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來歷,《論語》的由來

時間 2021-10-14 23:37:54

1樓:暮夏淺眠

《論語》自戰國前期成書問世,《魯論》和《齊論》則分別為魯人和齊人所研習的版本。因秦始皇的「焚書」政策,幾乎慘遭滅頂之災。

西元二世紀中期東漢末年,鄭玄又以《張侯論》為底本,定下《論語》今本,並參考《齊論》、《古論》,作《論語注》,《齊論》、《古論》不久亡佚。不到一百年後,三國時期何晏把鄭玄本及其反對派的觀點編成了《論語集解》。

何晏之後,南北朝時代,皇侃受佛教的影響,編成《論語義疏》。西元八至九世紀,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對鄭玄、何晏所編之本都持懷疑態度,要回到原典。但由於鄭玄在世時已與孔子相差600餘年,《論語》原典並不可考。

今本據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統計,約1萬2千字。

2023年8月,中國考古學家宣佈於江西省南昌市西漢海昏侯墓內出土文物中發現《齊論》竹簡,其中包括以「智道」(即「知道」)為題的篇章。

2023年5月29日,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傳來新訊息,失傳2023年之久的《齊論語》竹簡已完成掃描,為文字釋讀做好準備。

2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是孔子的一生

3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是一部孔子的**記錄孔子及其**語言的書

4樓:匿名使用者

記錄孔子及其**的言行

《論語》的由來

5樓:珍惜的含義

後面有地址可以去看看!

《論語》是這樣一部書,它記載著孔子的言語行事,也記載著孔子的著名學生的言語行事。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說:

「《論語》者,孔子應答**,時人及**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文選·辨命論注》引《傅子》也說:

「昔仲尼既沒,仲弓之徒追論夫子之言,謂之《論語》。」

從這兩段話裡,我們得到兩點概念:(1)「論語」的「論」是「論纂」的意思,「論語」的「語」是「語言」的意思。「論語」就是把「接聞於夫子之語」「論纂」起來的意思。

(2)「論語」的名字是當時就有的,不是後來別人給它的。

關於「論語」命名的意義,後來還有些不同的說法,譬如劉熙在《釋名· 釋典·藝》中說:「《論語》,記孔子與**所語之言也。論,倫也,有倫理也。

語,敘也,敘己所欲說也。」那麼,「論語」的意義便是「有條理地敘述自己的話」。說到這裡,誰都不免會問一句:

難道除孔子和他的**以外,別人說的話都不是「有條理的敘述」嗎?如果不是這樣,那麼「論語」這樣的命名有什麼意義呢?可見劉熙這一解釋是很牽強的。

(《釋名》的訓詁名物,以音訓為主,其中不少牽強付會的地方。)還有把「論」解釋為「討論」的,說「論語」是「討**義」的書,何異孫的《十一經問對》便是如是主張,更是後出的主**法了。

關於《論語》命名的來由,也有不同的說法。王充在《論衡·正說篇》便說:「初,孔子孫孔安國以教魯人扶卿,官至荊州刺史,始曰《論語》。

」似乎是《論語》之名要到漢武帝時才由孔安國、扶卿給它的。這一說法不但和劉歆、班固的說法不同,而且也未必與事實相合。《禮記·坊記》中有這樣一段話:

「子云:君子弛其親之過而敬其美。《論語》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坊記》的著作年代我們目前雖然還不能確定,但不會在漢武帝以後,是可以斷言的。因之,《論衡》的這一說法也未必可靠。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論語」這一書名是當日的編纂者給它命名的,意義是語言的論纂。

6樓:吉晟蟻明知

《論語》是我國儒家經典之一,是由孔子(公元前551--479年)的**編輯而成的。它記載了孔子及其**的言行,

對我國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部書為什麼叫《論語》呢?這要追溯到我國古代人寫作的體例。古代書籍的寫作體例,人體分為「著作」、

「編述」,

「鈔(抄)纂」三大類。由鈔

(抄)纂而成的書籍,古人稱為「論」。《論語》的「論」宇,實為排比資料、纂輯成編之意,

「語」者,語錄也,是集孔子及其**的語錄。《漢書·藝文志》在解釋《論語》一書得名由來時說:

「『論語』者,孔子應答**、時人,及**相與言接,聞於夫子之語也。……夫子即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稱之『論語』。」由此可知,

「論語」實為輯纂孔夫子及其**語錄之意。

7樓:王仕節

《論語》名稱由來

《論語》是我國儒家經典之一,是由孔子(公元前551--479年)的**編輯而成的。它記載了孔子及其**的言行, 對我國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部書為什麼叫《論語》呢?這要追溯到我國古代人寫作的體例。古代書籍的寫作體例,人體分為「著作」、 「編述」, 「鈔(抄)纂」三大類。

由鈔 (抄)纂而成的書籍,古人稱為「論」。《論語》的「論」宇,實為排比資料、纂輯成編之意, 「語」者,語錄也,是集孔子及其**的語錄。《漢書·藝文志》在解釋《論語》一書得名由來時說:

「『論語』者,孔子應答**、時人,及**相與言接,聞於夫子之語也。……夫子即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稱之『論語』。」由此可知, 「論語」實為輯纂孔夫子及其**語錄之意。

8樓:白慧

孔子創作。論語是我國懦家經典。

9樓:酸梅點心

《論語》名稱的由來:班固《漢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答**時人及**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論語》的經典名句,《論語》經典名句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曰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 也。呵呵,論語字字經典!學而實習之,不亦樂乎 論語 經典名句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

《論語》的相關的,《論語》的相關的資料

論語 中國人的 聖經 兩千年中國政治倫理與社會倫理的基石 不把這本書讀懂 讀通 讀透,就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構建中華文明階梯的重要典籍 影響人類文化的100本書之一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哲學書 著名史學家錢穆所開列的中國人必讀書 古有 半部論語治天下 之說,論語 是孔子及其 的言行...

論語的全文翻譯,論語原文及翻譯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雍也 翻譯 懂得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以它為樂。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泰伯 翻譯 讀書的人不可不抱負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遙遠。3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子罕 翻譯 三軍中可以奪取統帥,但是不可能強迫改變一個...