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下現代漢語四聲與平仄的關係?謝謝

時間 2021-09-14 15:17:23

1樓:禿尾巴鳥

現代漢語中,陰平、陽平(即一聲、二聲)是平聲,上聲、去聲(即三聲、四聲)是仄聲。

(「陰」「陽」二字的聲調就是平聲,「上(讀作賞)」「去」二字的聲調就是去聲)

2樓:枯枝上的煙火

平為第一聲、第二聲

仄為第三聲、第四聲

在詩歌中通常是「一三**論,二四六分明」

即在一句詩中偶數字的平仄交替出現

3樓:莫扎

平仄與現代漢語關係

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

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

古代「上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一部分變為去聲,一部分仍是上聲。上聲是現代漢語拼音的第三聲。

古代「去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仍是去聲,即第四聲。

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變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裡去了。

現代漢語四聲聲調錶為: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

例如:媽 麻 馬 罵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簡單說,在現代漢語四聲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

4樓:太康克永

一二聲是平聲,三四聲是仄聲!!!!!!!!!!!!!!!

就這麼簡單。

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否能對應

5樓:匿名使用者

詩詞中的平仄,與現代漢語拼音四聲的關係是:一聲二聲是平聲,三聲四聲是仄聲。

平仄的與四聲關係

6樓:手機使用者

平仄理論好比把四個班(四聲)學生按性別(平仄)分成男女兩類。至於這樣的分法是否平均,不是平仄論者考慮的。  四聲,這裡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

我們要知道四聲,必須先知道聲調是怎樣構成的。所以這裡先從聲調談起。

聲調,這是漢語(以及某些其它語言)的特點。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構成了漢語的聲調,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話來說,共有四個聲調:

陰平聲是一個高平調(不升不降叫平);陽平聲是一箇中升調(不高不低叫中);上聲是一個低升調(有時是低平調);去聲是一個高降調。

古代漢語也有四個聲調,但是和今天普通話的聲調種類不完全一樣。古代的四聲是:

⑴平聲,這個聲調到後代分化為陰平和陽平。

⑵上聲,這個聲調到後代有一部分變為去聲。

⑶去聲,這個聲調到後代仍是去聲。

⑷入聲,這個聲調是一個短促的調子。現代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處都還儲存著入聲。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內蒙古)儲存著入聲。

湖南的入聲不是短促的了,但也儲存著入聲這一調類。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語裡,入聲已經消失了。北方的入聲字,有的變為陰平,有的變為陽平,有的變為上聲,有的變為去聲。

就普通話來說,入聲字變為去聲的最多,其次是陽平,變為上聲的最少。西南方言中(從湖南到雲南)的入聲字一律變成了陽平。

古代的四聲高低升降的形狀是怎樣的,不能詳細知道了。依照傳統的說法,平聲應該是一箇中平調,上聲應該是一個升調,去聲應該是一個降調。

入聲應該是一個短調。《康熙字典》前面載有一首歌訣,名為《分四聲法》: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疏藏。

這種敘述是不夠科學的,但是它也讓我們知道了古代四聲的大概。

四聲和韻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在韻書中,不同聲調的字不能算是同韻。在詩詞中,不同聲調的字一般不能押韻。

什麼字歸什麼聲調,在韻書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還儲存著入聲的漢語方言裡,某字屬某聲也還相當清楚。我們特別應該注意一字兩讀的情況。

有時候,一個字有兩種意義(往往詞性也不同),同時也有兩種讀音。例如「為」字,用作「因為」、「為了」,就讀去聲。在古代漢語裡,這種情況比現代漢語多得多。

試舉一些例子:

騎,平聲,動詞,騎馬;去聲,名詞,騎兵。

思,平聲,動詞,思念;去聲,名詞,思想,情懷。

譽,平聲,動詞,稱讚;去聲,名詞,名譽。

汙,平聲,形容詞,汙穢;去聲,動詞,弄髒。

數,上聲,動詞,計算;去聲,名詞,數目,命運;入聲(讀如朔),形容詞,頻繁。

教,去聲,名詞,教化,教育;平聲,動詞,使,讓。

令,去聲,名詞,命令;平聲,動詞,使,讓。

禁,去聲,名詞,禁令,宮禁;平聲,動詞,堪,經得起。

殺,入聲,及物動詞,殺戮;去聲(讀如晒),不及物動詞,衰落。

有些字,本來是讀平聲的,後來變為去聲,但是意義詞性都不變。「望」、「漢」、「看」字都屬於這一類。「望」和「嘆」在唐詩中已經有讀去聲的了,「看」字總是讀去聲。

也有比較複雜的情況:如「過」字用作動詞是有時平去兩讀的,至於用作名詞,解作過失時,就只有去聲一讀了。

辨別四聲,是辨別平仄的基礎。下文我們就討論平仄問題。

詩歌的平仄與四聲有何聯絡?

