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友人入蜀的翻譯和鑑賞,《送友人入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時間 2021-10-14 22:19:31

1樓:小尹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見說蠶叢路, 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 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 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 不必問君平。

這是一首以描繪蜀道山川的奇美著稱的抒情詩。天寶二年(743)李白在長安送友人入蜀時所作。

全詩從送別和入蜀這兩方面落筆描述。首聯寫入蜀的道路,先從蜀道之難開始: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臨別之際,李白親切地叮囑友人:聽說蜀道崎嶇險阻,路上處處是層巒疊嶂,不易通行。語調平緩自然,恍若兩個好友在娓娓而談,感情顯得誠摯而懇切。

它和《蜀道難》以飽含強烈激情的感嘆句「噫籲?劍?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開始,寫法迥然不同,這裡只是平靜地敘述,而且還是「見說」,顯得很委婉,渾然無跡。

首聯入題,提出送別意。頷聯就「崎嶇不易行」的蜀道作進一步的具體描畫: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蜀道在崇山峻嶺上迂迴盤繞,人在棧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來,從人的臉側重迭而起,雲氣依傍著馬頭而升起翻騰,象是騰雲駕霧一般。「起」、「生」兩個動詞用得極好,生動地表現了棧道的狹窄、險峻、高危,想象詭異,境界奇美,寫得氣韻飛動。

蜀道一方面顯得崢嶸險阻,另一方面也有優美動人的地方,瑰麗的風光就在秦棧上: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此聯中的「籠」字是評家所稱道的「詩眼」,寫得生動、傳神,含意豐滿,表現了多方面的內容。它包含的第一層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葉婆娑,籠罩著棧道。

這正是從遠處**到的景色。秦棧便是由秦(今陝西省)入蜀的棧道,在山岩間鑿石架木建成,路面狹隘,道旁不會長滿樹木。「籠」字準確地描畫了棧道林蔭是由山上樹木朝下覆蓋而成的特色。

第二層的意思是:與前面的「芳樹」相呼應,形象地表達了春林長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後,「籠秦棧」與對句的「繞蜀城」,字凝語煉,恰好構成嚴密工整的對偶句。

前者寫山上蜀道景緻,後者寫山下春江環繞成都而奔流的美景。遠景與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襯,風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瑋的蜀道山水畫。詩人以濃彩描繪蜀道勝景,這對入蜀的友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撫慰與鼓舞。

尾聯忽又翻出題旨: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李白瞭解他的朋友是懷著追求功名富貴的目的入蜀,因而臨別贈言,便意味深長地告誡:個人的官爵地位,進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詢問善卜的君平呢!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賣卜為生。

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轉地啟發他的朋友不要沉迷於功名利祿之中,可謂諄諄善誘,凝聚著深摯的情誼,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聯寫得含蓄蘊藉,語短情長。

這首詩,風格清新俊逸,曾被前人推崇為「五律正宗」(《唐宋詩醇》卷一)。詩的中間兩聯對仗非常精工嚴整,而且,頷聯語意奇險,極言蜀道之難,頸聯忽描寫纖麗,又道風景可樂,筆力開闔頓挫,變化萬千。最後,以議論作結,實現主旨,更富有韻味。

清人趙翼曾指出李白所寫的五律,「蓋才氣豪邁,全以神運,自不屑束縛于格律對偶,與雕繪者爭長。然有對偶處,仍自工麗;且工麗中別有一種英爽之氣,溢位行墨之外」(《甌北詩話》卷一)。這一評語很精確,正好道出了這首五律在對偶上的藝術特點。

2樓:匿名使用者

聽說從這裡去蜀國的道路,崎嶇艱險自來就不易通行。

山崖從人的臉旁突兀而起,雲氣依傍著馬頭上升翻騰。

花樹籠罩從秦入川的棧道,春江碧水繞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進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著去詢問善卜的君平。

這是一首以描繪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稱的抒情詩,公元743年(天寶二年)李白在長安送友人入蜀時所作。 全詩從送別和入蜀這兩方面落筆描述。首聯寫入蜀的道路,先從蜀道之難開始: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臨別之際,李白親切地叮囑友人:

聽說蜀道崎嶇險阻,路上處處是層巒疊嶂,不易通行。語調平緩自然,恍若兩個好友在娓娓而談,感情顯得誠摯而懇切。它和《蜀道難》以飽含強烈激情的感嘆句「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開始,寫法迥然不同,這裡只是平靜地敘述,而且還是「見說」,顯得很委婉,渾然無跡。

首聯入題,提出送別意。頷聯就「崎嶇不易行」的蜀道作進一步的具體描畫:「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 蜀道在崇山峻嶺上迂迴盤繞,人在棧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來,從人的臉側重迭而起,雲氣依傍著馬頭而升起翻騰,像是騰雲駕霧一般。「起」、「生」兩個動詞用得極好,生動地表現了棧道的狹窄、險峻、高危,想象詭異,境界奇美,寫得氣韻飛動。 蜀道一方面顯得崢嶸險阻,另一方面也有優美動人的地方,瑰麗的風光就在秦棧上: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此聯中的「籠」字是評家所稱道的「詩眼」,寫得生動、傳神,含意豐滿,表現了多方面的內容。它包含的第一層意思是:

