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中先天為體,後天為用,怎麼理解?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有什麼

時間 2021-10-14 20:20:42

1樓:謇蕊郟冬梅

1.古代易有三種:《連山》《歸藏》《周易》。分別為先天、中天,後天。前兩種已失傳。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四」(---《周禮》)

2.伏羲氏畫八卦,神農氏將其推衍為六十四卦。伏羲八卦方點陣圖就是「先天八卦」。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周易.繫辭》)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先天八卦的**,因為是宇宙萬物沒有形成以前就存在的,即「觀像於天,觀法於地」,所以就叫做「先天」。

先天以艮卦為首,講的是對待,也就是把八個卦分為四組,以說明它的陰陽對待關係:「天地定位,雷風相薄,山澤通氣,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3.後天八卦出自文王,周文王囚羑里,演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而作爻辭。若要講究八卦的起用,一般是用文王的後天八卦。

後天八卦以乾卦為首,講究流行,即講求陰陽的依存和相互。「帝出乎震。齊乎冀。相見乎離。

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

勞乎坎。成言乎艮。

」4.可以這樣理解:先天八卦是原本就存在的,是體;後天八卦是流行的,講求的是用。至於兩者的不同,上邊也簡單說了下。

2樓:誠清平風水學堂

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區別

3樓:白斐功雨華

比如,你還沒出生之前(在母親肚子),為先天,出生之後為後天,有什麼不同,先天沒五行,後天有五行。

在地球誕生之前為先天,之後為後天,雲形成之前為先天,之後為後天。就看自己怎麼理解了,算卦不可以看先天(沒有五行),得看後天五行生剋化製為準。

易經中說先天八卦為體後天八卦為用,兩者在生活中怎樣運用?

4樓:恆業電腦

易經中先天為體是因為先天八卦源自河圖,河圖眾數和6,6代表陰,陰代表靜,所以為體。後天八卦源於洛書,洛書眾數和為9,9代表陽所以為動為用。

眾數和的概念可以這樣算,舉例:洛書任何兩列數字,如951,435,276。951*435=413685眾數和推導=4+1+3+6+8+5=27 2+7=9,河圖也同理推論:

16527*38594=637843038,6+3+7+8+4+3+3+8=42,4+2=6無不應驗,。所以易經的卦象以6代表陰爻,9代表陽爻。這可是千古之謎喲!!!

最近幾年才得以破解的。加贊吧!

兩者在生活中的運用就多不勝數,風水、中醫、武術等術多以後天八卦結合五行,九星等作為參照,其實這是有失偏頗的。個人認為應以六十四卦方圓圖作為參照。二進位制就是六十四卦的變體,人體的dna也是與六十四卦相對應的。

本人目前正在研究現代數學與易經的關係,已有一些心得。待時機成熟,我也可能做一些程式出來,供大家把玩。有興趣的話可以經常交流一下。

周易與易經的區別

5樓:超級晨霧的光

周易屬於易經,二者沒有區別。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永珍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擴充套件資料

《周易》名稱由來:《周易》又稱《易經》,分為經部和傳部,經部之原名就為《周易》,是對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凶的判斷。

而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是孔門**對《周易》**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

6樓:俺是七姐

不是一回事。易經有三本,周易是傳世的一本。

按照南懷瑾的說法: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裡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國的文化,都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易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這本書,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

事實上還有兩種《易經》,一種叫《連山易》,一種叫《歸藏易》,加上《周易》,總稱為「三易」。《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樣的。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

《連山易》以艮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這是三易的不同之處。說到這裡,我們要有一個概念,現在的人講《易經》,往往被這一本《周易》範圍住了,因為有人說《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絕傳了。事實上還有沒有?

這是一個大問題,可以說現在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江湖」中這一套東西,如醫藥、堪輿,還有道家這一方面的東西,都是《連山》、《歸藏》兩種易學的結合。

《連山》、《歸藏》以外,《周易》的本身這門學問中,有一個原則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說《易經》包括了三個大原則:就是

一、變易;

二、簡易;

三、不易易經》,先要了解這三大原則的道理。

(1)變易

第一,所謂變易,是《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譬如我們坐在這裡,第一秒鐘坐下來的時候,已經在變了,立即第二秒鐘的情況又不同了。

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麼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由這一點,我們同時亦瞭解到印度佛學中的一個名詞「無常」。這個名詞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變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廟裡塑一個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頭吐得很長,名「白無常」,而說這個「無常鬼」來了,人就要死亡,這是迷信。實際上「無常」這名詞,是一種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能永恆存在的,所以名為「無常」,這就是《易經》中變易的道理。

我們中國文化中的《易經》,是講原則,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非變不可,這是原則。印度人則是就現象而言,譬如看見一幢房子蓋起來,這房子將來一定會倒,看見人生下來,也一定會病、會老、會死,這是看現象而名之為「無常」。

(2)簡易

第二簡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瞭解的。在這裡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

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瞭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我們看京劇裡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麼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

有,有這個方法。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後,懂了宇宙事物以後,把八卦的圖案,排在指節上面,再加上時間的關係,空間的關係,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來。這就是把那麼複雜的道理,變得非常簡化,所以叫作簡易。

那麼,《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都在變,儘管變的法則很複雜,宇宙萬事萬物再錯綜複雜的現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後,就非常簡單了。

(3)不易

第三不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的,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來永珍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是永恆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薩」。

哲學家叫它是「本體」,科學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麼名稱,反正有這樣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能變萬有、萬物、萬事的「它」是不變的。

