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什麼時候創立的,佛教起源於什麼時候?

時間 2021-09-01 23:08:10

1樓:燈泡廠裡上班

佛教誕生是在西元前6世紀以前由古印度的釋迦牟尼(被稱為佛陀)建立。從孔雀王朝開始,即中國的漢代時期傳入我國。

佛教由古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被尊稱為釋迦牟尼或佛陀)35歲時創立,由於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代說法有兩種(參見釋迦牟尼條目),佛教開始的時間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是在西元前523年5月月圓之日,另一種認為是在前589年或前588年。

當時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創立佛教,在其後的幾十年中雲遊四方,度化了許多**,佛教影響逐漸擴大。

擴充套件資料

釋迦牟尼死(入滅)後,**們整理出他的言行說教,通過幾次結集,成為經、律、論「三藏」。之後佛教在古印度發展非常迅速,到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成為了國教,佛教得到了極大的弘揚。隨著形勢的發展,佛教修正並發展了釋迦牟尼的學說,分化為18個部(有的說是20個部)。

1世紀時產生了大乘佛教。

從孔雀王朝開始,佛教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傳播。南傳佛教(又稱小乘佛教)主要影響泰國、緬甸、柬埔寨、斯里蘭卡等地。

北傳佛教(又稱大乘佛教)又分為兩個支派,一個經喀什米爾到達新疆,在漢朝時傳入中國,形成漢傳佛教,後又傳入朝鮮、日本以及越南;另外一支則主要在**地區傳播,稱為藏傳佛教,後來又傳入蒙古和中國東北等地區。

2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創立時,是中國的西周,公元前6世紀,這在正史上有明確記載,漢朝,公元67年,漢明帝在位時期,佛教正式傳來中國。建立白馬寺,度化僧眾出家,並 從印度帶來經書,由此,中國具備佛,法,僧三寶。中國記載與印度記載有不同,中國記載有快3000千年的歷史了,而印度記載有不到2023年的歷史,一般來講,人們認 為佛教的發源地在印度,所以應以印度記載為準,但印度當年的歷史記錄與中國的準確性和全備是無法相比,中國2023年的歷史都可追述,所以大部分史學家 認為應以中國的記載為依據

3樓:聖其傳媒

佛教是2千年前建立的,會不會與現代社會脫節了呢?

4樓:雲真子

一、**教是公元前一世紀三十三年,起源於巴勒斯坦,相傳為猶太的拿撒勒人耶穌所創立,在羅馬帝國後期流傳於本帝國全境後擴充套件到世界各地。二、**教或**教徒之詞始見於二世紀初早期教父依納爵(安提阿的)所寫的《致馬格尼西亞教會書》和羅馬史學家塔西陀的《編年史》等文獻中。

5樓:匿名使用者

大約是在公元前2023年左右在古印度地區

6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5世紀,其創始人為悉達多.喬達摩。釋迦牟尼是教徒對他的尊稱,相傳他是現在尼泊爾境內迦毗羅衛國的太子,他29歲時,深感印度婆羅門教種姓制度的不合理,下層社會深受生、老、病、死之苦,遂離家出走,35歲時得道,創立佛教,獲得貧苦人的支援。

當時的印度社會,上層種姓殘酷壓迫和剝削下層種姓社會,社會矛盾十分複雜而尖銳,這就給佛教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條件。釋迦牟尼為反對婆羅門教的種姓神創說,提出"眾生平等"。

7樓:伍仁小湯圓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

甲:再說佛教。佛教的教主是誰?

乙:釋迦牟尼。

甲:佛經裡有很多深刻的人生教訓, 說了很多神祕的事, 佛經裡有沒有提到宇宙是如何起源的? 佛經裡有沒有提到生命與萬物的**.

乙:沒有

甲:釋迦牟尼有沒有說他是神?

乙:不知道。

甲:釋迦牟尼有沒有說他是神仙?

