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般若」兩字讀法不一。正確的讀音

時間 2021-10-14 22:45:43

1樓:釋傳壬

bo ruo,智慧

音譯的詞,沒有,單一的,固定的音。因為時間,空間,地域不同,同一個字,翻譯過來,會有很大差異。就像「南無」,在當時,是按照,唐朝翻譯者,官方口音,也就是官話,發音是「na mo」,可隨著時間,空間,地域的轉變,如今的「南無」,發音是「nan wu」,就像「石頭崗」,在江西,現在這個寺院,附近人,口音是「沙頭崗」,你跟他說,「石頭崗」,他們聽不懂,一個意思。

音譯,明白意思就行了,不要那麼執著。類是這樣的,還很多,如,六字大明咒,顯密,念法就不一樣,但是,感應都很大。

2樓:海印放光

bō rě

這是目前各種經典中最常見的注音。

但這兩個字,本來是梵文的音譯。是指「覺悟的智慧」。既是音譯,就可能有別的翻譯,只要佛經中得注音接近這兩個字音,就不算錯的。

3樓:匿名使用者

bo第一聲,re第三聲 (波惹)

梵語,音譯詞,意為妙智慧。最高無上的智慧。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般若波羅蜜經》彼岸的意思

4樓:機德容

boru般若這兩字本來就是音意字

佛教中的「般若」怎麼讀

5樓:樂觀小山

bōrě

般若其實是梵語prajna的音譯。又譯作「波若」、「鈸若」、「鈸羅若」、「班若」、「般羅若」、「般賴若」,讀音為般若(bōrě)

般若意為「終極智慧」、「辨識智慧」。專指: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

在印度瑜伽經典《瑜伽(合一)經》中有明確定義:辨識智慧是消除見者和所見結合並引向解脫之道的方法,通過合一各分支的實踐,不純逐漸減少,知識之光將照亮辨識能力。合一的八個分支:

外律、內律、調身、調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這個辨識智慧通過七重分支,到達最後一重。

擴充套件資料

意譯為般若(bōrě)原因:

按南懷瑾先生的說法,大智慧就叫做般若,因為過去翻譯佛經的原則是觀念不完全相同的字不翻,寧可譯音再加以註解。就像現在中西文化交流,遇到翻譯「氣」字(氣功的氣,修道的氣)就不能翻,因為不能譯成瓦斯,也不能譯成空氣,或其他的氣。

由於外文每一個氣都有一個專有的字,而中國字卻不同,氣字上面多加一個字意思就不同了。空氣、煤氣、電氣,就是人發脾氣,都是氣字上面加字不同而有異,所以單獨一個氣字只好翻音,然後再加註解。當時般若不譯成大智慧,用音譯也是這個原因。

6樓:

般若(bōrě),梵語prajna的音譯。

又譯作「波若」、「鈸若」、「鈸羅若」、「班若」、「般羅若」、「般賴若」等 ,意為「終極智慧」、「辨識智慧」。專指: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

在印度瑜伽經典《瑜伽(合一)經》中有明確定義:辨識智慧是消除見者和所見結合並引向解脫之道的方法,通過合一各分支的實踐,不純逐漸減少,知識之光將照亮辨識能力。

合一的八個分支:外律、內律、調身、調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這個辨識智慧通過七重分支,到達最後一重。

擴充套件資料

以種類而言,般若有二種、三種、六種之別,二種般若有如下之三者:

一、共般若與不共般若。共般若,即為聲聞、緣覺、菩薩共通而說之般若;不共般若,則僅為菩薩所說之般若。

二、實相般若與觀照般若。實相般若,即以般若智慧所觀照一切對境之真實絕對者;此雖非般若,但可起般若之根源,故稱般若;觀照般若,即能觀照一切法真實絕對實相之智慧。

三、世間般若與出世間般若。世間般若,即世俗的、相對的般若;出世間般若,即超世俗的、絕對的般若。又實相般若與觀照般若,若加上方便般若或文字般若則稱三般若。

方便般若系以推理判斷,瞭解諸法差別之相對智;文字般若系包含實相、觀照般若之般若諸經典。又實相、觀照、文字三般若加境界般若(般若智慧之物件的一切客觀諸法)、眷屬般若(隨伴般若以助六波羅蜜之諸種修行)、方便般若,則稱六種般若。

六般若般若這個智慧包含六種,就是所謂的六般若,第一種是實相般若,第二種是境界般若,第三種是文字般若,第四種是方便般若,第五種是眷屬般若,第六種是觀照般若。六種的內涵就是金剛般若。

般若即宇宙之道法,視為最吻合世界本源面目的最微妙量子組合,般若可以於無形中而認知,亦可以於有形中認知,此有形以量子狀態呈現,構成世間和宇宙的一切真知。

眾生也以量子狀態存在,悟道般若之眾生其微妙組合更為輕盈,猶如氣體,可入無形之間。求得般若智慧,即是對道法自然的最終循跡,有如日月星辰懸浮在宇宙中那般自然,無論你在**看到了他們,他們都一直在這裡。

