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為什麼因為「一根雞肋」被殺,三國演義中的楊修及其被殺的原因

時間 2021-09-08 22:08:30

1樓:江然_錦

因為楊修犯了古代皇室權利之爭中的大忌,參與了奪嫡之爭。

楊修參與了曹操的家事——立嗣子。更為可怕的是,居然還站錯了隊,選錯了方向。那曹丕和他父親一樣狡詐,是天生的政治天才。

而曹植除了會寫七步詩就是喝花酒,幾乎百無一用,最後被曹丕抓的時候還醉倒在桌子底下呢。

這麼一個政治弱智和一個政治天才的抗衡,楊修居然能站錯隊,他想不死都難。便是曹操不殺,多活幾年,也躲不過曹丕的刀。

人都說楊修聰明,殊不知被人看出的聰明乃是小聰明,絕非是大智慧。真正的大智慧帶給人的是無盡的舒暢和快樂。而耍些小聰明,往往為貪得一時之利而誤了終身,這樣的人無論在**都是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若楊修一樣反誤了卿卿性命,死不足惜。

2樓:哎呀小白妞

因為楊修隨意揣測曹操的心事,顯然是機靈過了頭,反而會惹得曹操不愉快,誰又喜歡自己的心思老是被他人看透呢,於是,楊修最後是因妄自揣測「雞肋」一詞的意義,說曹操是要退兵,結果被曹操以擾亂軍心之罪殺死。

其實他沒有想到,他的才華如果只是用來揣測曹操用心,無疑對曹操毫無用處。楊修可能不曾想到, 他自己就是一根雞肋,隨意揣測曹操的心事,顯然是機靈過了頭,反而會惹得曹操不愉快,誰有喜歡自己的心思老是被他人看透呢。

當過大小領導的人都知道,下屬有時候在你面前抖機靈,說出來的那些話你並非不知道,只是出於種種限制,某些事情不好辦不好改而已。非不知也,乃不為也。這時候下屬在面前顯露自己的聰明,只會招致反感,於是楊修也因此被殺。

3樓:yang風雲

並不是。

就個人看來曹操之所以要殺了楊修是為了曹丕上位做準備。我們都知道楊修其實是跟著曹植混的,老曹對於兩個兒子最後到底誰繼承他的位子一開始也是很猶豫的,但因為楊修的幫助曹植明顯佔據了上風。這會曹丕開始不高興了,心裡想著「你一個外人在這瞎參合什麼啊!

」於是曹丕絞盡腦汁真的是什麼方法都用上了使曹操越來越討厭楊修,而曹植的地位也在老曹心中慢慢降低,自己又重新掌握了大局。

老曹也看的明白,他知道自古王權爭奪就很殘酷,所以一定要把曹丕上位的路給打掃乾淨了,使其順利繼承自己的位子。而曹植的心腹楊修此時就成了老曹開刀的不二人選,正好又出了「雞肋」事件,所以直接就把楊修給就地正法了。沒了楊修的曹植可以說是元氣大傷,哪還有心思去爭奪什麼王位,楊修死後沒多久老曹也跟著去了,曹丕也就順理成章的登上了王位。

4樓:匿名使用者

楊修早就失去了曹操的寵信,又擅自捲入奪位之爭,惹得曹操不快,「雞肋」事件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比如「密告曹丕」事件。曹操在**人問題上甚為苦惱,立長子曹丕還是三子曹植,他舉棋不定。曹植喜修之才華,兩人關係甚密。