乙:不知道。

甲:有人曾問過佛祖:『你是不是神仙?』他說: 『不是』。又問: 『你是不

是天使?』他說: 『不是。』 『那麼你到底是誰?』佛祖回答說: 『我是覺

醒者。』佛的名稱由此而來。真正的佛教不是一個宗教,因為他們沒有敬奉神。佛

祖去世以前,曾對門徒說,他對『宇宙的神無所知,並且也無從知。因為超生

解脫的事,無法顯示及解明。正如風不能用長、短、闊度及顏色來顯示解明。他

還說: 『這宇宙是永恆還是短暫的,是有限還是無限的,靈魂與身體是完全一

樣還是完全不同,我都不知道。佛祖死後存在與否,也無從知道。』。因此西

方人士稱佛祖為『不知論者』(agnostic)。

他的理論是各盡本分做人。他告訴門徒,『只有完全依靠自己,不尋求自我之外任何的幫助,才能達到最高境界。』

他勸戒門徒別靠神祗、神仙,連他自己也不要倚靠。他去世以後,不可向他祈求,

因為他的離去是真的離去。

他說: 『我不過指出道路,你們要自己努力完成拯救。』

乙: (靜聽。)

甲:釋迦牟尼的死,與地球上任何一個人的死有何區別?

乙:沒有.

甲:釋迦牟尼有沒有戰勝死亡 ?

乙:沒有.

簡單的說,佛教教主釋迦摩尼是覺醒者,也就說悟道者,不是神,他自己說的,主導個人的領悟悟道。只是後來世人相傳結合中國的道教偶像雕像等變成了如今的中國佛教。

佛教起源於什麼時候?

8樓:仍然空空如也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5世紀。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歲時離家成道,此後被尊稱「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為「佛教」。佛陀示現涅槃後的數百年間,佛教傳遍印度次大陸,稱為原始佛教,這段時間稱為原始佛教時期。

9樓:好快樂的小豬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這使得相當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

[1]佛教於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佛教八大祖庭: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禪宗,律宗,密宗,淨土宗。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從悉達多所悟到的道理裡,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智度論二曰:「父母名字悉達多(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秦言成利;得道時知一切諸法,是名為佛。」佛姓新稱喬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曇;因為他屬於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此雲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

10樓:諸城風雷工具

道教是華夏神州炎黃子孫唯一的本土宗教。記錄自軒轅黃帝賜姓百家姓開始,至今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道歷)。道教內容包羅永珍,它是在信仰華夏民族中作出傑出貢獻的祖宗先輩的基礎之上,集華夏種族文明之大成,包括天文曆法節氣等以及後期黃老思想為理論依據,承襲了古代、春秋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之說等而逐漸形成的。

道教以軒轅黃帝為始祖、太上老君為道祖,張道陵為教祖,是華夏民族祖先傳給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是中國人的根。

道教在古代一直是上層人士皇公貴族等專研,直到東漢末年「五斗米道」創教人張魯推廣至民間。

百姓稱張道陵為「張天師」,所以道教正一派又叫天師道。南北朝時期經過葛洪、寇謙之、陸修靜、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天師道開始大範圍普及。

道教的神仙基本都是華夏民族中產生的,是中國古代開始至今唯一的本土宗教,乃是中國人的根和本,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和任何外族宗教有著本質的區別,是真正本土華夏文明傳承的結晶。

道教的起源來自上古時代的黃老之道,按黃帝於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從而了悟大道乃至老子西出函谷關,授關尹尹喜道德五千言,此為黃老道誕生至成熟的階段.也就是道教草創的階段.

同時,方士求仙之道興起,莊子寫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貌若處子,膚若冰雪,不食五穀,吸風飲露」,這樣的神人,真人,就是得道者的狀態.

