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絲是哪個民族

時間 2021-10-14 22:19:31

1樓:匿名使用者

葫蘆絲屬單簧氣鳴樂器。傣族語「篳朗刀」意為「豎吹的樂器」。漢族譯作「葫蘆簫」。

除了傣族有之外,德昂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等都有。德昂族稱「米倫」、「比格寶」、「渥格寶」、「布賴」;阿昌族稱「撥勒翁」;布朗族稱「同格滿」;佤族稱「拜」,西盟佤族稱「拜洪廖」、「背板」。流傳於雲南德巨集的潞西、瑞麗、盈江、隴川、梁河、臨滄的耿馬、鎮康等地。

2樓:匿名使用者

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傳於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

3樓:

葫蘆絲是簧管樂器,常用於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適於演奏旋律流暢的樂曲或舞曲,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巨集、臨滄地區

葫蘆絲:簧管樂器,又叫葫蘆簫。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巨集、臨滄地區。

傣族的葫蘆絲又稱為「篳朗叨」,意為「帶葫蘆直吹的篳」,它是把三根長短不一的竹管並排插入葫蘆。竹管下端,嵌有銅簧片,中間一根較長的竹管開七個按音孔,前六後一,可吹出由(g~g1)一個八度的旋律音,稱為主管。其餘兩根是副管,只設簧片、不開音孔,葫蘆柄端開有送氣孔或插入一小竹管形成吹口,吹奏時,主管奏主旋律,副管發單音,形成和聲效果,音色柔美悅耳。

阿昌族的葫蘆簫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語稱「潑勒翁」,意為「有葫蘆的簫」。用葫蘆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長6釐米,主管長50釐米,副管分別長33和17釐米,在兩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側,分別留有一條竹片,用細竹條與主管捆紮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稱葫蘆簫為「拜洪廖」,3根簫管插入葫蘆底部,用蠟封固,上端的竹製吹管僅長兩釐米。尤為獨特的是,主管除開有7個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還開有兩個氣孔。主管演奏旋律,兩根副管發出純五度音程的持續音為旋律伴奏。

如不需要持續音或需要單持續著時,還可將副管堵住。

葫蘆簫常用於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最適於演奏旋律流暢的樂曲或舞曲,曲調中一般長音較多,合音豐富,樂聲柔美和諧,能較好抒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1958 年,雲南省歌舞團首先把音域擴充套件為14 個音。近年來,北京的一些文藝團體又製成兩種新葫蘆簫。其中的六管葫蘆簫,可以吹奏單音、雙音、單旋律加持續音及兩個和音旋律加持續音。

既保持了原來樂器特有的音色和風格,又增大了音量、擴充套件了音域、豐富了音響色彩和表現力

葫蘆絲的簡譜有哪些,《涼涼》葫蘆絲簡譜

葫蘆絲的樂譜都是簡譜,著名的有 月光下的鳳尾竹 竹林深處 等。還有一些很簡單的樂曲,像 軍港之夜 甜蜜蜜 女人是老虎 沂蒙山小調 水調歌頭 等。這些我都吹過,很簡單 月光下的鳳尾竹 竹林深處 軍港之夜 甜蜜蜜 女人是老虎 沂蒙山小調 水調歌頭 金色的孔雀 漁歌 萍聚 春到草原 小卜少 趕擺 等等 月...

葫蘆絲是吹的還是吸的,葫蘆絲啦怎麼吹

吹的。1 吐音。吐音是葫蘆絲演奏中較重要的技法。吐音又分為單吐 雙吐 三吐三種。單吐。利用舌尖部頂住上顎前半部 即 吐 字發音前狀態 截斷氣流,然後迅速地將舌放開,氣息隨之吹出。通過一頂一放的連續動作,使氣流斷續地進入吹口,便可以獲得斷續分奏的單吐效果,完成單吐的過程。單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 t 標示...

葫蘆絲樂器

頻平和騎筠 葫蘆絲快慢樂曲都適合 快的樂曲更有味道,比如 多情的巴烏 傣寨情歌 歡樂潑水節。 經潔玉慕若 葫蘆簫常用於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最適於演奏旋律流暢的樂曲或舞曲,曲調中一般長音較多,合音豐富,樂聲柔美和諧,能較好抒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葫蘆簫在傣 阿昌等族人民中最為普及,是娛樂時助興的樂器,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