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臨安邸的一二兩句描寫了怎樣的圖景

時間 2021-10-14 20:57:55

1樓:匿名使用者

名稱】: 題臨安邸

【體裁】: 七言詩

【年代】: 宋

【作者】:林升

【原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註釋】

①邸:官府,官邸。

②休:停止、罷休。

③直:簡直。

④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京城。

⑤暖風:這裡不僅指自然界和煦的風,還指由歌舞所帶來的令人痴迷的「暖風」。

⑥臨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譯文】

青山之外還有青山,高樓之外還有高樓,湖中的遊客皆達官貴人,他們通宵達旦與歌*舞女一起尋歡作樂,紙薰金迷,這種情況不只何時才能罷休?暖洋洋的春風把遊人吹得醉醺醺的,他們忘乎所以,只圖偷安宴樂於西湖,竟把杭州當成了汴州。

【賞析】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是一首政治諷刺詩。

公元2023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

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鬱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

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歌舞,什麼時候才能罷休?

後兩句「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遊人」不能理解為一般遊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詩中「薰」「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作者簡介】

林升,字夢屏,平陽(今屬浙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孝宗朝(1163—1189),是一位擅長詩文的士人。《西湖遊覽志餘》錄其詩一首,名詩有《題臨安邸》。

古詩今譯

山外有青山樓外有樓,西湖的歌舞何時方休?暖風把遊人薰得陶醉,簡直把杭州當作汴州。

名句賞析——「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統治者不思收復失地,只想偏安一隅,在杭州大造宮殿園林,僅花園就修了40多所,其他貴族富豪的樓臺亭榭更是不計其數。這首詩的前兩句,從空間和時間的無限,寫盡杭州的山水樓臺之美和歌舞昇平的景復象。「幾時休」三個字,責問統治者:

驕奢淫逸的生活何時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復國的事業幾時能著手?然而,暖洋洋的風把遊人吹得好像喝醉了酒,飄飄然,陶陶然,個個醉生夢死,毫無憂患意識,竟然把江南的杭州當作了中原的汴州。

「暖風」語意雙關,既是溫暖的自然風,也是紙醉金迷的靡靡之風。末句既是諷刺,又是警告:長此以往,必將重蹈覆轍,杭州也會像汴州一樣,淪於金人的鐵蹄之下。

全詩不用典故,篇幅極短而內蘊豐富,語言平易而憂憤深沉。

2樓:使用者

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歌舞,什麼時候才能罷休

3樓:匿名使用者

朝廷偏安一隅在虛假的繁榮太平中紙醉金迷的圖景

《題臨安邸》的詩意

4樓:阿沾

詩意:遠處青山疊翠,近處樓臺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時才會停止?**的香風陶醉了享樂的貴人們,簡直是把偏安的杭州當作昔日的汴京!

原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題臨安邸》是宋代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七絕。

林升(生卒年不詳),字雲友,又名夢屏,南宋詩人,生平事蹟亦不詳。溫州橫陽親仁鄉蓀湖裡林坳(今屬蒼南縣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與平陽林升卿謀葬父序》)。

此詩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的特徵,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

後兩句以諷刺的語言寫出當政者縱情聲色,並通過「杭州」與「汴州」的對照,不露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腐朽本質。

也由此表現出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全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5樓:匿名使用者

《題臨安邸》詩意如下:

青山無盡樓閣連綿望不見頭,西湖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風吹得貴人如醉,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

題臨安邸

【作者】林升 【朝代】宋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賞析: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

公元2023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岳飛等愛國人士;

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鬱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

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歌舞,什麼時候才能罷休?

後兩句「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遊人」不能理解為一般遊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

詩中「薰」「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6樓:韓琴

1,《題臨安邸》這首詩的詩意是:

遠處青山疊翠,近處樓臺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時才會停止?**的香風陶醉了享樂的貴人們,簡直是把偏安的杭州當作昔日的汴京!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牆頭詩,不但通過描寫樂景來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審美境界中,蘊含著深沉的意蘊。同時,詩人以諷刺的語言中,不漏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反動本質,也由此表現出詩人的憤激之情。

2,《題臨安邸》是宋代林升所作的七絕詩,全文如下: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擴充套件資料

1,創作背景:

宋朝原來建都於汴梁,北宋靖康元年(2023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紙醉金迷中,這些「遊人」們簡直把杭州當成了故都汴州。

詩人作《題臨安邸》揭露那些「遊人們」無視國家前途與命運,沉醉在醉生夢死、不顧國計民生的卑劣行為,同時,也表達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及其對統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的憤怒之情。

2,賞析:詩的頭句「山外青山樓外樓」 詩人描寫山河的美好,表現出的是一種樂景。接著寫到:

「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面對國家的現實處境,觸景傷情。這樣美好的大好山河,卻被金人佔有。

後兩句「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遊人」在這裡不能僅僅理解為一般遊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這句緊承上「西湖歌舞幾時休」而來。

詩人面對這不停的歌舞,看著這些「遊人們」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現出自己的感慨之情。

7樓:初夏的塵埃

詩意:此詩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的特徵,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後兩句以諷刺的語言寫出當政者縱情聲色,並通過「杭州」與「汴州」的對照,不露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腐朽本質,也由此表現出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全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8樓:

題臨安邸的拼音:

[tí lín ān dǐ]

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

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歌舞,什麼時候才能罷休?

後兩句「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題臨安邸》是宋代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的特徵,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後兩句以諷刺的語言寫出當政者縱情聲色,並通過「杭州」與「汴州」的對照,不露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腐朽本質,也由此表現出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全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雨晴》一二兩句描寫了怎樣的畫面,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對詩的三四句進行賞析

應該看情況啊,如果他表現出不愛你了為什麼還要珍惜他呢?如果他是真心的管他是一年還是幾年或者是十年?漁家傲 這首詞的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結合語句進行賞析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是借雁去衡陽回雁峰的典故,來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思歸不是因為厭棄邊塞生活,不顧國家安危。而是邊防淒厲的號角...

杜牧的秋浦途中,前兩句描寫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一 二兩句描寫水陸風光,再現詩人風塵僕僕的身影和暗淡悽迷的心態。山路蜿蜒,落木蕭蕭,秋雨紛紛 溪水伸展,秋風浙浙,波搖草動 山程水驛,風雨悽迷,字裡行間流露出人行秋風的寒涼心態和冷寂情緒。蕭蕭 描落葉紛飛之狀,暗含秋風無情 寒意蕭疏,枯黃了行人的口光,遮蔽了蜿蜒的山路。淅淅 狀秋風颯颯之態,泛起波光...

憫農春種一粒慄的那首一二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三四兩句運用了什麼描寫手法

尋該隱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 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第一 二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以 春種 秋收 概寫農民的勞動。從 一粒粟 化為 萬顆子 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 四海無閒田 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閒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