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葉婆娑,籠罩著棧道。這正是從遠處**到的景色。秦棧便是由秦(今陝西省)入蜀的棧道,在山岩間鑿石架木建成,路面狹隘,道旁不會長滿樹木。

「籠」字準確地描畫了棧道林蔭是由山上樹木朝下覆蓋而成的特色。第二層的意思是:與前面的「芳樹」相呼應,形象地表達了春林長得繁盛芳茂的景象。

最後,「籠秦棧」與對句的「繞蜀城」,字凝語煉,恰好構成嚴密工整的對偶句。前者寫山上蜀道景緻,後者寫山下春江環繞成都而奔流的美景。遠景與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襯,風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瑋的蜀道山水畫。

詩人以濃彩描繪蜀道勝景,這對入蜀的友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撫慰與鼓舞。尾聯忽又翻出題旨:「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 李白瞭解他的朋友是懷著追求功名富貴的目的入蜀,因而臨別贈言,便意味深長地告誡:個人的官爵地位,進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詢問善卜的君平呢!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賣卜為生。

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轉地啟發他的朋友不要沉迷於功名利祿之中,可謂諄諄善誘,凝聚著深摯的情誼,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聯寫得含蓄蘊藉,語短情長。 這首詩,風格清新俊逸,曾被前人推崇為「五律正宗」(《唐宋詩醇》卷一)。

詩的中間兩聯對仗非常精工嚴整,而且,頷聯語意奇險,極言蜀道之難,頸聯忽描寫纖麗,又道風景可樂,筆力開闔頓挫,變化萬千。最後,以議論作結,實現主旨,更富有韻味。清人趙翼曾指出李白所寫的五律,「蓋才氣豪邁,全以神運,自不屑束縛于格律對偶,與雕繪者爭長。

然有對偶處,仍自工麗;且工麗中別有一種英爽之氣,溢位行墨之外」(《甌北詩話》卷一)。這一評語很精確,正好道出了這首五律在對偶上的藝術特點。

《送友人入蜀》李白 簡要賞析\'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兩句的詩眼各是什麼

3樓:戈爾燈風暴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這兩句詩以鮮明的形象描繪了蜀道之艱難險阻,上

句寫山專勢之陡,下句寫山勢之屬高——山從人面前拔地而起,巍然屹立於前;一團一團的雲霧在馬頭旁邊升騰翻滾,飄然而去。詩句從人與馬的感覺上寫出了山勢的險要。「起」、「生」二字用得極好,生動地表現了蜀道的險峻、狹窄、高危,氣韻飛動,境界奇美,想象妙絕。

閱讀下面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完成後面的題目。 送友人入蜀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

4樓:三十蠢禿鞘

(復1)本詩的首聯只是平靜地制敘述,宛如好友娓娓而談,感情誠摯懇切,「見說」一詞顯得委婉;《蜀道難》的首句則是包含強烈激情的感嘆句,以感情強烈的詠歎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

(2)「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蜀道在崇山峻嶺上迂迴盤繞,人在棧道上走,山崖峭壁如迎面而來,從人的臉側重疊而起,雲氣依傍馬頭升起翻騰,似騰雲駕霧。「起」「生」麗個動詞用得極妙,生動地表現了棧道的狹窄、險峻、高危。

(意對即可)

(3)①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葉婆娑,籠罩棧道;②與「芳樹」相呼應,形象地表達了春林繁盛芳茂的景象。(言之有理即可)

《送友人入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荀煜靈

李白瞭解他的朋友是懷著追求功名富貴的目的入蜀,因而臨別贈言,便意味深長地告誡:個人的官爵地位,進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詢問善卜的君平呢!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賣卜為生.

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轉地啟發他的朋友不要沉迷於功名利祿之中,可謂諄諄善誘,凝聚著深摯的情誼,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聯寫得含蓄蘊藉,語短情長.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臨別之際,李白親切地叮囑友人:聽說蜀道崎嶇險阻,路上處處是層巒疊嶂,不易通行.語調平緩自然,恍若兩個好友在娓娓而談,感情顯得誠摯而懇切.

首聯入題,提出送別意.頷聯就「崎嶇不易行」的蜀道作進一步的具體描畫:「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蜀道在崇山峻嶺上迂迴盤繞,人在棧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來,從人的臉側重迭而起,雲氣依傍著馬頭而升起翻騰,像是騰雲駕霧一般.「起」、「生」兩個動詞用得極好,生動地表現了棧道的狹窄、險峻、高危,想象詭異,境界奇美,寫得氣韻飛動.

李白送友人翻譯,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譯

送友人。李白 唐代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譯文。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牆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盪,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頻頻...

李白送友人。友人指誰,李白 送友人 的友人是指誰

贈汪倫該是最熟悉的一首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也是他別離時的詩作 與杜甫 也曾有數次別離 他曾經送過很多友人 也曾留下詩篇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應該是指孟浩然吧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李白送友人的友人指,李白的詩《送友人》中的友人指的是誰?

毛學岺呂歌 送友人 一詩,通篇情感,皆緣於送別杜甫。此去爾勿言,甘心如轉蓬。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 李白初到兗州,就曾作如此表白,為實現思想,甘心於如同飄轉的蓬草,浪跡四方。送友人 與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為同時作,是篇續作,正篇詩題上己有 送杜二甫 續作便徑寫 送友人 三字。李白全集編年註釋 李白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