普通話裡的四聲如何區分平仄

7樓:張震是

簡單的說,

一、二聲字是平聲,

三、四聲字是仄聲。入聲字是仄聲。

古詩所講平仄是聲調問題。中古時期(魏晉南北朝至宋末)漢字字音有四個聲調: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簡稱「四聲」。

古詩所講的「平仄」就是針對這古「四聲」而歸類的:四類聲調歸併為「平聲」和「仄聲」兩大類,平聲本身為一大類,仍稱「平聲」,或簡稱「平」;上、去、入聲又合歸為一大類,統稱「仄聲」,或簡稱「仄」。兩大類簡稱「平仄」。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和現代平仄區別

古「平聲」的字,聲音高而平且長,從頭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聲」的字讀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彎,或短促(如入聲字)。平仄聲的字在詩詞中按一定的規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產生抑揚頓挫的**效果,吟誦時在聲音上給人以美感。

語音發展到現代普通話,「四聲」已經有所變化,古「平聲」分化成為現在的陰平、陽平(第

一、第二聲),古「上聲、去聲」仍然是現在的上聲、去聲(第

三、第四聲),而古「入聲」字則完全瓦解,分散混入了現在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的字中。

由於古「入聲」屬於仄聲,所以現在讀古詩詞,不能把普通話讀為陰平、陽平(第

一、第二聲)的字一概當作平聲,因為它們中間混雜有古入聲字。

現在辨別古詩字音的「平仄」聲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用我們現在的語音去辨別每個字的讀音屬於古代的平聲還是仄聲。大家總是簡單地以為第一第二聲是「平」,第三第四聲是「仄」,其實這是不全面的。正確的辨認方法應該是:

一、用現在普通話念字,如果是上聲、去聲(即第

三、第四聲)的,都是仄聲。

二、用現在普通話念字,如果是陰平、陽平(即第

一、第二聲)的,其中鼻韻母的字(an、ian、uan、üan、ang、iang、uang、in、en、un、ün、eng、ong、iong)一定是平聲。

三、從上述第二點看,比較麻煩的是要在現在的第

一、第二聲非鼻韻母的字中辨別古入聲字。辨別入聲字可用如下一些方法:

1、陽平(第二聲)字,只要不是鼻韻母(如上所述),則凡聲母是 b、d、g、zh、z、j 的,是古入聲字。如「拔、勃、得、笛、國、格、著、濁、雜、足、節、及」等。

2、記住一些做聲符的古入聲字,如「甲、白、直、吉、合」等,凡是以這些字作聲旁的字,也是入聲字,如「鴨、押、匣、鉀、呷、伯、泊、帛、柏、植、值、殖、潔、結、桔、佶、黠、頡、盒、拾、閣、蛤、頜」等等,因此也屬於仄聲,儘管現在普通話讀作陽平。

3、也可以根據現在保留入聲的方言來辨認,如粵語、客家話、吳語等,用這些方言來念,較短促而且尾巴不能拉長的便是,但要經過一定了解才能掌握。

4、只要把現在普通話陰平、陽平中的古入聲字辨認出來(作仄聲處理),其餘的陰平、陽平字都是平聲字。用上述的方法已經可以把混在現代普通話陰平、陽平字中的絕大部分古入聲字剔出去了。

如果還不放心,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查韻書,如《廣韻》《集韻》《詩韻》《詞韻》等,這些韻書都分別把平、上、去、入的字歸類排列的。

8樓:一隻小小鳥

普通話的聲調分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四個聲調,其中陰平、陽平是平聲,上聲、去聲是仄聲。