自此,方仙道與黃老道在理論上合一,最後由東漢時期的正一天師道祖天師張道陵手中合一,並且建立了完備的教團制度,以宗教的面目出現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565年,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

12樓:

假佛法實際上是婆羅門教的分支,所有佛經都不是佛親手所寫,而是後世**杜撰出來,經過150年的口耳相傳可以說第一部佛經已經不純正。婆羅門教**大量混入佛門,用婆羅門教取代佛的教導。佛經傳入中土後,更成為婆羅門教道教原始崇拜、儒學的混合物,荒誕不經,早已背離佛陀最初教義。

現代佛教徒在假佛經的誤導下,完全曲解佛意,他們把佛當成偶像來膜拜,把佛當成萬能的神來祈求,遺憾的是,佛原本也是人,是一位覺悟了真理的修道者,但佛並不是有求必應的神仙,也不是神通廣大的救世主,佛只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幫助世人瞭解生命的真諦, 教導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

13樓:匿名使用者

一代祖天師張道陵

字漢輔,本名張陵,得道後稱張道陵,東漢配國封邑(今江蘇封縣)人。道書載∶為西漢留文成侯張良第九代孫,父大順封「桐柏真人」,母劉氏夢神人以蘅薇草授之,感而有娠。漢建武十年(34年)正月十五日晚生於呉之天目山,年及冠,身長九尺二寸,龐眉廣顙,目有三角,美髭髥,垂手過膝,龍踞虎步,望之儼然。

七歲讀老子(道德)二篇,即了其義。又曾為太學生,通曉天文、地理、五經、諸子、讖緯圖書,從學者千餘人。天目山南三十里、西北八十里皆有講誦之堂,臨安神仙觀、餘杭通仙觀即其地也。

後自浙逾淮,涉河洛、入蜀山,得煉形合炁之書,辟穀少寐。永平二年(59年)以直言極諫科中之,拜江州(今重慶)令,時年26歲,因素好黃老之道,見世風日下,不久棄官歸隱於洛陽北邙山,修煉三年,有白虎銜符至座偶。建初五年(80年),章帝徵召不起。

永元初,和帝徵為太傅,冀縣侯,三詘不就。為尋修道寶地,而遠離塵境,獨攜**王長遊淮至鄱陽,沂信江至雲錦山(今龍虎山),修煉九天神丹,一年有紅光照室;二年有五雲覆鼎,夜不假燭,彷佛有青龍白虎各一長繞丹鼎;三年丹成龍虎見,山因以名,時年六十餘歲,容貌益少,若三十許人。有神人自稱趙公明騎黑虎詣前曰∶「願永護丹爐。

」後訪西仙源得制命五嶽檄召萬靈及《神虎祕文》於壁魯洞(今龍虎山東北15裡),復往嵩山石室得《三皇內文》、《皇帝九鼎丹書》及《太清丹經》。聞巴蜀溯氣為災,遂往治之。初居陽平山,感太上授以經籙之法。

次登西城山,築壇墠以降五帝。再到葛璝、秦中、昌利、隸上、湧泉、真多、北平、稠粳、渠亭諸山修九真之法,得出入水火之祕及養神輕身之術,乃還鶴鳴山(一稱鵠鳴山)。漢安元年(142年)上元節,感太上授《正一盟威》之道及《太上三五都功》諸品經籙,或雲《三天政法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又著《老子想爾注》,創立了道教。

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領,不喜施刑罰,以廉恥治民,符水治病。教民修心、懺悔、祈禱及取鹽之法,以善道教化。內與神明盟約,外行盟威之法,百姓皆奉之為師。

漢安二年(143年),登青城山,治群鬼、降六魔,增至四治以應二十八宿正炁,以六十甲子生人分屬各治,定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名山品秩,各置神司之。永壽二年(156年),遊渠亭山奉太上玉冊,敕命為「六合無窮高明大帝」,繼而太上敕為第六代道之外孫,而東海小童君為保舉師,太上為度師,封道陵為天師,授三百人惟三人系代行治,張申、王升、李忠也。乃以印劍付子衡,戒之曰∶「吾遇太上,親傳至道,此文總領三五步罡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紹吾之緒,非吾家宗親子孫不傳。

「是日,以丹分付**王長、趙升,於雲臺峰與夫人雍氏乘雲上升,在人間123歲,女兒文姬、文光、賢姬、芳芝皆得道上升。唐玄宗天寶七年(748年),冊贈為「太師」。禧宗中和四年(884年),封為「三天扶教**師」。

宋徽宗大觀二年(2023年),冊贈「正一靖應真君」,理宗加封「三天扶教輔元**師,正一靖應顯佑真君」。元成宗加封「正一衝玄神化靜應顯佑真君」。明崇禎皇帝加贈「六合無窮高明上帝」。

