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怎樣評價孔子,你認為我們今天應如何評價孔子,如何對待傳統儒家思想? 學霸們,朋友們,

時間 2021-09-06 12:42:02

1樓:塞子璇

1、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2、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在孔子63歲時,他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3、孔子安貧樂道,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

2樓:晨雨梧桐

中國古人理性早啟,文化早熟,一貫地好講情理,而孔子則是其關鍵性的人物。以下將說明之。

往者夏曾佑著《中國古代史》,有云「孔子一身直為中國政教之原,中國歷史孔子一人之歷史而已」。柳詒微著《中國文化史》,有云「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自孔子以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後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

兩先生之言幾若一致,而柳先生所說卻較明確。

社會大於個人,個人出自社會;不能把任何一個人看得太高太大,脫離實際。一切社會都有其歷史背景,一切所表現的事物莫不從過去歷史演變而來。一切創造莫不有所因襲而成,無因襲即無創造。

孔子自稱「述而不作」是老實話。

事物經過亦正是這樣的。說「孔子以前數千年文化賴孔子而傳」者,古先的文化(歷史事實、學術思想)不能不靠典籍文字以保有傳遞於後,而傳於後的我們這些典籍如詩、書、禮、樂、易、春秋不全是經過孔子之手整理一道,用以教人而傳下來的嗎?其他有些傳授是靠人的,如射、御、習禮、作樂之類,同為當時文化內容,同在當時孔門教學之中。

從事傳習古文化者難說就只孔子一人。但孔子好古敏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殆為人所不及,同時他亦有機會有條件從事於此。試看《史記·仲尼**列傳》《史記·儒林列傳》及其他載籍(如漢唐史書),諸講習傳佈往古學術者非在鄒魯之鄉儒家之徒乎?

但在農工生產方面,當時孔門未加學習,這是因勞心勞力社會上必要分工之故。

無疑,凡我所說的情理和理性充分地寓乎那古經書中,卻惜學徒們,尤其後世學徒們總把功夫用在講解記誦書文上,鮮能回到自家身心生活上有所體認和存養,就不能真切地接續發揮理性主義。從漢唐以至清代,其代表儒家者不過是經學家而已。宋儒明儒比較能在身心性命上理會孔門之學,但亦限於環境條件不能大有所發揮。

凡此都緣理性之啟,文化之熟過早,是不能責怪後人的。

你認為我們今天應如何評價孔子,如何對待傳統儒家思想? 學霸們,朋友們,

3樓:匿名使用者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比如,關於禮應該繼承,但是他把禮用在維護周王朝上是落後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對孔子儒學思想我們應進行認真的、科學的選擇、批判、改造、吸收和消化,棄其糟粕,取其精華,用於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於國於民大有利。

我們怎樣正確對待孔子的思想 5

5樓:匿名使用者

吸取並弘揚其中符合當今時代發展要求的精華的部分 摒棄其中阻礙 歷史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部分(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批判繼承 古為今用)

6樓:尋影客

站在孔子時代的立場上,瞭解儒家理論的緣由,運用於現在的時代中,保持其本質不變

如何評價孔子

作為青少年,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青春,渡過青春期?(6分

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知道了 自己做去,書上有答案上網找個球啊。有這閒工夫早就做完了。滾犢子。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對策 飛天 青少年青春期心理特點及教育對策 青春期的學生都比較叛逆,他內心都比較抗拒,對家長,對老師防備心理都比較強。這個時候要想對症下藥,先要和他們試探著做朋友,慢慢地走進他的內心,...

你認為我們應該用怎樣的眼光看待農民工

說實話,剛開始聽到 農民工 這三個字,心裡總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似乎在城裡人的眼裡,咱農民工就不是個人。農民工是社會建設中的主力軍,他們遍及祖國大江南北。不辭勞苦,辛勤工作在生產勞動的第一線,不畏嚴寒酷署,一年四季,應多一份關愛!尊重,平視。不歧視,不過分憐憫,不放大痛苦。給予合理的政策,醫療扶持,及...

我要向孔子學習,我們應該向孔子學習什麼

箭大三 我們大家都要向孔子學習。 孔子強調我們這時如果能做到不惑那麼在這個階段我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最後的信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為外界所 惑 不為生命留下遺憾。作家楊大俠寄語,做好自己是最大的本事。我們應該向孔子學習什麼 宗聖研究會會長潘守宇說 孔子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箇中心人物,但是,與其說孔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