曹丕密請朝歌長吳質幫自己出謀劃策,爭奪世子之位。為掩入耳目,將吳質裝在大竹筐內,以絹匹的名義載入府中。

聽到訊息,楊修輕率地向曹操打了小報告。誰知吳質技高一籌,按照老辦法,繼續用大竹筐裝上絹匹,載入府中,曹操派人檢查,發現是絹匹,十分生氣。

聰明過人,而又愚昧之至的楊修,自覺不自覺的捲入了兄弟相爭的政治鬥爭,再加上之前楊修恃才傲物的性子,曹操早想除之而後快了,如此這般,楊修早就失去了活路。

5樓:下雨零下

主要是因為他在皇室鬥中之中站錯了隊,又徹底被曹操厭惡了才殺掉的。

6樓:夢幻之星城

「一根雞肋」影藏的背後是一場宮內的權利之爭,犯了大忌。

7樓:愛wuli冪

因為他站錯了隊,犯了自古以來的奪嫡之爭。支援錯了人,只是小聰明,雞肋。

8樓:十里百味

因為他雖然聰明但卻不知道審時度勢,什麼話都說,犯了曹操的大忌。

9樓:顏筱妍丫

因為他自作聰明,猜測曹操的想法,並且參與了奪嫡之爭。

10樓:王依婷的

因為他犯下了大錯,參與了奪嫡之爭,所以被殺

11樓:魚魚瘋

因為楊修參與了曹操的立子嗣一事,奪嫡之爭是君臣大忌啊。

12樓:虛構的生命

並不僅僅是一根雞肋,而是楊修參與了曹操兒子們的爭鬥。

13樓:孟小欠

他是知道的太多,加上口無遮攔所以死的很慘。

14樓:木棉小橡樹

一根雞肋只是楊修被殺的導火索,更重要的原因是政治鬥爭的失敗導致的。

三國演義中的楊修及其被殺的原因

1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裡描述了楊修因為"擾亂軍心"的罪名被曹操誅殺,具體經過是:曹操與諸葛亮在斜谷對峙日久,正進退兩難時,一日,部將夏侯惇問夜間口號,曹操以"雞肋"應之。

楊修聽說後,便叫軍士收拾行裝準備班師,夏侯惇驚問其故?楊修解釋說:「雞肋這東西,吃它又沒有肉,丟了它卻覺得可惜。

現在我軍進不能進,退又怕別人恥笑,還不如早早回去!」夏侯惇不由感嘆楊修真知道曹操的肺腑!於是全軍準備歸程。

曹操得知此事後,竟以「擾亂軍心」之罪斬了楊修,後曹操進軍,果然全軍失利。

楊修的做法確實是不妥當的,但不管怎麼說,楊修罪不至死,為什麼曹操還要殺他?**裡另外交代了兩個原因,原來曹操早有殺他之心,此次只是藉口而已。其實楊修真正被殺的原因有以下兩個:

1、楊修犯了古代皇室權力之爭中的大忌,參與了奪嫡之爭。

2、楊彪、楊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觀念與曹魏政權的利益有衝突,楊彪夫人是袁術的女兒,楊修是袁術的外孫,而政治觀念楊彪和楊修又都與孔融及禰衡等清議復古派是一路,所以又因此見忌。

16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一,楊修犯了古代皇室權力之爭中的大忌,參與了奪嫡之爭。

二,楊彪、楊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觀念與曹魏政權的利益有衝突,楊彪夫人是袁術的女兒,楊修是袁術的外孫,而政治觀念楊彪和楊修又都與孔融及禰衡等清議復古派是一路,所以又因此見忌。

楊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

楊修為人恭敬,學問淵博,極聰慧,建安年間(196—220)被推選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改人丞相府倉曹屬主簿。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

17樓:匿名使用者

直接原因:雞肋事件。真正原因:

楊修恃才放曠,但是更為根本的原因不是楊修多次自作聰明得罪曹操,而是楊修捲入了曹植與曹丕的帝位之爭,為了替曹丕掃清障礙,為了使曹丕的帝位不受威脅,曹操才殺了楊修。

18樓:示怡賴晗雨

楊修恃才放曠

曹操太多疑了

楊修總是能猜中他的想法,他不可能讓這樣的人留在身邊楊修猜中了「雞肋」之意,動搖了軍心

曹操就正好藉故把他除了……

(個人意見

僅供參考)

楊修因為什麼事件被殺?罪名是什麼?曹操為什麼要殺楊修?

19樓:

大凡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們,幾乎都知曉楊修被曹操殺掉的前因後果。

楊修是個人才,屬古代知識分子中的精英類人物,其地位和職業與蔣介石身邊的陳布雷相似。其人才思敏捷,聰穎過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曠,得到曹操賞識器重,委以「總知外內」的主薄,成為丞相曹操身邊的一位高階幕僚謀士,理應算得上一位重臣。在發生了闊門、一盒酥、曹操夢中殺人、吳質等事件後,曹操對楊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忌之戒備之,直到後來楊修又暗中插手廢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極度不滿和嫉恨。

《三國志》中是這樣記載曹操如何處置楊修的:「太祖既慮始終有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曹操在漢中戰事中,隨便找了個藉口罪名,誅殺楊修後,又厚葬之,賞與許多物品,以示慰籍其親屬。

