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是什麼意思,「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的典故是什麼?

時間 2021-09-14 07:47:59

1樓:百小度

意思為: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

原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於宋寧宗開禧元年(2023年) ,辛棄疾六十六歲。當時韓侂冑執政,正積極籌劃北伐,閒置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擔任鎮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從表面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

辛棄疾到任後, 一方面積極佈置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鬥爭的險惡,自身處境的孤危,深感很難有所作為。辛棄疾支援北伐抗金的決策,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冑輕敵冒進的作法,又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應當做好充分準備,絕不能草率從事,否則難免重蹈覆轍,使北伐再次遭到失敗。辛棄疾的意見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

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首詞中佳作。

辛棄疾(1140-2023年),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

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辛棄疾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現存詞600多首,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落職,退隱,2023年秋,辛棄疾逝世,享年68歲。《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

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2樓:改全嶽媚

意思是: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

【出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代: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譯文】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

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擴充套件資料

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於宋寧宗開禧元年(2023年)

,辛棄疾當時已有六十六歲。當時韓侂冑執政,正積極籌劃北伐,閒置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辛棄疾的意見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

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首佳作。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鑑賞

在這首詞中用典雖多,然而這些典故卻用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它們所起的作用,在語言藝術上的能量,不是直接敘述和描寫所就這首詞而論,用典多並小是辛棄疾的缺點,而這首詞正體現了他在語言藝術上的特殊成就。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的典故是什麼?

3樓:可愛的康康哥

運用了孫仲謀的典故。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孫權以區區江東之地,抗衡曹魏,開疆拓土,造成了三國鼎峙的局面。

儘管斗轉星移,滄桑屢變,歌臺舞榭,遺蹟淪湮,然而他的英雄業績則是和千古江山相輝映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著,卻無處去找孫權那樣的英雄了。表達懷念英雄,表達收復失地的理想。

出自《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

原文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譯文如下: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

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帝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瞭望長江北岸,還記得揚州戰火連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4樓:樊廣中

「千古江山……」一句用了關於孫權的典故。「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是倒裝句,正常的順序應為「無處覓英雄孫仲謀

孫權的東吳與當時的宋王朝很類似,同樣位於東南一隅,同樣面對強大的北方入侵之敵。孫權打敗了侵略他的曹操,而當時統治者卻偏安江南,於是作者才會發出「英雄無覓孫仲謀處」這樣的感慨。不難看出,作者通過這個典故,表達了對孫權的讚歎,對統治者的指責,表現他想抗金、收復中原的願望。

5樓:亦夢之城

典故      孫權以區區江東之地,抗衡曹魏,開疆拓土,造成了三國鼎峙的局面。儘管斗轉星移,滄桑屢變,歌臺舞榭,遺蹟淪湮,然而他的英雄業績則是和千古江山相輝映的。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出自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解釋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著,卻無處去找孫權那樣的英雄了。表達懷念英雄,表達收復失地的理想;    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這句話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於宋寧宗開禧元年(2023年) ,辛棄疾六十六歲。當時韓侂冑執政,正積極籌劃北伐,閒置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擔任鎮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從表面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

辛棄疾到任後, 一方面積極佈置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鬥爭的險惡,自身處境的孤危,深感很難有所作為。辛棄疾支援北伐抗金的決策,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冑輕敵冒進的作法,又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應當做好充分準備,絕不能草率從事,否則難免重蹈覆轍,使北伐再次遭到失敗。辛棄疾的意見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

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首詞中佳作。

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上片讚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

該詞的抒發感慨連連用典,中間稍加幾句抒情性議論以見,不僅體現了辛棄疾詞好用典的特點,也可窺見「詞論」的風格。

7樓:匿名使用者

對歷史的感慨和對現實的無奈之情。

8樓:weyy怡

可是如今,像孫權這樣的英雄已無處尋覓的了。詩人起筆便抒發其江山依舊,英雄不再、後繼無人的感慨。

名垂千古是什麼意思,名垂千古的垂意思?

越答越離譜 解釋 比喻好名聲永遠流傳。讀音 m ng chu qi n g 出處 餘秋雨 文化苦旅 五城記 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況它還有明 清兩代的政治大潮,還有近代和現代的殷殷血火。示例 您的英靈,將名垂千古,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擴充套件資料近義詞 名垂萬古 名垂後世 名垂青史 1 名垂萬...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是什麼意思

liuqu檸檬味 釋義 指久遠的年代。拼音 qi ng 出處 清,趙翼 甌北詩話 杜少陵詩 自此以後,北宋諸公皆奉杜為正宗,而杜之名遂獨有千古。清,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 卷八 南宋諸名家,大旨亦不悖於溫韋 而各立門戶,別有千古。造句 我還要讓姓唐的,背上千古罵名。破壞環境,禍及千古,保護環境,功蓋千秋...

「一足失成千古恨」是什麼意思,一矢足成千古恨是什麼意思

舊時比喻一旦犯下嚴重錯誤或墜落,就成為終身的恨事。出自出處 明 楊儀 明良記 唐解元寅既廢棄,詩云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頭是百年人。和清代魏子安的 花月痕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比喻一旦犯下嚴重錯誤或墮落,就成為終身的憾事。人是感情的動物,常常會因為某些原因,做出令人懊惱悔恨的事,一失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