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與陸九淵在江西會話被稱為什麼

時間 2021-10-14 20:11:23

1樓:孟顏汐

鵝湖之會

在淳熙二年(1175),被稱為「鵝湖之會」(鵝湖書院舊地﹐在今江西鉛山縣)。

「鵝湖之會」,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的第一次著名的哲學辯論會。經過這兩次辯論,陸九淵的心學思想逐漸被充實,傳至明代,經王守仁的發展,形成一個比較精緻的哲學體系,世稱「陸王心學」。它作為程朱理學的對立面,曾對明清兩代思想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朱熹(1130.9.15—1200.

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江南東路徐州府蕭縣,南宋時朱氏家族移居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李侗的學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

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註》《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註》,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陸九淵(2023年—2023年),字子靜,號象山,漢族,書齋名「存」,世人稱存齋先生,江西撫州市金溪縣陸坊青田村人。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宋明兩代「心學」 的開山之祖。陸九思之弟。

宋人黃震記載陸九淵之名出於《列子》。

孝宗乾道八年(2023年)進士,調靖安主簿,歷國子正。有感於靖康時事,便訪勇士,商議恢復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給事中王信所駁,遂還鄉講學。

紹熙二年(2023年),知荊門軍,創修軍城,穩固邊防,甚有政績。紹熙三年十二月(2023年)卒,年五十四。諡文安。

陸九淵為宋明兩代「心學」 的開山之祖,與朱熹齊名,而見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說,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學茍知道,六經皆我註腳」。明王守仁繼承發展其學,成為「陸王學派」,對後世影響極大。

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2樓:大愚若智

朱熹和陸九淵之間的辯論一共有兩次。

第一次是在淳熙二年(1175),被稱為「鵝湖之會」(鵝湖書院舊地﹐在今江西鉛山縣)。

第二次是在淳熙八年(1181),被稱為南康之會(白鹿洞書院講堂)。

朱熹和陸九淵之間的辯論,尤其是「鵝湖之會」,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的第一次著名的哲學辯論會。經過這兩次辯論,陸九淵的心學思想逐漸被充實,傳至明代,經王守仁的發展,形成一個比較精緻的哲學體系,世稱「陸王心學」。它作為程朱理學的對立面,曾對明清兩代思想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陸九淵的「發明本心」什麼意思

南依然 陸九淵是北宋理學中心學的開創者,他提出的核心是 心即理也 意思是 本心即天理。他的名言是 宇宙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宇宙 陸九淵的思想言論具有很大的衝擊力,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並深刻影響了後世的思想體系。希望我的回答對樓主有幫助 遺落水晶鞋 通過提高自身心靈的修養以認識世界,我認為很像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