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小篆各是怎麼回事,文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然後是什麼

時間 2021-10-14 22:38:34

1樓:

甲骨文簡介】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金文中國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 。商 、西周、 春秋、 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型的總稱。清代吳式芬把商周銅器銘文編成《捃古錄金文》一書,收集的資料多,考釋嚴謹,影響頗大 , 金文一詞遂有了界說 。

這時所謂金文皆指整篇的銘文,不稱單字。

小篆也叫「秦篆」。通行於秦代。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稱:「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愛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今存(琅琊臺刻石)、 《泰山刻石》殘石(如圖),即小篆代表作。

秦權上刻制的小篆,據說是李斯書寫的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制的統一文字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由於其字型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

又因為其筆畫複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新增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一直採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偽技術出現。康熙字典上對所有的字還注有小篆寫法。

2樓:落筆成韻

12、漢字起源「去」

甲骨文,金文,小篆各是怎麼回事?

3樓:金果

1.甲骨文

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曆法、醫藥等科學技術。

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註、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6~前10世紀)以龜甲、獸骨為載體的文獻。

2.金文

是中國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型的總稱。金文可略分為四種,即商朝金文(前2023年左右~前2023年左右)、西周金文(前2023年左右至前771年)、東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漢金文 (前221年~前219年)。

3.小篆

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但由於其字型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為其筆畫複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新增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一直採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偽技術出現。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 各國的漢字出現了簡繁不

一、一字多形的情況。

秦始皇滅六國後,下令以秦國的「小篆」作標準,統一全國文字。篆體,又稱為「篆書」,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

擴充套件資料:

甲骨文特點:

一、從甲骨上的文字看,它們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筆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筆畫多方折,對後世篆刻的用筆用刀產生了影響。從結構字型上看,文字不僅有變化,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還顯示了穩定的格局。

因此從章法上看,雖受骨片大小和形狀的影響,仍表現了鐫刻的技巧和書寫的藝術特色。「甲骨書法」現今已在一些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中流行,就證明了它的魅力。

二、從用筆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堅硬的龜甲或獸骨上,所以,刻時多用直線,曲線也是由短的直線接刻而成。其筆畫粗細也多是均勻;由於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數線條呈現出中間稍粗兩端略細的特徵,顯得瘦勁堅實,挺拔爽利,並且富有立體感。

三、就結字而言,甲骨文外形並且多以長方形為主間或少數方形,具備了對稱美或者一字多形的變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結字上還具有了方圓結合,開合輯讓的結構形式,有的字還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圖畫的痕跡,具有文字最初發展階段的稚拙和生動。

四、從章法上看,卜辭全篇行款清晰,文字大小錯落有致。每行上下、左右、雖有疏密變化,但全篇能行氣貫串、大小相依、左右相應、前後呼應的活潑局面。並且,字數多者,全篇安排緊湊,給人以茂密之感,字數少者又顯得疏朗空靈,總之,都呈現出古樸而又爛漫的情趣。

金文的分類:

一、商朝金文

縱然商朝以前已有青銅器,金文之始,實在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初時只有寥寥數字,及至周初,已達千二百餘字。商末鑄有金文之青銅器日多,然所述仍十分簡略,多為鑄者或其先祖之名諱。

至商亡時,方有文章出現,然其時最長之文,仍僅有四十餘字。

二、西周金文

及至周代商起,金文漸興,天子之事,如昭王南巡,穆王西狩等,多有記述。

三、東周金文

自平王東遷以降,鐵器漸見,鍾等青銅樂亦漸多,且亦能鑄文於青銅器外側,故金文所錄,已非如當初般,只為王公大臣之事,戰功、音階等,皆有鑄錄。此時金文被廣泛使用,堪稱全盛時期。

四、秦漢金文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詔令書同文,並於四方立碑,所用之文字皆為小篆,且不再刻銘文於鐘鼎之上,由是金文漸衰。及至漢代,民間多鑄銘文於鐵器之上,青銅之器,不復使用,金文自是不見於史。

小篆特點:

一、是長方形,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腳,大致比例為3:2左右。

二、是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致。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對稱不僅存在於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於字的區域性對稱,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

四、是上緊下鬆,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當然也有下無腳的字,主體筆畫在下部,上部的筆畫則可以聳起。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從甲骨上的文字看,它們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筆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筆畫多方折,對後世篆刻的用筆用刀產生了影響。從結構字型上看,文字不僅有變化,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還顯示了穩定的格局。