道教稱祖天師、泰玄上相、大聖降魔護道天尊。 道教知識-道士稱謂

道士稱謂 道士之名源於戰國、秦漢時的方士,即有方術之士。道教創立之後,道士則專指從道修行的道教神職教徒。隋唐前後道士,習慣上男稱道士、黃冠;女稱女冠、女真。

較晚至今,則分別稱男、女道士為乾道和坤道。南北朝時代奉道之士增多,對在家修持的人,稱為「火居道士」,以區別出家道士。   在歷史上,隨著各朝代文化的影響,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詣,以及擔任的教職,配以相關的稱謂,擇要簡述如下:

  天師:指張陵或其嗣號之後裔。但後世也有個別道士稱「天師」,如寇謙之(北魏),隋焦子順,唐胡惠超等。

  法師:精通經戒、主持齋儀,度人入道,堪為眾範的道士,叫法師。精通道法,能養生教化,為人師表者叫法師。

  鍊師:起初多指修習上清法者,後泛稱修煉丹法達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  祖師宗師:

各道派的創始人曰祖師;各派傳道的首領稱之為宗師。  真人: 通常尊稱那些體道**,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

  黃冠:早期道教徒崇尚黃色,故世人根據道士衣冠顏色,稱道士為黃冠。  羽客:

亦稱「羽士」、「羽人」。以鳥羽比喻仙人可飛昇上天,引申為神仙方士,進而專指道士。後世道士多取以自號。

  先生:道士的尊稱或諡號、賜號。  居士:

信奉道教的俗家信眾。  方丈:對道教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稱謂,亦可稱「住持」。

方丈是受過三壇大戒,接過律師傳「法」,戒行精嚴,德高望重,受全體道眾擁戴而選的道士。  監院:亦稱「當家」、「住持」。

由常住道眾公選,為道教叢林中總管內外一切事務者。當監院大任者,必須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義謙恭,寬巨集大量,弱己衛眾,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備。  知客:

負責接待參訪及迎送賓客,《三乘集要》記載:「知客應答高明言語,接待十方賓朋,須以深知事務,通達人情,乃可任也。  高功:

指那些德高望重,精於齋醮科儀,善於踏罡步鬥,溝通神人,代神宣教,祈福消災,拔度幽魂,主持齋醮法會的道士,是經師的首領。  道人:最初與方士同義,最早出現於《漢書·京房傳》。

道教創立後,道人一詞曾專指道士。南北朝時代,則以道人專指沙門,而區別於道士。唐朝以後,又以道人泛指有道術之人,或指道士。

  道長:是當今教外人士對出家道士的尊稱,而不是職稱。

佛教起源於哪裡?佛教起源何地

但求本心的說明她根本不瞭解原始佛教,解答多有錯誤,會誤導很多人,一樣樓主看看介紹原始佛教的書,如 佛陀紀事 佛陀的啟示 佛陀的古道 這些書很理性,給予你思辨的空間。佛教起源何地 佛教起源於尼泊爾。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喬達摩 悉達多所創,後人尊稱其為 釋迦牟尼 古印度迦...

佛教起源於哪個國家創始人是誰

念憶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 5世紀,其創始人為悉達多.喬達摩。釋迦牟尼是教徒對他的尊稱,相傳他是現在尼泊爾境內迦毗羅衛國的太子,他29歲時,深感印度婆羅門教種姓制度的不合理,下層社會深受生 老 病 死之苦,遂離家出走,35歲時得道,創立佛教,獲得貧苦人的支援。當時的印度社會,上層種姓殘酷壓迫和剝削下層...

佛教起源於印度,為何沒有最終成為印度人的宗教

樂樂你看見 一 這是因為印度的人們都能看出來佛教反思了婆羅門教的一些弊端,佛教與印度人的生活習慣和民族風俗信仰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這也是大多數印度人不能真正接受佛教的原因,就算印度的人有人信佛教的話,那麼人數也不會超過五分之一的。二 眾所周知,佛教起源於古代印度,但並沒有在印度興盛起來。西遊記 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