這是《易經》的三個原則,先要懂得。

7樓:匿名使用者

有兩種觀點

主流的觀點認為,周易就是易經,是同一部書的兩種叫法,因為易經成書於周初,所以又稱為周易。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易經指的是三易,周易指的是其中的一部,持這種觀點的人較少,現在人們普遍還是認為周易就是易經。

8樓:淡淡清香飄千古

周易賦胡秉言

鴻濛混沌兮,孕盤古,無極始出兮,太極來。初生兩儀兮,列四象,衍生八卦兮,智慧開。始祖伏羲,長坐方壇、聽八風之氣,觀草長鶯飛,審雷霆雨雪,察四季消長,度鷹翔魚躍,悟八卦之魂,生八卦之理。

開陰陽之道,正姻緣、和人倫秩序。「塗光休氣兆北閾,赤文綠字煥東周」。 人奉之為神,尊八卦祖師。

開華夏之文明,蘊奧妙神奇矣。

西伯姬昌兮,演文王八卦。推論解讀兮,八八六十四。疊加成象,鑑析準確。

乾坤立道列南北,造化天地成萬物。雷聲震震曰善教,巽逐陰風曰進退。坎險陷陷心憚慮,離麗附和柔順心。

艮止審慎動靜適,兌喜悅悅善照臨。

下古孔子兮,精修十翼。察言、觀變,制器、卜佔。取義象位之說,闡陰陽之對立。

成系統之世界觀,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之變化。強宇宙變化之生生不息,說「天地之大德」,提「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之精論,。告後人「物極必反」之思想,調「居安思危」之憂患。

倡「順乎天而應乎人」,張自強不息,變革以成偉業。以「保合太和」之最高理想目標,承「和諧」之思想。立「易與天地準」。

拓模糊解釋現實之精確,確立易卦包羅永珍之精髓,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人更三聖,世歷三古。陰陽互應,剛柔相濟,厚德載物,唯有周易。

易道深矣。「求千太萬後之果,明千思萬緒之象」,經上下幾千年,收無數仁人志士之鑑析,成群經之首而不愧。

古哉周易,新哉周易,東方文化之核心。天開新宇兮,浩正氣,地現阡陌兮,展心懿。古為今用取精華,陰陽二進舉世奇。

揭示二元之規律,珍惜瑰寶悟易理。智慧若清泉,綿遠若流長,用之不完,汲之不盡。「鴛鴦繡罷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玉匣存來枕邊放,怎舍一時離己身。

9樓:匿名使用者

《易經》和《周易》人們往往把它們當作一回事,而在有些人心中卻不是一回事。《易經》一般是指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時寫的那本東西。它包括六十四個掛圖,卦辭和爻辭三個部分。

相傳此書到春秋時已無人看懂,而孔子翻爛幾本竹簡,琢磨清楚了就寫了稱為《易傳》的註解與文王的《易經》放到一塊。後來《易經》和《易傳》合起來混編稱為《周易》。由於《周易》中的八卦符號是伏羲所畫,因此《周易》就等於是伏羲、文王、孔子三個聖人合寫的書。

孔子由讀者變成了作者。這三位作者前後相差若2023年。2023年,湖南長沙的西漢馬王堆出土了將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紀的《周易》、《道德經》和其它書籍。

在那本《周易》中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認為是《易傳》作者所著的〈繫辭傳〉上、下,但並不包括《十翼》其它的部分。所以現在的《周易》還應有一位漢代以後的《十翼》作者,可惜這位作者不願出名,把功勞都記在孔子身上。既然《周易》是經孔子編撰的,而這位聖人有個愛刪改的毛病。

比如原來1000多詩歌經他一編撰就剩下三百多篇了。所以,很難確定,孔子對《易經》刪改有多大。好在專家考究認為《易經》六十四經體例完整和諧不可分割,文字風格前後一致,當屬一氣呵成,而非幾個時代的斷續之作。

當然孔子增刪其中幾個字還是可能的,但不影響後人對《易經》的整體把握。

現代大師所謂對《易經》的解讀,實質上是對《易傳》的解讀,與文王易經基本上沒有關係。李耳的《老子》才是真正對《易經》的解讀、繼承和發展。

八卦分為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這兩種有什麼區別呢

進擊的巨人 八卦是什麼呢?易經有言 陰陽生太極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而香港八卦雜誌的創辦人,認為世界上紛紛擾擾的小道訊息,其中大多是源自於男 陽 女 陰 間的恩怨情仇,好比陰陽衍生出八卦一般,故名八卦雜誌 先天八卦是什麼?易 一 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宇宙形成的...

八卦是不是分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兩種?究竟兩者有什麼區別

進擊的巨人 八卦是什麼呢?易經有言 陰陽生太極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而香港八卦雜誌的創辦人,認為世界上紛紛擾擾的小道訊息,其中大多是源自於男 陽 女 陰 間的恩怨情仇,好比陰陽衍生出八卦一般,故名八卦雜誌 先天八卦是什麼?易 一 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宇宙形成的...

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內在的聯絡與區別是什麼

先天八卦又稱伏羲八卦,傳說是由距今七千年的伏羲氏觀物取象的所作。先天八卦的卦序是 一乾 二兌 三離 四震 五巽 六坎 七艮 八坤。先天八卦數可以用8減去相應的二進位制,比如乾卦二進位制111,十進位制是7,8 7 1 故乾一 坤為000,十進位制0,故坤八。先天八卦的方位是 兌二 乾一 南 巽五 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