因此從章法上看,雖受骨片大小和形狀的影響,仍表現了鐫刻的技巧和書寫的藝術特色。「甲骨書法」現今已在一些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中流行,就證明了它的魅力。

二、從用筆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堅硬的龜甲或獸骨上,所以,刻時多用直線,曲線也是由短的直線接刻而成。其筆畫粗細也多是均勻;由於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數線條呈現出中間稍粗兩端略細的特徵,顯得瘦勁堅實,挺拔爽利,並且富有立體感。

三、就結字而言,甲骨文外形並且多以長方形為主間或少數方形,具備了對稱美或者一字多形的變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結字上還具有了方圓結合,開合輯讓的結構形式,有的字還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圖畫的痕跡,具有文字最初發展階段的稚拙和生動。

四、從章法上看,卜辭全篇行款清晰,文字大小錯落有致。每行上下、左右、雖有疏密變化,但全篇能行氣貫串、大小相依、左右相應、前後呼應的活潑局面。並且,字數多者,全篇安排緊湊,給人以茂密之感,字數少者又顯得疏朗空靈,總之,都呈現出古樸而又爛漫的情趣。

金文的分類:

一、商朝金文

縱然商朝以前已有青銅器,金文之始,實在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初時只有寥寥數字,及至周初,已達千二百餘字。商末鑄有金文之青銅器日多,然所述仍十分簡略,多為鑄者或其先祖之名諱。

至商亡時,方有文章出現,然其時最長之文,仍僅有四十餘字。

二、西周金文

及至周代商起,金文漸興,天子之事,如昭王南巡,穆王西狩等,多有記述。

三、東周金文

自平王東遷以降,鐵器漸見,鍾等青銅樂亦漸多,且亦能鑄文於青銅器外側,故金文所錄,已非如當初般,只為王公大臣之事,戰功、音階等,皆有鑄錄。此時金文被廣泛使用,堪稱全盛時期。

四、秦漢金文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詔令書同文,並於四方立碑,所用之文字皆為小篆,且不再刻銘文於鐘鼎之上,由是金文漸衰。及至漢代,民間多鑄銘文於鐵器之上,青銅之器,不復使用,金文自是不見於史。

小篆特點:

一、是長方形,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腳,大致比例為3:2左右。

二、是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致。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對稱不僅存在於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於字的區域性對稱,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

四、是上緊下鬆,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當然也有下無腳的字,主體筆畫在下部,上部的筆畫則可以聳起。

5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和金文不一柈。

6樓:匿名使用者

小鬼,丁文是很好,很老很老很老很老很老很老很遠好呵呵,很好很好很好很冷呵呵呵呵

7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知道??????????????????

文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然後是什麼

8樓:班怡應子石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稱「銘文」,它比甲骨文規範.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統一整理成一種樣式,這種字型稱為「大篆」.我國古代文字的演變歷程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故選d.

隸書,甲骨文,金文,小篆分別是哪個朝代的

9樓:匿名使用者

隸書起源於戰國。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金文是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甲骨文金文 這是什麼字,甲骨文,金文,小篆各是怎麼回事?

這個字是 高。甲骨文字形,象樓臺重疊之形。 霜葉後院自留地 這個字是 郭 有時也用.做 高 甲骨文,金文,小篆各是怎麼回事? 甲骨文和金文不一柈。 小鬼,丁文是很好,很老很老很老很老很老很老很遠好呵呵,很好很好很好很冷呵呵呵呵 我不知道...

甲骨文的別稱,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別名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 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 殷墟文字 殷契 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因為這些龍骨主要是龜類獸類的甲骨,是以人將它們命名為 甲骨文 研究它的學科就叫做 甲骨學 甲骨文又稱為文字學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我國最早的系統文字,也是比較成熟的...

「燕」字的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怎麼寫

舟山顏值擔當 甲骨文寫法 篆書寫法 隸書寫法 楷書寫法 燕 拼 音 y n y n 部 首 灬 筆 畫 16 y n 1.鳥類的一科,候鳥,常在人家屋內或屋簷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蟲,對農作物有益 爾 形容新婚夫婦親睦和美的樣子 好 常用以指男女相愛 侶。雀處 ch 堂 喻居安而不知遠慮,臨禍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