曹操這位白臉奸雄,對殺人後又為其送葬的手段,向來運用的十分老道嫻熟,讓外人看不出半絲假公濟私、公報私仇的痕跡,給局外人留下殺得在理,曹操又不得忍痛不殺之的印象。曹操此番秀做得實在高明,雖然頗似貓哭老鼠,但此招比孔明揮淚斬馬謖還要陰上十倍。楊修之死的詳細細節,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寫的最為詳實生動,雖然是演義化了的**,同樣讓人看不出曹操**楊修的蛛絲馬跡,而是秉公處置「雞肋事件」,嚴肅軍紀,按律斬了楊修,做得即天衣無縫,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隱患,解除了百年之後的後顧之憂。

在曹操眼中,為了日後曹家社稷江山與千秋大業的穩固,殺一個楊修何足掛齒?其實,在曹操與楊修兩人的關係上,最為直觀集中地體現展示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統治者與知識分子間的關係本質,歷朝歷代的封建統治者對待知識分子,具有極重的疑懼心態,為維持其統治體系的運轉,而又不得不加以利用的矛盾狀態。有人曾形象地把這層關係,比喻為皮與毛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附焉?

在骨子裡,封建統治者是鄙視家族外的知識分子這一群體的,他們把自己當成皮,將知識分子當成毛,只要保證皮的完好存在,拔掉幾根毛即使脫掉一層毛,都無所謂,還會自然地不斷萌生出新毛來的。於是在中國大地上,便上演了秦始皇焚書坑儒、二桃殺三士、朱元璋計殺群臣……等一幕幕充滿血腥的歷史悲劇。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這些依附在皇權這層牛皮上的毛,自然是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由此便演繹出層出不窮的個人奮鬥的人生悲劇來,歷史長河驚濤海量無情地吞嗜了屈原、杜甫、陸游、韓愈、李斯……等無數文人精英們的雄心壯志,壯哉,悲哉!

楊修,做為封建時代的一名謀士幕僚,堪稱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群體中的典型人物。若對其客觀地評價,該君才華學識是出眾超群的,在揣磨、分析、判斷、預見丞相曹操心理活動方面,也是相當準確迅速敏捷的,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楊修也正是因為這種先期預見的準確,才為此掉了腦袋,反丟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曹操殺楊修,當數古代知識分子遭受**打擊,最為典型的惡性冤案,楊修到了陰間仍會耿耿於懷,其冤魂不會輕易散去。掩卷思考,在下還是從這樁一千八百多年前冤案中,悟出幾大困惑與反思來:

一、楊修真的聰明絕頂嗎?在下認為,非也!楊修如果真的絕頂聰明,是位講究韜略、涵養的高階白領謀士,對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猶豫心態,雖然瞭如執掌、洞悉見底,但應心知肚明,守口如瓶,絕對不會在同僚士卒中公開散佈,自己也不會做出些退兵前的準備動作來,此其一;做為曹操屬下多年的幕僚,對曹操生性多疑、暴戾**的性格,應有足夠的準確的瞭解,顯然,楊修在這方面判斷完全失誤,他誤認為曹操根本不會因此取其項上人頭,才敢在軍中袒露直言曹操會退兵,讓士兵們收拾行禮,準備班師回朝,這種判斷失誤與炫耀欲,最終導致了殺身之禍,此其二。

綜上所述,在下認為楊修並非絕頂聰明,而是喜歡炫耀顯示聰明的一種小聰明,真正的大智慧、大聰明,是大智若愚,是絕不會出現上述重大致命性失誤的。在這方面,楊修的修煉明顯的欠缺火候,居然為顯示炫耀自己的才華和預見的準確,而為此丟了自己的性命,你能說他聰明?其實這是典型的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最好範例。

喜歡炫耀、自負、自傲、輕狂、清高,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最為普遍的陋習,為此而斷送了性命的又何止楊修一人?伴君如伴虎,這最為淺顯的古訓,楊修可能不會不知道吧。

二、楊修到底該不該殺之?倘若換個角度來思考,即從主帥曹操的角度來分析,就事論事,卻是必須該殺,而且殺無赦。作為三軍統帥的曹操,正為作戰失利而忙得焦頭亂額,在是否退兵上舉起不定,猶豫不決,形同如啃雞肋,棄之不捨,啃之無肉的兩難境地中,當其下達當夜口令時,遂口說出了「雞肋」二字。

楊修根據以往曹操行事習慣規律,推斷出曹操此番必定決心退兵後,他便開始在軍中散佈退兵言論、並私自命士兵收拾行囊,開始做撤退的準備。在三軍統帥尚未正式作出撤退命令之前,其手下幕僚卻事先散佈退兵資訊,並私下做退兵準備,此種極其重大的違反軍紀行為,無論是在古代,就是在現代戰爭狀態中,都是絕對不能允許發生的,也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客觀上確實起到了渙散軍心、瓦解鬥志的負面作用,在處於戰爭狀態下,任何軍隊主帥都會對此不會姑息而心慈手軟,均會嚴加懲處!曹操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殺掉楊修,應屬秉公嚴肅軍紀,例行公事而已,倘若換了另外主帥馬操、李操、宋操,也會照殺不誤,楊修必死無疑,絕無半點生路!