由於在小學推行拼音識字和普通話教學已有幾十年,目前中年以下的人一般都能分出普通話的四聲了。在通用的字典裡也能查到每個字的聲調。但是,舊體詩詞是以中古時代(唐宋)的讀音為準的,原本分平上去入四聲。

隨著時代的發展,語音的演變,中古四聲和現代漢語普通話裡的四聲,已經不完全一樣了。古代漢語裡的平聲在現代漢語普通話裡已分化為陰平、陽平,入聲已經消失,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裡去了。

古代的入聲字現在被轉到上聲、去聲的可以不論,因為反正上、去、入三聲都是仄聲;被轉到陰平、陽平裡的入聲字就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平聲字。

因此,對入聲字要一個個地死記,好在這類字並不太多。只會講普通話或北方方言的人只能用這種笨辦法。所以,用普通話辨別平仄對於寫作舊體詩詞來說是不夠用和不準確的,有條件的人要藉助其他方法,最簡便最實用的方法就是用某些方言來辨別平仄,尤其是識別入聲。

擴充套件資料

平仄目的

詩詞的意境可以給人美感,可以取悅於讀者,或可以傳情達意,給人啟發。於是有人想到為何不讓詩詞的聲音也能給人美感,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說就此誕生。

隨著平仄之說的刻意發展,到後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約了詩詞氣勢和意境的發揮和拓展,成了詩人的蹩腳鞋或包袱,大大地誤入歧途、有違初衷。

特別是平仄之說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眾說紛紜,難以統

一、難以規範,讓學習的人無所適從,學會的人無法運用,這是對詩詞文學的自我封閉,對詩詞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極其不利。

詩詞的最終目的是走進大眾、服務大眾,我們不能因為傳統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說而拒人千里,讓人覺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詩詞只是文體的一種,應該走進課堂、走進課本、走進考卷,讓教師、學生乃至社會民眾都喜聞樂見、共同參與。

李白、王維、蘇東坡、辛棄疾等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現代人無論是創作或評判詩詞的好壞,都不應過於拘泥於詩詞格律、平仄之說,當以詩詞的意境為重、氣勢為重。至於詩詞的音調只要讀起來順口即可。

9樓:匿名使用者

第12聲是平聲第34聲是仄

請教:古代四聲與現在四聲如何區別?在平仄中如何辨別?最好可以連線一位古代文學的教授,重謝!

古文的平仄與現代漢語中的平仄有什麼不同

10樓:夏灬泉筱

古漢語中的平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  現代漢語中的平仄  在現代漢語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shǎng)聲及去聲。

   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  古代「上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一部分變為去聲,一部分仍是上聲。上聲是現代漢語拼音的第三聲。

  古代「去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仍是去聲,即第四聲。  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變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裡去了。  現代漢語四聲聲調錶為:

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  例如:  媽麻馬罵  (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簡單說,在現代漢語四聲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

急!急!急!幫忙翻一下現代漢語詞典

medivh麥迪文 鳥瞰 從高處往下看 深邃 深的 幽深 啁啾 形容鳥叫聲 奏樂聲等 撲朔迷離 撲朔 猶言撲騰,亂動的意思。迷離 眼睛眯起。樂府詩集 木蘭詩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原指分辨不出雌雄。後用以形容事情錯綜複雜,不易識別 錯落有致 形容事物的佈局雖然參差不齊,...

問一下有關拼音的簡單問題,有關漢語拼音的問題

陳說教育 也是漢語拼音的其中一個韻母,並表示母音 y 即 淤 字的發音,注音符號作 聲母和 相拼規則 j q x y和 相拼,去點,在和其他聲母相拼的音節中,不去點。遇到j q x y,去掉眼淚,笑嘻嘻 在拼音開頭的時候,將 上的兩點去掉並在前面加y,認讀的時候這幾個音節都屬於整體認讀音節,不可分開...

麻煩問一下,延安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好就業嗎?延安大學在陝西的二本院校中排名怎樣

延安大學是本科二本 2a 延安大學屬於公辦 延安大學全國排名 393 當前學費 3500 4500元 學年 普通本科專業 文史類 3500元 年 理工 外語 體育類 4500元 年 醫學類 5000元 年 藝術類 學 美術學7000元 年 藝術設計9000元 年 舞蹈學 11000元 年 很多人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