年冬至是12月22日。冬至養生吃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補氣活血,溫中暖下的功效,是進補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類可中和寒氣,加快內分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來應對嚴寒。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最早制定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充滿智慧的古人就已...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冬至的由來是什麼 為什麼要吃湯圓

上炕不洗腳 冬至吃湯圓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式是慶祝團圓。第二種方法是吃湯圓加年,也就是大一歲。如今,湯圓也被視為團圓的象徵。尤其是在南方,人們更喜歡吃甜食,所以他們會在冬至煮一壺湯圓。唐宋時期有吃湯圓的習俗。冬至伊始,要舉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這一天,婦女們早早起床準備祭祀餐,然後包上一壺餃子。當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