由此看來,楊修之死,並非冤枉,而是因其炫耀聰明、舉止輕狂,而咎由自取!

三、下屬如何在上司面前展示自己的學識才華?汲取楊修冤案的教訓,在下以為這裡面應該有個度,太過則引火燒身、招禍;太淺又不能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華,明珠暗投,不易為上司發現重用。當下屬的學識才華與上司相當,或明顯超過上司時,一但為上司發發現查覺,危險可能就要降臨到你的頭上了。

象伯樂那樣惟才是舉、惟才是用的上司,的確有之,但畢竟鮮見,有些上司的心胸狹隘自私且妒忌,當其發現在下屬**現才華與自己相當。甚至超過自己時,其內心一般都是處於戒備狀態,會把他視為對自己名譽地位權利構成潛在的競爭對手,因此,為了自己名利地位的穩固,許多上司在對下屬的提拔任用上,往往是喜歡寧用言聽計從、俯首帖耳的奴才庸才,而絕不會重用人才,如此方能彰顯出自己的領導才能與領導智慧來。倘若提拔了楊修式的人才上來,豈不形同引狼入室,每日有如芒刺在背的感覺?

看來,楊修當初若不被曹操殺掉,假若活到今天,在今天的局長、廠長、經理那裡也未畢會受到歡迎,得到重用。在那些忌賢妒能的上司手下工作,你若自認還算是個人才,準備在仕途或事業上拼搏奮鬥一番,有所作為的話,最好還是良禽另擇高枝明主,去尋找適宜自己生存發展的土壤,另圖發展空間始為上策。

四、是否應管住自己的嘴巴?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敢於納諫、從善如流的明主畢竟太少,喜聽恭維讚頌之辭也是人性中的一大劣根性致命弱點。楊修的被殺,顯然是由嘴巴引來的橫禍,其教訓是慘重的,其啟示是頗耐人尋味的。

禍從口出,嘴巴竟會導致殺身之禍,在下從中讀出了古代智者所說「慎言」二字的沉重份量。在心胸狹隘、忌賢妒能的上司面前,管好自己的嘴巴舌頭,守住自己心靈的大門,關鍵時刻,沉默是金,也許是最好的人才自我保護的護身符。不知對否?

楊修被殺,給後人們留下的重要啟示:在用人機制上,提拔選用人才,還是提拔庸才奴才?仍極具現實意義!

人才濟濟,國運昌盛的基礎,國家強盛的動力!

《三國演義》中楊修的死主要是因為自己的恃才放曠還是曹操的忌才妒能

你一個人的壞蛋 1 參與曹操兒子之間的鬥爭 2 自作聰明 最主要的還是參與曹操兒子們的爭鬥 使曹操兒子互相猜疑 互相鬥爭 使他傳位時 有些是去方向 從 三國演義 來看,恃才放曠是楊修致死的主要原因。 珈藍崖欣 從歷史角度來講,是楊修參與了政治鬥爭造成的。他和曹植走的太近,曹操怕他死後會和袁紹那樣禍起...

三國演義中楊修死前說的話暗指什麼意思

疾風動竹 雞肋指好處所剩無幾,暗指曹操難以取勝將要退兵。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曰 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望採納 那句話是 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意思是 我本來就知道自己要死,就是覺得死的有些晚。楊修 公元175年 219年 字德祖,今陝西華陰人,太尉楊彪...

為什麼我用三相電的一根火線和一根零份會跳閘?

地線是把裝置或用電器的外殼可靠的連線大地的線路,是防止觸電事故的良好方案。一般情況下,電路中火線使用紅 黃 藍三種顏色表示三根火線,零線使用黑色。單相照明電路中,一般黃色表示火線 藍色是零線 黃綠相間的是地線。也有些地方使用紅色表示火線 黑色表示零線 黃綠相間的是地線。是否可以地線和零線接到一起。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