7樓:荒誕不經

般若(bō rě),梵語的譯音,或譯為「波若」」、「缽羅若」,全稱「般若波羅蜜多」(梵文:prajñāpāramitā)或「般若波羅蜜」。意譯「妙智慧,微妙智慧」。

中國文化講的智慧是那種能夠辨別是非、辨別事物不同情況的智慧;而佛教裡的「般若」恰恰是讓我們來消除這些分別,也就是說是一種無分別的智慧。因為漢字「智慧」二字不能盡表其義,所以在翻譯**時以音譯。大乘佛教稱之為「諸佛之母」。

般若分世俗般若和勝義般若,也叫世俗諦和勝義諦。世俗諦就是語言和思維所能到達的境界,因果輪迴、生死無常等屬於世俗諦;勝義諦是超越語言和思維的境界,是見性之後保任安住自性的境界。

8樓:匿名使用者

般若(bō rě),梵語的譯音,或譯為「波若」,意譯「智慧」,在英文中寫做「panna」。佛教用以指如實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為表示有別於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譯。大乘佛教稱之為「諸佛之母」。

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了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所謂根本的智慧,就是超越一般聰明與普通的智慧,而瞭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

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面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這個智慧才是般若。所以「 智慧」兩個字,不能代表般若的整個含義。

在所有的佛經,以及後世菩薩高僧大德們的著作中,《金剛經》在學術的分類上,歸入般若部,所以叫做《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但根據玄奘法師的「**譯」理論是按照原音讀的。

9樓:

般若(bō rě),梵語的譯音,或譯為「波若」,意譯「智慧」

般若這個智慧包含五種,就是所謂的五般若,第一種是實相般若,第二種是境界般若,第三種是文字般若,第四種是方便般若,第五種是眷屬般若。五種的內涵就是金剛般若。

10樓:匿名使用者

般——bo(一聲),同音字「波」;

若——re(三聲),同音字「惹」。

般若——是梵語,含多重意義,可簡單理解為智慧的意思。

11樓:匿名使用者

發音與「波惹」相同。

12樓:鄭澤涵

bo一聲 re三聲

13樓:匿名使用者

拼音發音bo re 。

14樓:匿名使用者

般若 bo(一音)re(三音)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的準確讀音是什麼?比如「若」到底讀讀er還是ruo,「多」讀duo還是la

15樓:看趣君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正確讀音: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時也稱《般若波羅蜜心經》,為《金剛經》降伏其心篇,簡稱《心經》。全經只有一卷,260字,屬於《大品般若經》中600餘卷中的一節。

《般若經》共有九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勝天般若》、《勝天王般若》、《文殊問般若》、《金剛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即是《大般若經》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故名為《心經》。此經由淺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義理精要。 可謂言簡而義豐, 詞寡而旨深。

古來認為讀此經可以瞭解般若經類的基本精神。該經曾有過七種漢譯本。 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6樓:匿名使用者

若 讀rě

多 獨duō

這都是佛教固定音譯,尤其「般若」:bō rě 梵文音譯,表示智慧波羅蜜多,表示到達彼岸

17樓:南無佛陀耶

bo re bo luo mi duo xin jing

18樓:九郎九

般若bō rě

有首唱版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很不錯

19樓:德國反反覆覆

請問一下,般若怎麼讀音是正確的

20樓:險冒羊尋

般若波羅蜜多=prajnaparamita 讀:普瑞納普若米塔一般讀:bo re bo luo mi duo般若=prajna(普瑞納)=智慧

波羅蜜多=paramita(普若米塔)=達到彼岸的方法

革字旁邊斤字怎麼個讀法,革字旁邊一個斤字怎麼個讀法

靳,讀作 j n。靳字形聲。從革,斤聲。從 革 表示與皮革有關。本義 套在轅馬胸部的皮革,也用作轅馬的代稱。詳細釋義 名 形聲。從革,斤聲。從 革 表示與皮革有關。本義 套在轅馬胸部的皮革,也用作轅馬的代稱 同本義靳,當膺也。說文 吾從子,如驂之靳。左傳 定公九年 注 車中馬也。言如驂馬之首,當服馬...

為什麼粉筆的兩頭不一樣,為什麼粉筆兩頭不一樣粗呢

因為一邊大一邊小,從急轉彎的角度想的,如果是製作方面。為什麼一邊大一邊小,應該就是模具問題了,方便超做 痛苦的風箏 粉筆是容易耗損的材料,手握住小的一頭便於用力和向後移動。它不是為了製造者節約製造成本和製造者製造方便才那樣做的,最關鍵是的使用者方便 一方面考慮的是製作的時候為了方便從模具裡取出,另一...

為什麼佛教只要別人一理解的和佛法不一樣,就說別人是邪知邪見,業障深重,難道別人理解有問題學佛有彎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一開始對真相的認識都是錯的。佛法就是真相,你自己理解的與真相不相符合,當然就是錯的,錯的就叫邪,所以叫邪知邪見。 無名亦無無名 其實無所謂邪見不邪見,只是錯誤的理解佛的本意容易自誤誤人。要知道佛法本無法也無需作什麼理解,他就如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樣自然而然無需一言一語的點綴。放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